徐 航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1)竞争力。通常来说,竞争力是指参与者双方或者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对于企业来说,竞争力是通过培育自身资源和能力,综合利用外部资源,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能力,它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
2)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通常指某国或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别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在本质上,这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比较的范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此在分析产业竞争力的时候应该着重对比产业转移、产业聚集和区位优势等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3)区域产业竞争力。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个区域的某个产业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竞争中的表现和地位,处在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中间层次。它也是区域竞争力在各个产业中的具体表现,一般体现在企业产品和综合实力等方面。
生产要素就是维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社会资源。人力、技术、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要素对于竞争中的企业至关重要,这些生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产业的竞争力。
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是典型的高产出、高增值产业,生产要素对其产业规模和产业升级速度影响巨大。这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竞争力远远超越内陆地区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创新能力是在现有思维模式下的实践活动中,提出具有经济、社会或者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力能够促进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高,从而强化具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对产业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电子信息企业的员工素质和企业规模都会对其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甚至未来发展方向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决定企业的经济状况和市场竞争力。电子信息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体现在能否积极开发市场、占据市场份额,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十二五”期间,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平稳,产业规模位列江西省第三。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类企业达到146家,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4.32%,达到了338.56亿元。全市拥有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2个市级电子信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种类不断丰富,覆盖面广,软硬件兼备,从电子元器件、光电子产业、数字视听、通信终端、新型元器件材料及软件产业等都是重点发展的种类。本土软件产业已有30余家,其中“双软认证”企业9家,是全省唯一拥有软件产业的地级市。另外,赣南稀土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美誉。全市探明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有色金属10种,稀有金属10种,有工业储量的有20余种。特别是俗称高科技产品“维生素”的稀土资源丰富,离子型稀土和黑钨矿储量全国第一,能为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为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和产业链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在整个“十二五”期间,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PCB制造、电子元器件、液晶显示模块、LED照明元件、永磁电机和通讯线缆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品的附加值普遍偏低、核心技术掌握不多、龙头骨干企业偏少、产业关联度低、未形成有效的产业链耦合等劣势,企业发展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从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结构来看,赣州市电子信息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承接产业转移。大部分企业都是将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进行转移,技术研发环节并没有一起转移。这导致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创新明显不足。而高端人才引进政策的不完善也致使高端人才引进乏力,省内优质资源集中在省会南昌,赣州本地高校培养力量不足,无法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外,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规划多是产业园区的规划,而且各个区县之间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区域间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产业配套设施和政策不够完备,难以向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招商引资环境有待优化。
鉴于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的现状,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仍然是做大产业规模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和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都处在产业转移快速变化期,而赣州市又处于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历史机遇中,赣州应该利用毗邻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聚焦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区域,主动探索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与被承接区域的合作机制,依托本地优质资源,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合作模式,加快扩大产业规模,争取成为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标杆。因此我市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市政府要针对赣州原有的产业结构做出详细的规划,制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政策,聚焦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展开合理规划,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引入产业链中,制定有针对性的承接策略,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为产业集群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市政府应不断优化企业经营环境,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行业和市场的监管调控机制,规范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为企业技术研发注入动力并提供保障。
电子信息产业之所以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是因为其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性非常强,对诸多产业领域的带动性非常大。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持续高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地向更多的领域广泛渗透。随着国家振兴赣南原中央苏区战略的实施,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民生品质提升,城镇化发展呈现了崭新面貌。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应该把握这一趋势,一方面从赣州城市升级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消费品质提升等应用领域切入,充分挖掘赣州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工控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抓住目前“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技术在传统领域创新应用的机遇,发挥赣州现有产业的优势,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围绕智能终端、智慧家居和智慧城市等需求领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消费需求点和产业增长点。
缺乏领军的龙头企业是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赣州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带动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优化产业格局,促进企业聚集和产业链的形成。一方面,对现有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要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帮助其迅速发展,做大做强,争取打造一批在电子信息产业各环节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对行业内领军企业的引进力度,利用领军企业的强大影响力,吸引配套企业进驻,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重点引进产品设计、研发等环节集聚赣州,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