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功,任 爽
(曲靖师范学院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一重大的历史性判断,符合当下国情社情,既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基础,也为在这一前提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青年大学生是时代的晴雨表。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意识既来源于其生活的现实世界,又表征着现实生活世界的思潮和价值趋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新时代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这些阶段性特征和症结,必然会对时代异常敏感的青年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生命线”,关系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变化的背景下,必须审时度势,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核心,在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效果。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是矛盾的运动变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社会系统诸矛盾中,只有社会主要矛盾对社会的发展变化起决定性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当然,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系统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要素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每一次发展变化,都会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一次重新定位,进而对社会实践提出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其实质就是社会主要矛盾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简单走向复杂,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专门解决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观问题的实践活动,在社会运动变化的过程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意识的教育实践活动,帮助人们树立起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达到让理论掌握群众并发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力量的效果。[4]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受制于社会,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如前所述,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的、根本的决定力量,与社会内部各要素形成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要矛盾这一对关系中,社会主要矛盾无疑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前提和条件。社会矛盾总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产生的,这一时空背景就是每一个个体生存生活的社会存在,即现实的生活世界,它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当然,生活于不同生活世界的人们,由于先在和外在的客观条件不同,所面对的矛盾不同,生活策略也就不同。生活于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其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受制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要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面对的各种问题,不能脱离这一时代的主要矛盾,唯有立基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一现实,才能准确把握青年大学生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其次,社会主要矛盾所蕴含的社会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依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反映着社会发展某一阶段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体现着这一阶段该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可见,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就牵住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牛鼻子”,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所得出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何处入手、在哪里着力是成败的关键。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依据这一背景,找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所在,以问题为导向,对症下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根据符号互动的理论,人们总是根据事物对于他们的意义而展开活动。[5]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所追寻的意义应在社会与其个人的关系中去寻找,即在大学生所面对的社会问题中去寻找。社会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作用于社会及其成员后的外在体现,是社会成员的社会期望与社会实际状态不相吻合所引起的。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民的社会期望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社会实际状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和不协调,二者差距形成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在现实中就表现为人们对更高质量、更美好的生活追求与社会所提供资源之间的不相匹配。比如,人们需要更稳定的工作、更高的收入,更舒适的环境,更好的医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住房等等,但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难以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必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大学生是生活于社会现实中的鲜活个体,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过不一样的成长环境,有着不一样的成长体验,由社会主要矛盾所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必然会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所反映和体现。再比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了大众化,从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学生家长、学生本人都希望就读好的大学,期盼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但是高等教育质量和内涵的发展、区域高校间发展的不平衡、大学千校一面等等问题的存在,显然难以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多样化需求。因此,传统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我国的社会生产摆脱了落后,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社会期望,矛盾和问题已经发生了转化和变化,这种变化所导致或引发的问题就是我们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依据。
再次,社会主要矛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向指引。社会主要矛盾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既关乎当下,又指向未来,反映着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合乎实际的概括和阐述,为党和国家未来改革和发展描绘了新的宏伟蓝图。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职能,大学生能否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必须考虑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但什么是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需要决定的,也就是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达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这一目标,就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搏,当历史条件和社会情势发生变化时,社会对于大学生成才的要求也必然发生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适应这种转变。
最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问题导向。一切政治问题、思想问题都可以从社会问题中找到根源,而一切社会问题却都可以从社会主要矛盾中找到依据,因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主要矛盾对社会的发展起支配和决定作用,社会主要矛盾构成社会问题的核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解答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正确指导,青年大学生是生活在社会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人,其思想认识方面的困惑均来自大学生生于斯、长于斯的现实生活世界,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年大学生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大学生均可以在其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甚至体验到,这其中的一些问题,有可能导致其形成困惑,进而影响其政治立场、价值判断,对处于意识形态成型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其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就必须善于从社会主要矛盾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聚焦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并结合青年学生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解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四次变化,相应地有四次不同的表述,最近的一次就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立足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政治判断。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反之,则必然遭受挫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合客观真实的社会存在,就必须在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不同时期转化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深入研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首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根据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对大学生有目的地施加影响,使其养成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的教育实践活动。[6]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需求,围绕时代发展主题来教育培养青年学生,以此彰显其时代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新的伟大斗争,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才能达成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偏离了这一要求、这一主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其意义和价值。
其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更新。理念是实践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事、时、势三者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必须随着事、时、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才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正确的引导。当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高校和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人民期盼接受质量更高的高等教育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国家提出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战略促使高等教育内部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方法与效果等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如何妥善解决这些矛盾?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围绕高校“双一流”建设,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结合青年学生更加注重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越来越要求个体的相对自由与自我选择,特别是在价值认知上越来越具有自主性,更加追求价值上的自我感受等特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传统的忽视学生个体感受和自我发展需求,注重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注重以大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把人文关怀摆在首要位置,从传统的灌输型、说教型向渗透型、探究型转变。
再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的变化。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中,只有一种矛盾是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规定并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发展,体现在工作实践中,主要矛盾就是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物质文化需要”与“美好生活需要”,均是人的需要,但“美好生活需要”相对于“物质文化需要”在广泛性、多样性、层次性等方面更突出,内涵更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大学生群体,其各方面的需要相比于其他社会群体在广泛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等方面更加强烈和突出。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市场经济带来的个体多样化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交替等等,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针对这些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诉求,更加注重发挥精神引领作用,要善于用主流引领支流、规范支流,引导青年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切实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新要求。任何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都是人的思想意识和信仰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教育工作上,要“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7]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之后,重要的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青年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这一论断再次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学懂、弄通,进而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从而为他们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当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同样必须与时俱进,以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理论成果为核心内容,这一核心内容,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以此为核心,从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做好工作,既解决好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也解决好大学生的行动方向问题。
任务是为既定的目标服务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由新时代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的。当前,如何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要奋力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围绕这一课题去努力奋斗。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同样必须围绕时代赋予的这一重大课题来谋划和展开。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一方面,人民群众需求的内涵更加丰富,从过去的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需求的层次进一步提升,从物质层面逐步提高到精神层面,人民群众精神方面的需求相比过去更加突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也是当下社会对青年大学生的成才要求,这其中,理想信念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因为,在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人们思想意识的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日益凸显的今天,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帮助青年在多元多样的思想文化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而历练本领,增长才干,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头脑,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没有变,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更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2]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让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弄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从而坚定不移地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把握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变与不变”,引导青年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涵和特征,对属于其领域内的社会问题予以足够关注和深刻剖析,进行准确、科学的解答,因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从而增强对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所蕴含的社会问题和相关理论的理解力。在具体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新时代为历史坐标,比较主要矛盾变化前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出现的新变化,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提高对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所蕴含的社会问题和相关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正确认识”。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矛盾相伴而生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当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呈现出错综复杂性、难以把握性,给价值观正在发展形成中的青年学生造成辨识上的困难和障碍,再加之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类新媒体对青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的意宣传和煽动,凡此种种,双重叠加,使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乃至价值观产生诸多迷茫和困惑,导致其行动上的彷徨和无措。在此情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学生,就是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2]帮助青年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理性思维、系统思维的习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建立起科学理性的价值信仰体系,在多元多样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不迷失方向,达到知识、信仰和能力的有机统一,自觉将自身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肩负起自身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最后,在思想道德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继续抓住引导青年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既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及其价值的体现,更是指向未来中国社会的精神追求。因此,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面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群体身上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在社会大众中,在青年大学生中,仍然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认同和践行上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社会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这一价值追求作为指针,弄清楚青年学生实际情况与时代要求之间的差距,立足当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并将目标视野放大到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上,因材施教、因境施教,使其思想品德与时代及社会要求的差距不断缩小,实现德和能的共同进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引领社会风气,推动社会文明。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神,在继承和发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基础上,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实践路径。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每一个个体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其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立足于教育对象本身,结合教育对象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思想实际展开,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具体而言,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导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社会思想文化、个人职业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等各方面的反应都会影响青年学生对现实的认知,并做出自己的选择。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考虑教育、规划工作,把青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逻辑起点,把助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一方面,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一客观实际,引导学生更科学、更完整地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客观现实,正确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思考问题,涵养健康的思维和积极的心态,迎接时代挑战,担负新时代使命。另一方面,立足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注重把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采取利于青年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其思想意识和内心世界,帮助其提升思想认识、品德修养和精神层次,让更多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到成长发展的快乐,从中学会自信、自律、自强,做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时代要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呈现出新特点,国家治理体制全面改革、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和剧烈,个体思想、文化及价值选择的多元多样多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突出。贴近时代要求,就是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一特定的“时空地”,顺应时代变化,关切学生期待,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具有时代感,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贴近青年学生实际。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心态,真正进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所负载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与特征,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第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初级阶段国情的“不变”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问题空间”,[注]“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是信息加工心理学创始人A.纽厄尔和H.A.西蒙在研究人类问题解决时使用的概念 。他们认为,研究人类解决问题现象,不仅要考察被试对象实际的、外显的行为,也要考察其头脑中内隐的行为,这种内部行为即“问题空间”。他们指出,“问题空间”包括呈现给人的问题的起始状态,要求达到的目标状态,解决问题中各种可能的中间状态 ( 想象的或经验的),可以使用的算子 ( 操作),也包括与问题情境有关的“约束”。简言之,问题空间是由被试对所要解决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构成的。转引自:景怀斌:《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空间”及其构建》,载《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8年第1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立足这一“空间”,就能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分析之,解决之。
强化实践教育。一切认识均来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特”在何处?怎么感知和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做出有说服力的解答和释疑。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8]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帮助青年学生答疑解惑,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提升理论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也要聚焦于现实生活世界,鼓励青年学生走出书斋,积极参与和服务地方社会治理、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创新等,指导青年学生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中运用理论去观察社会,去思考和研究各种社会问题,拓展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科学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创新创业人才。另一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高校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研究问题从现实中来,研究成果为社会服务,为立德树人服务。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语言解读中国现实,努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理解力和解释力,并把其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注重工作创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一方面,创新工作理念,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保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敏锐性,打破传统思维和工作定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观念的更新打开工作新局面。另一方面,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时代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应对并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尤其是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使社会进入到新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变化,尤其要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即时性、交互性、个性化、分众化、差异化等趋势,创新方法手段、创新载体途径,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