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百 玲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部,北京100032)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发展的新千年之旅,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在西方与东方、理论与实践中呈现出纵横交织的种种图景。作为一种概念谱系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作为一种实践形态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和构建是对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一种理论构思与实践展望。在充分反思与总结19世纪、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理论资源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维度与路径,是时代与实践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赋予马克思主义的应然历史使命。
要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需要对19世纪、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行系统总结,使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理论、文本与历史资源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基础与理论前提。
第一,在对19世纪、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总结中汲取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历史资源。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根植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具有深厚的西方思想史背景,又紧扣历史与时代发展方向。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其理论观点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中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与世界影响。“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1]马克思主义丰富的思想理论宝库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效的文本资源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形成及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与各种错误思潮观念的斗争史。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伊始,批判性与革命性须臾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本身。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撰写了大量著作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公开申明自己的理论主张,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神圣家族——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等,在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批判、资本主义批判中不断探寻解构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方法与路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狄慈根、梅林、拉法格、拉布里奥拉、普列汉诺夫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捍卫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与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机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修正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潮与观念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也不断扩展自己的理论内容,并随之得以发展。列宁汲取了20世纪初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精华推进了辩证唯物主义,创新了帝国主义、国家与革命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从发展史的角度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来源与根据,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只有在承续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积累、建构的文本与思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发扬其革命性、批判性特征,才能建构起符合21世纪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表达与话语体系。
第二,在对19世纪、20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中确立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与实践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许多著作中科学地分析和总结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做出了科学预设。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进行进一步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1871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及其建立的巴黎公社,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具体形式,积累了宝贵经验。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的数十年间,世界范围内曾呈现高潮迭起的革命运动形势,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20世纪社会主义正式进入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在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列宁敏锐地注意到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并对之进行科学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策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性地建立并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尽管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并未能长期保持,但仍然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被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依据,既要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也要注意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失败的教训,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西方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从而发展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因此,就理论基础而言,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继往开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列宁曾指出:“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2]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也应该具有同样的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遵循和方法论上的客观依据。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语境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不能绕过19世纪、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它们的“当然继承者”,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在继承和延续19世纪、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面对实践实现创新发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尤其要注重吸收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总结和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规律,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反对为世界上所有民族国家的发展开出“万能药方”或“一般公式”,也没有为未来社会规定过具体的道路和统一的发展模式。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探索适合具体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建构开放包容的理论体系。
第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彰显时代性与实践性。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3]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同步于它解答和解决时代与实践发展产生的重大问题的适用性之中。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谋划了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运动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未来前景;20世纪初,列宁基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分析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无产阶级革命面临的新任务,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进入21世纪,与经典作家的时代相比,时代特征已经发生了剧变。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已经被和平与发展所代替,合作与共赢成为新的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趋势蕴含在马克思主义发展性之中,因此,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尤其要注重回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既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立足于21世纪发展的客观实际,对人类社会发展中显现的重大矛盾和主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内进行新的研究,并致力于回应直接现实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在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背景、特征、主要矛盾、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起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
第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总体性理论视域。首先,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对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全球性新问题做出时代解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向纵深发展,高新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飞速地推动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也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矛盾和问题,以及由消费社会所引起的新的异化问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对当代人类实践的新变化和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当前,资源紧缺、能源危机、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生态危机等各类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金融危机、贫富分化、两极对立、恐怖主义等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引发地区矛盾冲突的根源,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像马克思那样,对社会现实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批判,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命运做出最清晰的设想,这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实现的重大现实任务以及所承载的重要历史使命。
其次,需要把关涉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纳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域。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对制约社会发展的总体性矛盾与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并致力于寻求解决方案,从而探索新时代条件下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过程和规律。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研判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方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等进行研究,重点阐释当代及未来马克思主义的新样态、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与未来走向等重大问题。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注重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进行分析阐释,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在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所取得的成果。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如此,在21世纪,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都需要不断进行分析阐释、研究解决。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注重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做出分析研判。近年来,由于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结构性矛盾。正如托马斯·皮凯蒂在其所著的《21世纪资本论》中,通过分析18世纪以来财富分配的大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共鸣一样,这些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许多制度性与结构性矛盾、问题仍然需要21世纪马克思主义加以持续地批判性研究,经济、金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如何发展,是否有替代道路或者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仍然需要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行跟踪研究。
第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区域开放性。基于时代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特点判断,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将更加开放包容,同时区域、民族特色愈加明显。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经历了各种挑战与质疑仍然持续发展,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并延展出各种区域形态。回顾20世纪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构了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理论形态,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拉美马克思主义、非洲马克思主义、越南马克思主义等,这是这些地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所取得的新成果。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新形态和新问题也做出了自己的新解读。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时间维度上来说,展示的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在空间维度上来说,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外延将更加扩展,并可能细化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国马克思主义、德国马克思主义、法国马克思主义等具有地区特点的区域形态。在东方世界中,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可能会有小范围的复兴和发展,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将一直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的力量和主要组成部分。因此,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内容将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盈和丰富,将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等,其概念的综合性也更加突出。此外,随着时间推移,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特征将会吸纳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样态,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开放性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特质来看,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题中应有之义。经历19世纪、20世纪重重历史考验与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仍然被证明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充满活力的理论体系,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问题的许多富有预见性的洞察和阐释所证明的。马克思主义持续的理论生命力和重要性已经为国际上许多学者所认同:“1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由于它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而成为20世纪历史上一种至关重要的存在,在某些时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存在。”[4]“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由的自由形式最严肃的规范性社会理论挑战,而不拒斥现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历史性地思考现在的最为持久的努力,并且在其自身社会历史语境内反思地把握思想本身。”[5]
尽管21世纪已经具有了十几年的历史积累,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所指向的仍是未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从学理层面建构并阐释当下及未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形态和新的理论范式。然而,仍需注意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的主旨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也没有改变。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旨和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从世界何以可能”到“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毕生致力于探索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和路径,并开启了新的哲学维度。马克思认为“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要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逐步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从发展角度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需要把其加以阶段性的分解,从而具体历史地实现阶段性的目标。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探索在当代条件和环境下适合民族国家的具体社会发展道路,并探讨向下一阶段目标发展的现实道路等问题,致力于建构反映21世纪时代特征、实践特征,致力于解决时代问题、实践问题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
第一,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运动和可能的左翼政治运动将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实践形式。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在建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有着具体而历史的体现。社会运动和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在此基础上,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将更具活力,从而得以有力地指导现实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精髓就在于它的国际性。”[7]随着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其社会主义理论也将随之进一步反映时代特征。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科学分析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行机制与一般规律,迄今为止这仍然是我们分析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视角。然而,经典作家提出的某些具体设想与当代社会实践存在一定差距,正如他们所提到的原则:“《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8]这是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具体化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需要我们在当代条件下重新思考和凝练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导入21世纪实践,从而有效地指导21世纪社会主义实践运动。
第二,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构成元素。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持久的生命力、理论张力及其适用性的表现。20世纪,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但赢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并且成功地建立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在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比较制度优势的成功范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基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成就,才使建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备了现实基础。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又要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既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又要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将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承载的是构建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重任与实践征途。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始终随着时代变迁、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自己的理论内容和形式,致力于提出更具解释力和行动力、更具时代性和地区性的发展方案。毋庸置疑,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将传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特质,在理论形态和特征上将更加开放与包容。因此,可以预见的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将会以崭新面貌见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及未来的复兴。
参考文献:
[1]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7页。
[2]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页。
[4] 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吕增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第2页。
[5] Geoff Boucher, Understanding Marxism,Durham:Acumen,2012,p.2.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2页。
[7] 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21页。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