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素芳 ,曾波涛 , 王冠军
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00;2.青岛市市立医院临床心理科,山东青岛 266000;3.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266000
青少年适应障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如抑郁、焦虑),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如不愿与人交往、退缩等)和生理功能障碍(睡眠差,食欲欠佳),在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以品行障碍为主,如逃学、说谎、斗殴、酗酒等[1]。从探究青少年适应障碍的各种因素变量来看,涉及最多的就是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包括人格、情绪智力和社会解决能力等,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环境等;该研究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青少年学校适应障碍患者,探讨其人格及家庭环境特征,为这一部分人群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青岛市市立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患者。研究组纳入标准:①高中生及大学生(年龄≥16岁);②符合DSM-5适应障碍诊断标准;③自愿参加该研究;④无酒和药物依赖者。对照组纳入标准:①高中生及大学生(年龄≥16岁);②自愿参加该研究;③通过病史和体检排除躯体疾病,以DSM-5诊断标准排除精神疾病;④无酒和药物依赖者。
病例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 16~25岁,平均(20±2.85)岁,受教育年限 9~14 年,平均(12.89±2.45)年;对照组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6~25岁,平均年龄(20±2.70)岁,受教育年限 9~14 年,平均(13.03±2.36)年。两组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①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资料。
②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修订版共 88个项目[2],用以评定人格特征,包括3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3个人格维度分别为内外向(E)、神经质(N)和精神质(P),效度量表(L)。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③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amily environment,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家庭环境量表(FES-CV)由 Moss等编制[3],后由邹定辉等修订使之更符合中国国情,该量表有90道是非题,由10个分量表组成,分别评价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控制性10个不同的家庭环境特征。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4]。由两名受过专门培训的精神科专业人员指导被试自行填写问卷。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s)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例组在内外向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质、精神质维度评分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青少年学校适应障碍组与对照组EPQ评分比较[(±s),分]
表1 青少年学校适应障碍组与对照组EPQ评分比较[(±s),分]
项目 病例组(n=38) 对照组(n=38) t值 P值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8.79±4.60 17.71±5.73 6.32±2.69 10.87±3.15 11.53±4.57 3.94±2.63 2.300-5.202-3.919 0.025 0.000 0.000
病例组在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情感表达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间余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青少年学校适应障碍组与对照组家庭环境量表比较[(±s),分]
表2 青少年学校适应障碍组与对照组家庭环境量表比较[(±s),分]
项目 病例组(n=38)对照组(n=38) t值 P值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5.63±2.50 5.16±1.73 5.29±2.23 4.92±1.88 5.16±1.82 4.00±2.12 4.05±1.52 4.16±1.84 5.03±2.06 4.05±2.12 6.21±1.60 6.10±2.05 3.26±1.53 4.89±1.52 5.03±1.85 3.84±1.87 4.63±1.40 4.42±1.60 5.79±1.66 4.68±2.07 1.204 2.175-4.614-0.067-0.312-0.345 1.723 0.665 1.777 1.315 0.233 0.033 0.000 0.947 0.756 0.731 0.089 0.508 0.080 0.192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精神质 (P)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内外向(E)与亲密度呈正相关(P<0.05),与矛盾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神经质(N)维度与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 见表3。
表3 病例组性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r)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人格特征上,适应障碍患者内外向得分低于正常青少年(P<0.05),而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高于正常青少年(P<0.05),表明其性格偏内向,且敏感,容易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等。既往有研究表明这些特质直接导致了厌学等适应不良行为[5-6],该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提示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适应学校环境。
在家庭环境方面,适应障碍患者家庭矛盾性得分高,情感表达得分低,较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余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适应障碍患者家庭内部矛盾冲突明显,指责、怨恨多,关心、支持少。在既往有关网瘾的家庭环境研究中显示[7],高矛盾性、低组织性、高控制性的家庭环境更易导致青少年网瘾等适应问题。该研究结果在高矛盾性上与其有相似之处,但并未显示有低组织性及高控制性的特点。分析原因可能为:①与样本量过少有关;②正常青少年个性具有稳定性,倾向于主动安排学习任务,增加控制感,而适应障碍患者更多接收外在的组织及管理,增加被控制感。因此,两组在组织性、控制性的主观评分上均较高,无明显差异。
相关性分析发现: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皆与家庭矛盾性相关(P<0.05),内外向与亲密度相关(P<0.05)。 这与既往类似研究结果一致[8-9]。考虑处于高矛盾性家庭中的青少年感受不到支持、理解,自我评价低,内心冲突明显,受挫感强,即表现为内向、神经精神质个性特点,在学校遇到学习及人际关系问题容易采取逃避等应对方式,最后出现厌学等适应不良行为。
综上所述,学校适应障碍青少年存在个性及家庭环境上的特性,家庭环境中尤其矛盾性与个性形成密切相关;所以,家庭中应多进行正向情感交流,营造积极温暖的环境,以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及抗挫折能力等,从而适应学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