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彦彦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00)
自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后,教育面临着更加深刻的变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将发生大的转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校在前期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取得一些有效成果,智慧校园建设也进入了建设阶段。
我校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前的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是信息化进程缓慢前进,基础建设基本到位,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
2.1 高速校园网基本形成
校园网对全校建筑的覆盖率保持100%,师生校园网入网率超过90%。用户数由7000人扩展到近1万人。两校区实现光纤直通互联,校园网主干带宽升至1G,IPv4链路上联到中国教育科研网和中国联通网,出口带宽分别为10M和20000M;实现了教育网、公网多链路的负载均衡、安全管理,实行了多种精确的带宽和流量控制策略,提高了网络运行管理的专业水平。
2.2 大幅度提升无线校园网建设与管理水平
十二五期间,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合作,学校无线网络信号发射器(AP)数量由0个增加到300个,无线网基本覆盖两校区办公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实现了无线用户的应用快速漫游功能,使上网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2.3 全校建有多媒体教室118间,可以满足正常多媒体教学需求
实施了平安校园工程,目前已做到室内大部分教室、室外主要区域的视频监控覆盖,既维护校园安全也对教室教学秩序起到监督作用。
2.4 我校升级了校园一卡通。升级后的校园卡除原有的餐饮、水卡、超市消费等功能外同时具有了图书借阅功能,将校园卡与图书卡合二为一。
经过近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建设,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网络学习空间和资源有待建设,校园数据统一管理分析及支持决策程度较低等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硬轻软。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基础设施固然重要,但应用是第一位的,没有应用,网络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2)缺乏整体规划。在学校信息办的统一协调下,建立面向全校的基础数据库、资源库等,形成高度共享、可靠维护、及时更新、能提供决策依据的数据仓库群。
(3)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在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上业务部门各搞各的一套,造成重复建设,并为以后的兼容留下隐患。
(4)信息技术的整体推广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对资源整合力度,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5)已购信息系统的利用率不高,并且缺乏基本的业务信息系统。学校使用正方教务管理系统,主要使用系统的选课、成绩查询、学生评教等部分功能;还有资产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部门业务使用的信息系统。学校网站没有统一的网站群管理系统,还需要建设OA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等一系列信息系统。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班子的支持,我校首先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党办院办主任任小组办公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任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初期,我校首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要建设的内容、预达到的目标和要坚持的原则。智慧校园建设内容需要从学校的高度统一考虑,又要从全校各部门的业务需求着手;既要考虑分步骤实施,又要考虑协调发展;智慧校园要采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建设,以用户的良好体验和得心应手的使用为原则,最终达到既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又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这一建设目标,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在此指导思想下我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总体目标确立为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校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学校实现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提供重要保障。具体体现为建立一套立足于应用建设长期发展的标准体系和应用框架;建立一套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四大核心业务智能化服务模式;建立数据共享中心、数据清洗与整合、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等四大平台,完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网站群、OA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应用管理系统,实现学校的管理模式智能化;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和保障体系;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
为了达到使用户获得良好体验和能够得心应手的使用,我校信息中心针对具体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广泛调研具体需求;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提交业务信息系统的需求报告,由信息中心汇总备案列入智慧校园建设方案,避免了应用脱离业务实际和采购后无法推广使用的问题发生。
在充分调研其他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我校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首先在国家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统一的、符合我校实际的数据标准。在此标准上,建立数据共享中心、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等三大基础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之上,建设其他业务信息系统时必须接入这三大基础数据平台,形成全校的完整生命全周期管理平台,实现对管理过程的一个质的提升。
(1)坚持以用户为本的原则。统一信息门户是全校业务信息系统基本数据的展示平台,单纯的PC端使用会限制用户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地点。智慧校园的各类应用应均可在移动设备上使用,因此我校的智慧校园在规划时添加了微信信息门户,通过微信验证用户身份后即可随时查询业务信息系统里的个人数据,大大的便捷了师生使用。
(2)坚持数据单一来源的原则。数据共享中心做为全校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中转站,其提供的数据是具有权威性的,因此必须保障其数据的权威性。确保每一项数据的来源是单一业务系统提供的,如教职工信息必须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供,学生基本信息由教务管理系统或者学生管理系统的其中一个提供,不能多个系统重复提供造成数据混乱。
(3)确定教师和学生的关键字段。学生的关键字段采用学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研讨教师如何选择合适字段做关键字段时我校调研了山东各大高校的做法,有采用校园卡号作为教职工号、有采用工资号作为教职工号、也有采用身份证号作为教职工号的。在考虑到身份证号属于个人隐私的因素时,我校决定由人事处采用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教职工编写一套号码来作为关键字段,以这套关键字段为根本,对其他已有系统如校园卡系统、图书系统等信息系统进行了数据清洗。
(4)重视数据分析决策功能。通过挖掘教育数据中的隐藏信息,能够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如使用校园一卡通可以方便的记录饮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消费,分析学生日常消费比例和饮食高峰时间,适当进行正面积极性引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