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洺赫
摘 要:本文从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有关于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通过案例分析法,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旨在探析影响中药安全性因素,为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再发生。结果表明影响中药安全性因素有很多,我们必须首先从提升大众对中药的安全性意识方面入手,深入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 安全性 探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2-0-01
一、引言
纵观国内外,有关中药安全性的问题频频发生,一向以“安全”“有效”著称的中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本文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程度、药材本身具有的药性以及中药的临床使用规范出发,旨在探索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以减少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发生。
二、國内外重大中药安全性事件回顾
2003年2月,国人对“龙胆泻肝丸可能导致尿毒症”这一新华网消息高度关注,同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出“将龙胆泻肝丸列为处方药”的决定,病人必须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服用。随后,“关木通”、“青木香”等药品也同样被戴上了枷锁,其不能再在药房里被自由购买,病人购买必须遵从医嘱。
2006年8月,“复方芦荟胶囊”在英国的埃塞克斯的一个批发商家中被发现,经检查发现这种药品中汞的含量严重超出英国的国家标准,因此,英国政府开始对多种中药展开检测,并下令封杀了数种中药。此时,国内也发现多种中成药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如被人们所熟知的“牛黄解毒丸”,其砷和汞的含量也令人大跌眼镜。
三、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分析
1.中药市场监管力度小
中药市场是各类中药流通的场所,十分混乱。一是存在奸商谋求私利,以次充好,破坏了中药市场秩序,降低了中药的质量,起不到药效,甚至可能导致患者中毒。二是由于中药市场的经营人员素质低下,不具备识别真假中药的能力,这也是假药肆意流通的因素之一。三是农村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使用的化肥、农药量大,残留多,导致植物体内有害物质集聚,从而影响到中药的质量和药效。
2.大众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受媒体宣传的影响,中药“无毒无害”、“安全有效”、“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等的观念被大众普遍接受,逐渐淡化了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意识,忽视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或是不良反应。正是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片面认知,导致其在中药市场上肆意流通,在错误观念的引导下,长期、不恰当地服用中药必然会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发生。
3.中药药材本身存在缺陷
我国地域辽阔,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早有神农尝百草,后有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等,在早年间,医疗技术不发达,且植物中药用成分的提取技术并不先进,不同药材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会有很大差别,虽然现在技术先进,但是其种类纷繁复杂,同名不同植物、同一植物不同名称情况不可避免,且家种、野生植物混淆不清,依然避免不了中药安全问题的发生。
4.中药制作方法不当
在中药制作过程中炮制是其最大的特色,也是众多中药制作的必经过程,经过正确炮制的中药可以降低其原有的毒性,所以炮制中药在中医药学中非常受重视。但是近些年来,中药炮制的工序被人们所忽视,粗制滥造的中药充斥着中药市场,该制不制、生熟不分等问题成为影响中药安全性问题的重要因素。
5.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从中药安全性事件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一点,中药注射剂成为众多病人中毒的元凶[1],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西方医者忽视了中药的使用规范,往往使得中药配伍不合理,而且受到中药安全无毒的观念的影响,导致病人超量服用。中药是药品,而并非保健品,并不能长期且大量服用,虽然其药效慢,短时间内不会发现有异样,但是最终也会危害到身体健康。如今,中西药连用成为多数医生的惯用选择,但是其不合理的中西药混用也会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发生。
四、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建议
1.加强中药市场的督查
加强中药市场的督查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严禁奸商买卖掺假药材,进出口都要仔细检验,加大对不法商贩的处罚力度。二是提升监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监管人员辨认真假药材能力的训练,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三是对中药植物的种植方面的监管,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杜绝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农药残留过多的中药进入市场。
2.提高大众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
组织医疗单位人员定期向人们进行宣传,让人们可以更加全面的看待中药安全性问题,鼓励中西医师深入交流,增进理解中药的使用规则。
3.建立中药标准
建立一套完整的中药使用标准化体系有利于提升中药质量,采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去除单一指标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使用先进的技术来评价中药质量,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标准化体系,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必须强调中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注意用药的剂量和禁忌[2],分人、分时使用。对医师进行中药基础理论的培训,避免其滥用中药导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秀明,姚峥嵘.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探析[J]. 世界中医药,2013,8(04):445-448.
[2]梅全喜,曾聪彦. 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探讨[J]. 中国药房,2007(12):88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