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丽芳 马海丽
摘 要: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解剖学微课教学方法的看法及教学效果反馈。方法 在手机APP“问卷星”上创建“微课在解剖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调查”调查表,统计调查高职护生对微课教学方法的看法及教学效果反馈。结果 在解剖学理论教学中,学生大部分认为微课教学方法对理解记忆教学内容有很大帮助(93.5%)、对相关机制机理了解的更清晰(77.5%);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学生大部分认为微课教学方法没有传统实验室的刺鼻味道(98.5%),减轻了学生心理恐惧负担(95.0%),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可作为标本观察的一种教学补充(89.5%);多数学生认为微课教学法对解剖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很有帮助(96.5%),可作为传统解剖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99.0%);学生更倾向的微课教学方法的内容形式依次为:知识理解类、课前预习类、小结拓展类、练习巩固类、课外知识类。结论 大多数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能够接受微课教学方法,在解剖理论及实践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作为传统解剖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关键词:解剖学 微课教学方法 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2-00-01
人体解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传统的解剖学教学主要采用课本结合挂图,模型结合标本的方式进行,但是标本的刺激性、尸源不足、直观性差、内容枯燥等都使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信息化智慧手段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示形成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挑选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护理专业4个班级共计20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解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门腔静脉吻合”、“淋巴的产生和排出”,实践教学内容“大脑解剖标本观察”、“上下肢肌标本观察”中开展微课教学方法。
2.方法
在手机APP“问卷星”上创建“微课在解剖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调查”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解剖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采用微课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对微课教学法的看法、更喜欢何种形式的微课内容形式等,200名学生全部参与无记名调查,并由APP软件汇总出原始数据。
3.统计方法
由2人共同完成数据的录入及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有效性,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理论教学“门腔静脉吻合”、“淋巴的产生和排出”微课的教学效果(见表1)
2.实践教学“大脑解剖标本观察”、“上下肢肌标本观察”微课的教学效果(见表2)
3.对解剖学微课教学法的看法(见表3)
4.微课教学方法的内容形式,即更希望微课解决学习中的哪些问题(见表4)
三、结论
调查分析显示,在解剖学理论教学,学生大部分认为微课教学方法对理解记忆教学内容有很大帮助(93.5%)、对相关机制机理了解的更清晰(77.5%),仅有3%的学生认为只看了热闹,对于理解教学内容没有帮助;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学生大部分认为微课教学方法没有传统实验室的刺鼻味道(98.5%),减轻了学生心理恐惧负担(95.0%),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可作为标本观察的一种教学补充(89.5%),但也有部分学生(23.5%)认为微课影像与实物有所不同,缺乏真实感;多数学生认为微课教学法对解剖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很有帮助(96.5%),可作为传统解剖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99.0%);调查中,学生更倾向的微课教学方法的内容形式依次为:知识理解类、课前预习类、小结拓展类、练习巩固类、课外知识类。
四、讨论
解剖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从而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人体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病患康复。该门课程需要记忆的名词太多,有些内容比较枯燥,学生课堂能够保持高度集中注意的学习时间仅为15-20分钟,加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挂图、模型及标本配备不足,尸体标本结构不典型、直观性差等,一堂课下来,学生很难对相应的解剖结构形成清晰的形象认知、立体空间认知及层次认知,教学效果欠佳,急需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在信息化课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在10分钟以内,微课契合了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只展示5至8分钟的精华内容,形式多样,且在播放过程中可随时暂停,非常适合课堂教学及课后自主学习[2]。调查也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微课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理解有很大帮助。但也有少数学生反映微课讲述的片段化知识不利于整体知识掌握,个别学生认为只看了热闹,对于理解教学内容没有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在微课制作中要有娴熟的课程整合能力、扎实的信息化教学功底,注意内容形式的整体关系和整体与细节的有机组合,提高微课质量,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同时注意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用微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知识点展示形式多样,可以是以传递理论知识为主的方法,如讲授类、启发类、讨论类等,也可以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演示类、实验类,以引导探究为主的合作学习类、自主学习类,亦或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3]。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信息化时代知识的传播、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智能化学习的需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時代,随着微课制作技术的简化与便捷,微课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建设,系列微课的创建,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信息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既可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又能获得实践技能、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远程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建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建议与对策[J]. 解剖学研究,2015,37(4):349-350.
[2]谢雯,刘健,王涛等.人体生理学多系统融合微课设计初探[J]. 基础医学教育,2018,20(5):405-406.
[3]丁国栋.我国在线微课视频资源现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09):95-97.
作者简介:娄丽芳(1987.10-),女,汉族,河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