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通
摘 要:随着天津港大港港区的对外开放以及10万吨级航道工程的建成,港区船舶交通流量将不断增大,航标数量也大幅增加,对航标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文章介绍了大港港区建设及航标现状,分析了航标维护建设需求,并从提升航标维护管理水平角度对航标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港口 航标 管理 建议
1.港区介绍
天津港大港港区位于南港工业区内,是天津港八大港区之一,是实现“双城双港”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港工业区发展定位是坚持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构建以石油储备、基础炼化、精细化工和有机新材料产业为主导,以承接重大产业项目为重点,逐步形成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石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港口综合物流基地。天津港大港港区自2011年8月份正式开港通航以来,通用码头、建材码头、泰奥石化码头、奥德费尔码头等陆续投入运营,中石化LNG项目已竣工,即将投入运营,中俄东方石化炼化一体化工程也在建设中。
2.航道及航标情况
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于2018年初建成,其在5万吨级航道基础上进行拓宽、浚深,航道里程延伸至46+000,为10万吨级单向、5万吨级双向通航,并满足26.6万m3LNG船舶航行需要。航道底宽300m,底高程-15m,航道走向90°00′00″~270°00′00″。向西延伸至航道里程5+497处,逆时针转向45°,与中俄炼化码头港池相接。综合航道泥沙回淤研究成果、周边港区同类航道设计情况,为节省工程投资,考虑进行分段备淤,其中9+000以西段备淤取为0.4m,航道设计底高程-14.6m;9+000~24+000段淤强较大,备淤取为0.8m,局部需缩短清淤周期为半年,航道设计底高程-15.0m;24+000以东段备淤深度取为0.4m,航道设计底高程-14.6m。航道通航底高程均为-14.2m。
目前,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配套浮标98座,主要分布在主航道、西港池及建材码头港池水域;另外在南北防波堤外围布设12座水中构筑物专用标志,沿造陆外围布设9座方位标。在南北防波堤堤头处、码头共设置固定标志15座。为了让船舶驾驶人、引航员更好地识别航道起点及港区口门,配合视觉航标更好指导船舶通航,在10万吨级航道起点大型浮标、北防波堤堤头灯桩上各设置雷达应答器1座,在航道转向点及口门及航道起点等重要位置设置AIS应答器4座。
3.航标维护管理特点及需求
3.1航标维护任务量大
大港港区因临近内河入海口,在冬季常会出现结冰情况,属于冰冻港口。每年12月份到次年2月份为结冰期,流冰从岸线向海延伸至20~30NM,其中1月份为盛冰期,冰层厚度一般为可达到5~20cm,最大可达到60cm。常规灯浮标受流冰影响,会出现标体颜色脱落、灯架损坏、灯器熄灭等情况,严重时会发生航标移位现象,航标助航效能降低,甚至会误导海上船舶驾引人员,影响船舶进出港航行安全。为了保障冰期港区内航标效能的正常发挥,保证港口正常生产运营,航标维护管理人员每年需要实施春、秋两次换标作业,即在冬季来临之前,将常规灯浮标更换为冰期灯浮标,在冬季结束后,再将冰期灯浮标更换为常规灯浮标,维护量巨大。
3.2航标配套设施建设欠缺
大港港区现有航标堆场14000m2,但相应的航标基地办公楼、航标保养车间、航标作业船舶、專用航标码头等配套设施还未建设,这样对航标保养质量以及航标应急时效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3.3航标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现有几种业务系统间关联性弱、接口繁杂、基础数据不准确、数据交换共享程度低、功能单一、操作界面不友好;航标作业、维护保养以及巡检等基础数据需要通过航标管理人员手工记录,任务量大,统计复杂,时效性不强,影响航标管理效率。
3.4航标维护人员力量薄弱
从事大港港区航标管理人员共计8人,负责港区春冬两季换标大项工作的设备调试、器材组装、标体倒运等工作,同时负责港区140余航标的日常巡检维护、应急反应、失常恢复等工作,工作任务量重,劳动强度大,人员压力较大。
4.航标管理建议
4.1使用冰区四季通用灯浮标,缓解季节性换标压力
天津航标处设计研制的冰区四季通用灯浮标采用不退色高分子聚乙烯材料、钢骨架的滚塑结构,显形面积达到4.5m2,焦面高度3.3m,摇摆周期3.9s,既具有常规灯浮标相当的目视效果和雷达扫测效果,兼有冰标的导(抗)冰能力,能够满足冰冻区一年四季的助航服务需求和冰冻期助航效能。四季通用灯浮标实现了四季通用和免维护设计,推广使用后将延长航标维护保养周期,提高航标管理维护效率,大幅度减轻季节性换标任务量,减轻航标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
4.2完善助航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航标维护管理能力
建设航标航标保养车间,提高航标保养质量;建设航标作业船艇,为航标换标作业、日常维护提供方便,提高航标应急反应能力;建设航标专用码头,解决航标作业船艇运行停靠问题。
4.3加快数据信息化建设,提高航标维护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出移动航标巡检等系统,集成化航标管理中的各种信息,实现航标作业、维护保养、现场巡检等数据的电子录入,由系统自动分析;实现航标管理相关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减轻航标管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航标管理工作效率。
4.4探索航标社会化养护模式,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
目前,一线航标工年龄老化、人员少是航标管理机构一个突出问题,同时航标维护量日益增多,二者之间的矛盾促使航标管理机构探索新的航标管理模式。航标社会化养护模式,将航标管理站原有的航标作业、维护保养、现场巡检等业务工作进行服务外包,航标管理站对航标养护质量进行监督,缓解目前人员不足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1]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航标设计方案,2017.
[2]项珏.南港综合助航体系规划研究.集美大学硕士论文,2016.
[3]王如政,颜承志.冰冻港口四季通用灯浮标研究与设计.港工技术,2017(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