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占忠
(山东滨州市无棣县第二高级中学 山东 滨州 251900)
“核心素养”不但强调要重视学生日后作为职业人在社会中各项重要能力的培养,如灵活性、合作性、工具使用力、独立性等,也给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难题,即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又不使教育成为单一的工具性质,而能兼顾个人心灵的教育完善。这对于现今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本文联系高中课堂现象,对于信息化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探究。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学生所受到的学习压力愈增[2],个人能接受知识的时间有限,知识无限,如何调和两者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挑战。在不断增长爆发的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指向找到工作这一单一目标,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能力。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明确这一内涵有关教育实施,有关课程设置,有关课堂教学。譬如,高中数学学科中做完一道题目,要思考最重要是留下什么。做题可以凭记忆去做,模仿去做,但不是最重要的,做题在于理解,差别在于思维品质,高中学习是一类一类的学,而不是一个一个的学。核心素养指向最重要的能力。
信息时代,知识是学不完的,能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记,甚至部分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走神,睡觉、课下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互相抄袭等问题屡见不鲜。教育现状是不止在相对重视逻辑性与抽象性的数理化课堂上,努力的把学生定位从听众变为演员,从知识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课堂教学重视学习共同体的培养,重视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学科魅力的能力,以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实行教学,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创新是最难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明确学科内涵,透过题海表象感受到学科的真正魅力。老师要尽力做到两点,一是教育要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处理事情更加从容有效;二是问题是教育的灵魂,教育要以知识为本,转化为学生为本,要把学生“当回事”。课堂教学融入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素养的落实。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做了多种尝试,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用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它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用理念引领理念,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实现梦想。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塑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接近了老师也就接近了数学,印证了“亲其师信其道”。为触动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视频《生命列车》和图片《还能有什么让你不开心》。观后他们那凝望的眼神,沉静的表情,鸦雀无声的课堂氛围,我知道奏效了——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大大加强,作业更认真、更及时;数学自习的时候,进到教室,部分同学慢慢腾腾茫然的目光中看不到一点光泽,发下一课一测本想强调一下,要集中精力认真做题可是会起作用吗?于是让他们自己做题说:“大家快做,30分钟后,我们对一下答案,然后分享一下视频或歌曲”。
回答问题时,一个同学声音怯懦,很勉强地回答问题,给人的感觉很沉闷,当时很想斥责他勇敢些,可是对这样的孩子呵斥可能会更加剧他的怯懦,脑海中瞬间闪过孔子因材施教冉有和子路的案例,亲子论坛中说孤独面对恐惧的孩子最没胆量,面对学生的恐惧我于是我违心又假装真诚的表扬了他的内秀和正确率,课后私下我还是善意的提醒他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心声,让别人理解认同你的观点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归根结底要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强大,很难想象一个内心脆弱的人会自信的侃侃而谈,说到这些,这位同学害羞的坐下,眼光分明带着信服啊。在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陪伴而不替代,温暖而不冷漠。
高中教育,传统的标准应试教育多年来已深入人心,高考在筛选人才方面具有强大的可行性,亦可视为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才的培养,精英的筛选,然而许多拥有其他能力的学生却会在应试教育下无法挖掘自身潜力,匆忙进入社会后,成败皆靠机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教育策略的失败。综上,教育理念的改革势在必行---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已纳入十九大报告。
当今社会环境下,在教育中寻求更好的方式,培养人格更健全、智能更高深的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基础教育工作者应紧密联系“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化于课程改革中,实践完善。我深信不久的将来,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形态将越来越清晰,素质教育将成为学生的刚需选择,可量化、方便比较和考核是素质教育等待完善的瓶颈,在网络技术支撑下教育走向标准化,数据化是趋势,是解决创新问题的必然选择。
[1] 胡小勇.面向信息化的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全球纵览与比较[J].教育信息技术,2017,4:3-6.
[2] 左璜.核心素养:为未来培养高智能优质人才[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3):1-7.
[3] 许卫兵.视野高度方向——面对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教学,2017:44-47.
[4] 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Z].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