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校林
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宁夏 吴忠 751100
裂缝是现代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中,出现裂缝问题,不仅给建筑的外在形象造成了影响,更严重的是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能够对其承载能力,强度以及稳定性、整体性都会造成影响甚至于裂缝可能是使建筑工程倒塌的诱因。现浇楼板出现裂缝主要表现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向裂缝、表面龟裂等,这些裂缝在短期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会降低建筑的使用寿命。
构成混凝土的材料通常包括水泥、水、砂石集料,这些材料经过搅拌形成了脆性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内部的水分会大量蒸发,导致整体结构体积缩小,产生收缩变形的情况。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周边结构复杂,受到墙、柱、梁等结构的约束,无法完全伸展,如果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承受的极限,就会引起楼板开裂,在板角产生应力集中的位置开裂的情况会更加明显。
楼板产生的非结构裂缝中,温度变化是导致出现裂缝的重要因素。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具有水化热、高强度、快硬的特点,楼板在浇捣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浇水的保护,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失水收缩问题,水泥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会受到支座的束缚,在结构薄弱的部位产生温度应力,导致裂缝的出现。同时,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楼板出现裂缝。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水化热的作用会使钢筋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度提高,由于整体结构体积较大,这些水化热会聚集在混凝土内部,短时间无法扩散,这也会使内部温度快速上升,如果此时楼板表面散热条件比较好,就会导致内外结构出现一定的温度差,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产生拉应力,在受力超过混凝土结构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出现裂缝。
很多工程为了保证工期,没有按照规定过早的进行上层结构放样和堆载钢筋模板,导致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间不到位,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需要保证养护所需的时间。同时,也需要合理安排养护时间,如果过晚,会使楼板水分蒸发加快,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如果过早会使混凝土结构无法完全凝结。施工单位需要提高对后期养护的重视程度,通过合理的保养避免裂缝的产生[1]。
当今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很多新技术和新材料在施工中被广泛采用,人们对建筑安全质量要求逐步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楼板裂缝处理技术的进步,妥善地解决此类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对小于0.3mm的裂缝在处理时应当以预防为主,提高施工企业和业主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避免钢筋由于外界环境方面的因素引发的腐蚀,影响使用寿命,及时修补。如果这种裂缝发生在地下室等影响建筑安全的重点区域,则应当立即实施修补措施。通常情况下,宽度超过0.08mm,长度超过8cm的裂缝必须采取修补措施。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清理楼板的基底位置,使用黏度较低的改性环氧树脂在裂缝部位涂抹,宽度控制在10cm左右,风干后粉刷,保证封闭效果。在楼板外侧位置涂抹防水油膏,宽度控制在300mm,用防水卷材覆盖表面,厚度要求为1.5mm,宽度为1m,检测合格后立即回填。如果裂缝尺寸大于0.3mm,则需要采用碳纤维加固的方法进行控制,增强楼板的抗剪性能,避免表面结构裂缝扩大。具体操作是,首先应当清理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松动位置以及粉刷层,适当打磨,保证结构平整;对外露的钢筋进行除锈处理,用胶修补,用砂轮机或切割机抹平突出部位。转角凸角在20mm以上需要填补处理。对存在裂缝的位置需要采用灌封胶填筑后进行修补,保证结构表面清洁,如果发现渗水的情况则应当干燥止水,用丙酮或酒精擦拭表面。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可以采用碳纤维布粘贴处理,布的长度为3m,使用刷子在布料上粉刷胶料,粘贴处理。在操作时应当保证连接的位置互相交错,均匀涂刷,在表面充分干燥后开始进行下一层纤维布粘贴。这种处理裂缝的方法适合在过度运动或多个平面超过凹槽尺寸范围,未切割出凹槽的情况,使用的纤维布需要具有一定的柔性,在边缘位置粘贴处理。
灌浆法包括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化学灌浆主要是利用丙烯酰胺聚合物同水发生反应,采取密封处理,适宜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使用。水泥灌浆主要用于对大体积水坝,水工结构岩石,厚混凝土墙进行裂缝处理。利用外界压力将水泥砂浆注入裂缝部位,通过密闭处理实现裂缝修复。具体操作时,首先清洁裂缝位置,找准灌浆入口,注入材料后封闭处理,按照灌浆所需设备和底座,操作结束后清理表面。一般情况下,楼板裂缝可以采用水泥砂浆灌抹处理,抹平保养即可达到效果。如果裂缝尺寸较大,则需要采用1∶2的水泥砂浆抹平处理。底部裂缝则可以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结合粘贴法处理[2]。
在建筑工程中,出现裂缝问题,不仅给建筑的外在形象造成了影响,更严重的时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能够对其承载能力、强度以及稳定性、整体性都会造成影响,甚至于裂缝可能是使建筑工程倒塌的诱因。相关企业应当提高重视程度,结合产生各种裂缝的具体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提高建筑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