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造价信息不对称解决办法浅析

2018-02-18 14:56:26朱龙
建筑与装饰 2018年21期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费用

朱龙

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83

前言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造价管理工作异常重要,否则就会对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工程施工中需要面临很多突发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很容易出现成本波动,进而发生造价超预算情况。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1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就是“搭积木式”造房子,把在工厂流水线上制造完成的主要构成部分,如墙体、梁、柱、楼板等零部件,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最后使用浆锚或后浇混凝土的方式连接成为建筑产品,因而与传统现浇施工方式相比,工期缩短、现场劳动力减少、建筑质量提高,其通过“三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方法来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筑[1]。

2 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造价信息不对称原因

①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不同的专业,各专业无法完全理解其他各方的专业知识;②相应的造价信息搜寻需要成本,为了能够缓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所引起的造价信息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通常会进行造价信息的搜寻,但这会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成本。基于最小努力原则,如果花费的搜寻成本高于所获得的信息所产生的收益,搜寻信息一方就可能取消搜寻行动;③信息优势方对信息的垄断,由于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限制和信息搜寻成本的存在,工程建设参与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一方为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往往会隐藏某些真实信息或者向市场提供虚假的信息,这加大了信息弱势方获取相关信息的难度;④信息传递中的失真,造价信息在从信源到信宿传递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而产生某种程度的失真,这也是造成造价信息不对称的原因。⑤由于建造方式和技术改变,新的计价模式未完全建立,装配式建筑造价的相应的基础数据很难获得。⑥由于预制率和装配率不同,相应的垂直运输、吊装、支撑等措施费用的共用与分担不同,这些措施费用计算存在困难[2]。

3 装配式建筑造价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法

3.1 企业方面采取的手段

在设计方面,不断对构件进行研究开发,提高构件重复使用率和制作效率,设计出的重复使用率高的构件在现场不用进行调整,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构件制作效率。为了提高周转次数,减少模具种类和返工浪费,设计人员应该避免制作一些形态独特的构件去增加难度。一些简单的构件更容易增加生产效率。为了后期装饰修补次数减少设计人员应该提高PC构件的制作精细度。在产品规划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实施规模经济是一个必要的措施。如果可以对装配式建筑构件进行规模经济那么将减少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单价。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不论是建筑还是设计都应该规模化。在产品运输方面,找到最经济的运输方案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任务。我们可以让生产厂家对构件进行编号,对构件的尺寸应精细测量。这样有助于计算车量,做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进而降低构件的运输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生产厂家在运输之前应告知施工现场,方便清理现场堆置物。构件堆放位置需要保证在塔吊工作范围内。这样既可以减少场内短驳费用又提高了施工效率。

3.2 推行全面造价管理措施

在施工阶段,往往涉及工程量或者材料使用量的变化等不能事先预防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会造成工程成本的提高。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应当建立健全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标准与制度,对于变更签证的权限范围进行明确规定,从而实现分级控制,明确签证的分级审核流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方案的变更,应做好设计变更流程管控,做到“一单一预算”和“先审批后实施”。设计变更应当对变更原因、内容、数量及费用做好详细描述,并严格执行变更分级审批流程。

3.3 政策机制上做好扶持

在国家层面上,充分利用城镇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和建筑发展契机,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关于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好的经验做法,做好引导,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保障等手段出台更多更好的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成熟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筑产业供给侧的改革步伐,促进装配式建筑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有的地区采取给予面积奖励或者合理放宽房屋预售条件等办法来弥补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给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相对于施工企业的利好政策还相对较少,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研究力量还不够多。

3.4 造价指标

装配式建筑造价指标主要是反映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包括造价费用指标、费用构成指标、消耗量指标和工程量指标,是对装配式建筑各分部分项费用及措施项目费用组成的分析,同时也包含了各专业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等费用的构成及占工程造价的比例。在装配式建筑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都应建立相应的造价指标体系,收集相关的工程造价信息。有条件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或部门,应尽可能定期发布相关的装配式建筑造价指标,供社会参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其他各建设参与人都需要了解及时、准确、系统的造价信息,装配式建筑造价指标是简单的衡量工程项目价格和消耗量的代表物,将复杂的工程价格进行简单化性处理,有利于参与各方进行工程造价的信息交流和沟通[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有很多优点,目前推广的力度还不够经济效果不太乐观。不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都应该为了此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降低它的生产成本有助于它的大面积推广。总之,它是我国建筑行业的新方向,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使它得到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装配式构件费用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22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00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53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8期)2017-01-15 13:55:22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12期)2016-12-21 03:13:28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3期)2016-12-01 05:04:52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1期)2016-12-01 05:04:09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