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
中核华辰建设有限公司 甘肃 嘉峪关 730020
军工工程建设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要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进而保障工程的效益。如果缺乏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那么军工工程项目从一开始就是危险的,缺乏系统的保障的。一旦工程在施工阶段和交工后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就会导致军工企业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1]。
其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军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要创新管理模式,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军工工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有助于其承包更大型的建设项目,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由于部分工程项目任务较重,工期较短,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快速完工,对于工程建设需要的材料审核力度不大, 审核程序简化,导致很多不达标的材料流入工程施工现场,偷工减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头号因素。
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建设质量不够重视,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命。而且质量控制与管理不够深入,浮皮潦草,停留在表面,质量管理过于形式化。
工程建设行业目前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很多制度有待建立,工程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相对滞后。
(1)质量管理体系与三个层面的关系。在纵向上处理好企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关系。要按照ISO9000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规范经营和管理行为,推动基础管理上水平。从横向上处理好企业质量标准与安全、环境、目标管理等标准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以ISO9000为基础管理平台的“大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开放式的管理平台,真正满足军工企业管理的需求。在运行过程中处理好与核心业务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系统的管理方法”等核心原理,进一步整合、完善和优化主要业务流程,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用、好用、管用”。ȟȟ
(2)质量管理体系与规范管理、工作效率的关系。体系建设的实质是建立管理流程和标准形成管理规范,通过流程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规范是管理流程设计的依据,管理流程是规范的具体化,是落实规范的手段和保障。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流程意识就是增强了规范意识,按流程运行就是规范。要充分运用“过程方法”,将日常工作细化,促进管理的科学规范。同时质量管理体系本身也是个持续优化的过程,可以及时发现制约效率和规范的环节,有效解决问题,实现工作持续改进。
(3)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质量体系建设要深入推进,就必须解决“随意性”、“两张皮”等痼疾。信息技术支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方法。信息化系统以信息流的方式对每个环节都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把军工军工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标准串联起来,固化为信息的监控节点,达到“上一个环节不通过不得进入下一环节”,实现对军工企业监管过程的自动控制,能有效克服“随意性”,提升军工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2]。同时信息系统对每个流程执行情况实时监控管理,在内部实现管理流程的自我优化和完善,建立工作流程、工作模板,真正做到“写到的就要做到,做到的就要留下痕迹”,从而有效解决执行过程中的“两张皮”问题。通过利用有效的信息支撑,以内审和管理评审对流程执行情况进行归纳汇总,可以得出流程的不合格项,再用这些不合格项的反馈来指导体系文件修改完善,持续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达到流程固化、优化,执行率最大化的目的。
(4)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创新的关系。质量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原则就是持续改进。每个业务流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但它又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建设要体现持续改进的管理创新思想,成为带动新一轮管理创新和管理进步的方法和工具。通过鼓励带动全员创新,革新工作方式,在产品生产、服务环节形成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创新成果,达到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通过推动员工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立足岗位,不断查找流程中需要改进的环节,突出解决军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体系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还要建立创新评价机制,对策划、过程及其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达到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体现体制建设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的思想。ȟȟ
(5)质量管理体系与伍建设的关系。一要注重管理队伍带动作用。中层管理者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指导者,对体系的有效运行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协调的重要作用,是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要提高他们管理能力,成为体系建设行家里手。二要建立专业化内审员队伍,通过内审、行审、外审等方式,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立标人”、“贯标人”和标准审核专家。三要培养和造就一流的员工队伍,改变过去标准不明,工作随意,痕迹化意识不强的工作习惯,推动员工由凭经验做事向严格照标准履责的转变,从“要我做”实现“我要做”的转变,正实现军工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改进、共同成长。通过开展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活动,形成合理的人才梯次,推动体系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