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利
(陕西省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1)
铁路站场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且涉及到较多的工作内容。具体来说,其目标有生活污水、地面水以及生产污水等。为了能够较好的达到排水目标,即需要做好设计重点的把握,保证排水设计的科学性。
在实际排水系统设计当中,需要做好站场汇水面积、路基种类、地区降雨量以及出水口等方面因素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全面考虑地面排水设计工作,在同气象、地区以及地质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做好规划:①在站场排水设计当中,需要同附近农村、城镇以及排灌系统进行充分的配合与协调,在对地方排水系统进行应用时,也需要能够密切配合接口点高程、流量以及位置等情况,尤其是在系统排水径路以及场外出口方面,要避免出现被冲毁或者农田失灌的情况;②在排水系统设计当中,不同专业间需要对统筹安排目标进行实现,做好相互间的配合处理。如做好站内桥涵的应用与增设,做好机械排水方式的应用,对路基面上污水做好汇集、排放以及处理这几方面的协调处理,积极处理好可能对管沟以及设备造成干扰的情况,并做好相邻区间排水设备的衔接处理;③在对站场进行改扩建处理时,需要在充分联系方案的基础上规划排水系统,尽可能对已有的排水系统进行应用;④在设计排水系统时们需要做好横向以及纵向设备的结合性应用,同时做好站场路基外同路基面排水的结合,以此使水流能够实现对最短径路的循环。同时,尽可能以迅速、顺直的方式排泄到桥涵当中,或者对其进行引水处理,使其能够排放到路基之外;⑤对于横纵向设备的结合方面,如在站场内部不具有桥涵、或没有不适合横向处理的排水设备,则需要对横向排水设备进行设置。在具体位置设备,则需要同纵向排水槽的坡度、坡向以及长度等进行确定。对于同横向排水设备进行的纵向槽、沟等,要做好长度的控制,避免因长度过长而出现淤积情况。
在设计站场排水内容时,对于站内设备同排水设备间可能存在的交叉干扰情况需要能够引起重视,保证站场当中设备在功能以及结构方面具有安全正常的特征:①排水槽与管线。在到发线当中,为了避免水栓漏水情况的存在对路基产生影响,则需要与路基面排水相结合,对不具有给水栓线路做好纵向排水槽的设置。在纵向上水管以及排水槽方面,其主要有两种结合方式,第一种即是在排水槽中放置管道,通过支架的使用托起,保证排水槽宽度在0.6m以内。第二种即在排水槽外设置管道,并将闸阀以及水栓在排水槽当中设置,此时排水槽的宽度可以为0.4m。如存在径路相同的情况,则可以通过合并的方式将纵向排水槽同驼峰头部孔压管沟进行设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排水槽宽度进行适当的增加。如存在排水槽同其余管沟交叉的情况,则可以进行垂直穿越处理,具体来说即将一节普通钢筋管在交叉管的下方或者上方通过,做好管同槽间的连接处理。电缆线方面,则需要避免在排水槽当中设置,如在实际布置当中存在困难,则可以将其挂在水槽上;②同通信照明电杆的结合。对于通信以及照明电杆等设备,在具有较多线路的大站当中,则可以联系实际将其在加宽的线路当中安装,中间站方面,则需要保证其处于线路范围以外。通常来说,则需要避免在同一线路当中设置排水槽当中,如存在困难,则需要结合实际结构以及材料的形式进行确定。通信以及照明电杆方面,则需要将其在排水槽边墙一侧进行设置,该方式适合应用在线路同杆柱间距在0.5m以上的站场线路当中。在对铁路进行新建处理时,对于灯塔基础以及纵向排水槽,则需要避免出现交叉的情况,如存在铁路改建困难的情况,则需要对基础进行特殊设计,即在基础上对排水洞进行设置,做好基础的补强处理。纵向排水槽同灯桥基础方面,需要做好交叉处理,在铁路新建环节要避免出现干扰情况,即通过路基面横坡分坡点的调整将排水槽转移到其余线路之间。如实际改造存在困难,则需要在灯桥柱中间位置设置排水槽,并做好灯桥基础的特殊设计。而在接触网柱同纵向排水槽的交叉方面,在设计环节,接触网柱基础同纵向排水槽没有处于同一线路当中,如需要对新排水槽进行设置,则需要在接触网柱基础线路间进行设置,而需要对路基横坡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其余线路间设置排水槽,避免开沟挖槽的情况下保障网柱基础具有稳定的特征。如站场改建存在困难,如接触网柱为钢柱、且接触网柱同排水槽处于同一线路当中,则可以按照特殊方式设计接触网柱,并做好基础方面的留孔处理,保证排水槽能够较好的从基础当中穿过。
在车站运行当中,经常会存在较多类型的水,包括有漏水、雨水以及融化雪水等等,为了保障站场的运行安全,即需要做好对应的排水设计工作。在上文中,我们对铁路站场排水设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能够充分做好站场当中实际情况的联系与把握,以科学设计方式的应用满足排水要求。
参考文献
[1]孔国梁,苏林,李顶峰.铁路路基排水BIM设计方法研究[J].铁路技术创新,2016(03).
[2]涂小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铁区间排水设计要点分析[J].给水排水,2015(08).
[3]王 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铁区间排水设计要点分析[J].智能城市,2017(03).
建材与装饰2018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