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医疗建筑建设与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2018-02-18 04:05龚亦凡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2期

龚亦凡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226001)

前言

我国医疗建筑施工主要由政府主导的公共类建筑,其对社会的影响较为严重,且建设管理难度系数较高。因此,有必要利用BIM及相关技术,缩短施工周期,提升全周期创造价值。但当前BIM技术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应用价值仍有待开发。

1 概述医疗建筑建设的相关特点

医疗建筑主要由政府主导,因此其建设与运行管理具有工艺复杂、功能复杂以及其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性化要求较高。由于医院包括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以及其他等几个部分,每一部门下属又分为众多细节,专业性较强,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有必要追求其人性化建设,追求功能的复杂性。

工艺设计较为复杂,要求其具有一定智能特点。以及,功能空间的不断变化,能耗较大等众多特征。因此,在其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利用BIM技术,实现建筑的高效运行管理,科学运行管理[1]。

2 BIM技术在医疗建筑建设与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 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1)设计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能够将专业的模型加以分析,并设计出优化的复杂结构。其中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施工方向、暖通设计理念、电气等众多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的计算方式,实现对整体建筑的知识框架体系建设,利用冲突检测、三维管线综合等基本应用,实现对施工设计的多重优化。尤其针对建筑某终端关键部位,可进行多次具体的、反复的分析,实现该环节的优化设计。

冲突检测主要建立在专业的模型上,将模型进行整合,再利用该专业模块加以分析。旨在基于专业模型,应用BIM技术检查施工图纸设计阶段的思想,进而实现建筑图纸内各种管线、平面结构、竖向高程协调等方面的三维协同设计工作。进而有效避免设计冲撞、避免设计过程中出现误差,影响施工。该环节主要应用在机电各专业内部、之间、专业与结构之间。

净高分析旨在基于专业模型基础上,优化建筑机电管线的排布,实现建筑物最终的竖向设计空间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利用BIM技术科确定出净空优化的关键部位,有效避免发生碰撞。在合理调整专业管线的基础上,提升净空高度。

(2)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

①BIM技术可实现利用3D技术探索管线碰撞。在传统施工方式中,技术人员常采用CAD图纸的方式加以叠加,进而将建筑结构、水暖等专业图纸加以整合,再分析其中是否隐含施工误区。该种做法不仅工作量巨大,常造成疏忽,知识管线下料出现尺寸差错,施工材料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误差。而BIM技术可实现3D试图,综合管线建模,分析管线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施工顺序的探索。有效避免安装、施工阶段的相互影响。利用该技术,实现对管线深入优化,可利用碰撞试验确定楼层之间的管线排布空间,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整理。同时,可实现一次出图,避免现场出现矛盾[2]。

②可进行专业的施工方案模拟。医院建筑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且针对后续特殊工作以及狭小部位工序需要严格把控。BIM技术可对该类工序加以模拟,为施工人员呈现直观的施工工序,进而有效把握整体,在模拟过程中发现技术问题,加以解决。

③可实现4D模拟施工。将设计阶段所构建的3D信息结合时间、维度等信息进而构成4D模拟动画,以计算机为依托,并借助各种可视化设备进行虚拟描述。旨在虚拟环境下,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并针对众多问题以及模型在线修改,优化施工方案。同时,BIM技术具有快速自动修改进度计划的强大优势,即便对完成的设计施工加以更改,也无需考虑其复杂与繁琐性。

2.2 发展与展望

在未来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可朝向协同深化设计、可视化管线碰撞分析等方面发展,并加强全生命周期的研究。同时,BIM技术技术在医疗建筑中与后勤管理相结合当是必然趋势。将BIM技术可视化以及建模的基本功能,与医疗工艺相结合,继而实现空间布局的优化,功能重组优化等。将有效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获取较高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应依靠技术的进步,实现BIM技术智能化方向发展,建设智慧医院。

3 结论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医疗建筑建设与运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利用其可视化、快速建模等强大基本功能,实现对建筑施工的优化设计。且能够实现模拟施工,避免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差错。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必要实现BIM技术的智能优化,不断为医疗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吴璐璐,赵文凯,刘祥彪,李永奎.BIM在国内医疗建筑中的应用与展望[J].建筑经济,2017,38(11):91~94.

[2]BIM开启医疗建筑建设新模式[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