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中推广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可行性分析

2018-02-18 04:05隋建军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2期

隋建军

(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 510670)

1 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愈加明显,诸如能源的大量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建设周期长等。这为我国的住宅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时机。从现阶段来看,由于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水平较低,不具备完善的产业体系,同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实现了节能减排,符合我国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理念。同时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导致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也导致城镇居住房屋严重紧缺。加之能源紧缺和我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短缺,及人们对节能环保和工程建设质量的日渐重视。一种高效,环保的建筑方式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是指将工厂集中生产的混凝止预制构件在现场进行拼装组合成混凝土类住宅结构的一种新型住宅结构。这一住宅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住宅建筑效率,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带来的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降低建筑的劳动力成本。由于我国住宅工业的发展较为落后,没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导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房的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式住宅,使这一建筑方式难以推广。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为了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而实施的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推广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可以建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从而提高建筑效率,降低成本。需要综合考虑保障性住房中推广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优缺点以及价值影响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2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发达国家在公共住房建设方面的经验是,只有使住房建设实现工业化才能保证其质量。因为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由政府主导的且其建筑面积较小,所以采用住宅产业化实现生产建设更有利。这是一种快速、良好的建设方式,而国外对于经济适用房的比例控制,外围配套设施的建设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实现中低收入人群拥有较为满意的住宅。根据西方国家的保障性住房发展经验可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也面临着住房短缺的问题,他们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建筑的质量水平,而不再是单纯的看重建筑的数量,然而要确保大规模的公共住房建设的质量,就必须采用工业化的施工方法。正是因为这个建筑理念,公共租赁住房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起步较西方国家晚,香港1953年开始实施“公屋计划”,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到20世纪80年代公屋计划的建设过程中开始使用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直到21世纪初期,个人建造住房中也开始使用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为了使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香港地方政府开始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建设,其中包括预制部分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计算。2007年至今,香港的PC技术已经应用在60%左右的私人开发商项目以及100%的公屋项目中。我国目前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得到稳步推进,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化体系也初现规模。

3 保障性住房与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匹配性分析

保障性住房是为了满足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而建设的房屋,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作为住宅产业化的主要角色,体现了住宅建设产业化的一个新概念。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追其本源,通过特征分析,可以发现,其实两者的相关程度高,互补性强,并且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为保障性住房的有序推进及其建筑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解决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低成本、高质量、紧凑的进度和繁重的任务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程度较高,且严重依赖于政策导向,这就使保障性住房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政策优势、成本优势和设计优势。通过这种方式,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可以避免商品房装配过程中遇到的成本、政策和个性化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发展的前提是设计标准化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的行业标准,就难以全面发展组装型住宅。然而,全行业标准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保障性住房设计结构相对固定,形式变化少,结构简单等特点使其和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优势互补。因此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过程中推广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政府缺位是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在产业化住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公司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技术成果,但在面对标准化问题的时候,诸如政策问题、企业行为等非技术问题,企业往往无能为力,这就需要政府干预和引导。

具有“官方”背景的保障性住房非常符合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政策的特点,因此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在保障性住房中发展比商品房更有利。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工业特性决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盈亏平衡点。只有当产品的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成本才能降低,企业才能盈利。其根本的原理就是,行业的生产规模越大,行业所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大。随着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大力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我国现阶段的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的建造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的浇筑式建筑,主要有两个原因:①构件生产成本高,模具流动率低,摊销率低;②设计单位不熟悉设计成本。但是,如果经济适用房的数量巨大,引入可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模具的周转就会很高,生产成本会降低;③如果生产市场更加完善,成本也会降低。而且,随着设计标准的实施,设计单位有技术支持,会有更多地设计单位参与设计,设计的配套费用就不存在了。

4 结语

研究表明,我国发展装配式住宅的条件已经基本完备,装配式住宅的后续发展应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入手,推进中适时出台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和相关技术措施,加强管理,大力推广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提高住宅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同时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性住房与装配式住宅的基本情况,在建筑设计方面、质量方面、施工周期方面、造价方面都有着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发展的优势。保障性住房与装配式住宅在多个方面都有相互促进发展的契机,合理的在保障性住房中推广装配式技术,既可以提高保障性住房的综合质量与建设速度,有可以推进我国的住宅工业化进程。随着装配式保障房的建设发展,让工业化生产方式逐渐走向成熟,培养住宅周边部品的市场化,促进整个住宅工业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定亮.保障性住房中推广预制装配式住宅的可行性[J].上海建材,2010(4):8~10.

[2]黄灵,张德海,陶 帅.预制装配式建筑在保障房中的应用[C].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12(2):22~26.

[3]张齐武,徐燕雯.经济适用房还是公共租赁房?——对住房保障政策改革的反思[J].公共管理学报,2010(4):32~35.

[4]黄一如,周晓红,殷幼锐.装配式住宅内装作法的多样化和本土化[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2):12~15.

[5]徐松林,谭宇昂.万科工业化住宅技术在保障房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