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绿色墓园景观设计理念

2018-02-18 04:05景雨嫣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2期

景雨嫣

(常州大学艺术学院)

1 对生态墓园的设计概论阐述及其目的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理解中,墓园是一个阴气森森的不祥之地,常与鬼力乱神之说混为一谈,让人们从心底里害怕和畏惧,从而对墓地也是进而远之,除了每逢清明祭祀祖先之外,也从不无故踏足墓园。因此,在中国人的理念中,墓地是不可能成为公众游览的场所。

但在西方,他们与我们存在着相悖的理念。他们认为墓地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他们“鼓励人们相信死后灵魂永生的另一种感情,是赞扬人的美德”。[1]因此,西方人将墓园视为思考和冥想人生的最好去处,甚至还会将墓园特意打造成公园的形式,供游人看客休闲和观赏。

西方人对游览墓地的热情与东方人平日里远离墓园的心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是双方生死观上的差异。在东方的传统文化里,人们普遍认为死亡是恐怖的、晦气的、不详的事,人死后要去的地方被称为“阴间”,墓地也是常常有孤魂野鬼出没的地方。而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看来,人死后会升上天堂,墓园则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所以西方许多墓园修建的如同花园一般。美国在1831年修建的第一座“花园公墓”——奥本山公墓,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因此,在中西文化交融的今天,笔者希望能够参考和借鉴西方的设计理念及手法,并与笔者的设计相结合,将常州金坛区的尧塘公墓打造一个成集“生态、绿色、阳光、和谐”为一体,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生态绿色公墓,同时将其发展成为“逝者之家,生者之园”,让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缅怀逝者,回忆往昔。

2 关于设计概论及其现实意义

2.1 构思方向

在初期构思中,借鉴了西方一些“墓地公园”的理念和手法,想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公园型墓地。但在现实生活当中,需要在理念的基础上,添加符合当地的人文情怀,催生出理念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从古代中国开始,人们就有着一种堪舆信仰——祸福荫应观。而“祸福荫应观存在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古人的鬼神信仰”。[2]

根据堪舆术的观点,死者安葬的墓园同生者的住宅一般,是沟通天地鬼神的基本手段,决定着居住着的吉凶祸福。但不同的是,这种吉凶祸福是在死者的后代身上所应验的。

在今人看来,生活于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这种封建迷信、鬼力乱神之说都开始嗤之以鼻,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无神论者。但在一些农村乡镇地区,老一辈的长者,都还信奉着神灵,祈求着上苍。结合所需重新规改造的区域,属于一个小型乡镇,当思居民更多的还是对鬼神抱有敬畏的态度。他们有着传统的丧葬理念和习俗,认为死后入土为安才是生命最好的归宿,后人们则更多的是希望能得到祖先的庇佑,福泽后世。“实际上,这种认为祖先与子孙的气息能够相互感应,从而使祖先的墓地影响子孙福祸的观点,也是古代天人感应学说的一种体现”。[2]

结合实际情况,在设计墓园的中期过程中,对墓园加入了堪舆(即风水学)的运用。虽然听上去有种玄幻的神秘色彩,但其实也是人们对于鬼神的信仰,在心理上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而在后期的发展设计中,为了能达到节约资源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加入了“海绵城市”这一新兴的理念与技术。通过遵循生态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原则,将在自然途径的基础上加入人工措施相辅助。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达到对雨水资源的节能的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2 现实意义

在城市公共绿地空间的组成部分中,墓园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其基本功能是安葬和纪念死者,在此之上则是为生者提供一个交流和休闲的场所。作为一种文化景观,它从宗教信仰、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考虑,使人们更注重其精神层面上的功能。

生态墓园则是在普通墓园的基础上,添加了景观功能、文化功能。它使墓园与植物、建筑、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墓园的布局与城市规划要求相符,成为城市的人文景观。

在设计生态墓园的同时,要尽可能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营造墓园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平共存的生态空间。

3 墓葬丧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3.1 葬式

单人葬,是指墓穴中只埋一个人的葬式,又称个人葬。[3]

合葬式,是指把两具或两具以上的尸体埋在一起的葬式。[3]

从葬式而言,在现代的公墓墓穴的挑选中,墓穴有单穴、双学、三穴。单穴式死者单独埋葬,占地不超过1.5m2。双穴一般为夫妻合葬,占地不超过3m2。三穴一般为家庭合葬,占地不超过4.5m2。

3.2 葬法

3.2.1 土葬法

原始社会最流行的一种埋葬方法式土葬。[3]

3.2.2 火葬法

火葬,是我国古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葬法,又称“熟葬”,年代极为渊溯。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火葬。[3]并沿用至今,在其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更能体现出时代特色。

3.2.3 瓮棺葬法

瓮棺葬是一种以陶瓷或陶罐等为葬具来安置死者的葬法,用于安葬幼童。[3]

3.2.4 衣冠葬法

衣冠葬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法。它的特点是墓内无死者尸体,只埋葬死者生前穿戴过的衣帽。[3]

3.2.5 其他

此外,天葬、水葬、野葬等葬法也流行于原始社会。[4]

发展到现代,更过的葬法出现,形成不同的形式风格。如普通葬、草坪葬、艺术葬、壁葬等多元化的方式,都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加以继承和创新,更符合当今文化形式多样性的潮流。

4 风水学在墓园中的运用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关于建筑文化的学说,其研究与运用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和顺应自然环境,有节有制地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和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和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笔者在理念中融入了“四象”学说,“‘四象’在《易经》中,指的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所衍生的太阳、太阴、少阴和少阳”。[4]

“四象”又称为“四灵”,是风水师测位定向,判断吉凶的主要参照,而判断是否是所谓的风水宝地,则需要符合以下五个标准:

(1)来龙山脉是否气势宏大;

(2)明堂是否地势宽敞;

(3)水口处是否收紧而又非迫狭小器;

(4)立向是否靠山面水,坐北朝南;

(5)案砂是否达到“靠山起伏、高低错落、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标准如果以上标准都符合,就可以算是风水宝地了。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风水学说已经老而又老,思想观念和表达方式都与今天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我们需要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敢于创新,用当代的科学理念阐述传统思想,将传统风水学中的精华有机地融入当代大众的建筑事业中去。

5 “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

在自然面前,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却不能创造自然,需要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辅之以人类的技术改造,将我们生存的地球变得更为干净整洁。因此,笔者加入了“海绵城市”这个新兴技术。

江苏政府2016年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内容。未来,江苏将建设海绵型道路和广场。

要真正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就要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新认识、利用——规划领先,生态优先。

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强化建设来实现对城市雨洪的管理,就是要从源头、过程和末端对城市的雨洪问题实现综合治理。

在设计理念中,笔者将“海绵城市”的理念与技术运用于主干道、园内漫步道、停车场和水系中,加强措施,希望通过这项新技术来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6 结语

好的设计理念是从人出发,这固然没错。但是,更多的则是发现,一项好的设计是从人与自然环境这两方面考虑的。

在面临各种自然环境每况愈下的现在,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仅仅站在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已是不全面的。生态绿色墓园这一设计准则则更让笔者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平共存,是每一名设计师在设计中都要考虑的,是每一个地球人都应遵守的。

参考文献

[1][美]迈尔威利·斯图沃德,编.周伟驰,胡自信,吴增定,译.赵敦华,审订.《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1,8:639.

[2]李城志,贾慧如,著《.中国古代堪舆》.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12:12,23.

[3]崔志勇,编著《.宫阙并随烟雾散:墓葬卷》.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1:18~19,20~21.

[4]柯 可 著《.易经风水图鉴》.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1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