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条件下国际传播的高政治性与博弈复杂度探讨

2018-02-17 10:18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8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性格局主体

在当前全球互联互通的大环境下,借助网络的传播或新媒体已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虽然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阶段。但由于相较于传统国际传播,借助网络技术,媒体的渗透性更强,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更为重要的是传统主体更加多元,“自媒体”的力量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各方重视。这些均对传统国际传播格局带来极大冲击和深远影响。

目前来看,这种冲击与影响比较突出地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网络国际传播的政治性更加突出。虽然国际传播从一开始就与政治紧密相联,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传播的商业化进程开启,商业媒体的重心放在全球性扩张与运营上,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不再仅限于“政治类”或“意识形态色彩深厚”的话题。这使得国际传播的政治性从表象上看似乎有所减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利用互联网传播技术与国际传播格局优势,充分挖掘网络国际传播在政治动员、价值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如美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言:“互联网是我们的机会,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希拉里也曾在各种场合宣称要借助社交网站与其他媒体工具,打赢与对手的“思想战”。近年来,无论是曾经的“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还是当下的“网络干选事件”,均充分证明,网络国际传播的政治性从未减弱,反而正以更加隐蔽巧妙的方式不断强化。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所言:“世界已经离开了依赖金钱与暴力控制的时代,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掌握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所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强大的语言文化优势,达到暴力与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二是网络国际传播中的博弈更加复杂。在互联网之前的时代,传统国际传播的博弈主要由国家主体承担,除国家需要利用其对外宣传外,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传播需要强大的资本和资源支撑,一般情况下只是政府才具备如此实力。但互联网出现之后,国际传播的门槛大为降低,尤其是社交媒体的涌现使得各主体,包括企业、智库乃至个人均有有意或无意成为国际传播的参与者,从而成为国际传播的新兴力量。这也直接导致当前网络国际传播格局下的博弈将更多呈现“集团作战”的特点,复杂度与不确定性前所未有。一方面,任何主体的能力不足都会成为影响整体传播水平的短板。因此,在网络国际传播中,最重要的就是除主流媒体之外,必须重视其他新兴传播力量的培育,尤其是他们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以中国社交媒体为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网民数量的增长,似乎发展很快,但也正因为用户来自国内,并没有形成国际传播影响力;另一方面,整体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需要有效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诉求。互联网发展对于国内外舆论形成的最大影响就在于“去中心化”,相较于传统国际传播格局下的“主流声音”,网络国际传播中更加青睐“不同声音”,网络传播中的多元主体必然受到不同思潮与异见的影响,再加上不同主体,其本身的利益诉求是存在差异的,如何从国家层面,要想他们能够在国际传播中形成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的“合力”,难度较大,这对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或协调机制均提出较高要求与相当挑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对国际传播格局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但本质上传统国际传播格局下“西强东弱”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一是西方国家仍然保有互联网传播技术优势,如美国作为社交媒体的发源地,其凭借持技术与理念创新优势一直引领新媒体发展,使其国际传播能力只增未减;二是西方等国家“升级换代”早,西方媒体在商业利益趋动下,较早布局跨国战略,并及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充电续航”,不但传统纸质、电视媒体不断“触网”,新兴媒体也不断与传统媒体“融合”,相互借力,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影响力。对中国而言,虽然面临格局还未有根本改变的现状,但亦正处提升网络国际传播能力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一方面,综合国力和实力的提升助力我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从国内来看,中国有更多意愿和能力加大对国际传播的投入力度;从国际来看,“中国声音”渴望被听到,外部需求与市场大增;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和不断“推陈出新”,亦为我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传播能力的差距提供了“短道超车”的可能契机。因此,如何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期,切实提升网络国际传播能力,改变国际传播格局需要从战略、策略与实践上全面统筹与切实推进。

猜你喜欢
政治性格局主体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格局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