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肖
上海市江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1800
当前建筑设计发展中,绿色建筑十分适用,该设计理念是将节能环保融入建筑中,注重可持续发展。我国有着较大的土地面积及人口数量,然而人均资源占有率及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故而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为能源。对此,我们必须将建筑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提升,减少建筑能耗,促使建筑形式一致于其功能,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
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这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传统的方案已无法将现代建筑设计要求满足,有着大量弊端存在。
首先,建筑质量上存在弊端。不论是建筑产品抑或是其他产品,质量都是最根本的要求,故而建筑设计中质量十分重要,设计也是如此,若是设计方案缺乏合理性,就会严重影响后续工程建筑质量。传统建筑设计中,更注重的是利润空间。这样一来对于建筑面积及空间利用等并未予以全方位考虑,以至实际过程偏离了建筑设计方案,建筑产品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其次,存在污染浪费这一弊端。目前,我国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建筑行业也应以此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现今时代中,部分建筑设计对于污染问题并未予以重视,导致环境受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受到影响。如居民小区建筑设计方案研究若不深入、仔细,会出现无法充分利用土地的问题,造成资源浪费;最后,则是建筑成本存在弊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成本这一内容始终都是重点考虑对象,不论建筑项目的大小,都会有较大额度的成本资金投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成本消耗方面是必须进行优先考虑的,而部分建筑设计人员因缺乏方案设计成本意识的缘故,并未从整体上对建筑项目进行全方面考虑,导致资金投入增加,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情况[1]。同时,当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存在不合理时,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有返工出现,这样一来建筑项目成本就会额外增加。
通常情况下,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在自身寿命周期内,通过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环境保护、污染降低及能耗减少这一目的,以此将更为科学的生活空间提供给居住人,而该建筑也能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绿色建筑的根本宗旨为绿色环保,通过全方面地深入分析节能、环保,进一步推动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而建造出更具绿色化的建筑。从整体上来说,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其一,环保节能。环境保护、污染减少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根本宗旨,故而建筑设计人员必须以建筑设计标准为方向,通过对以往设计数据分析结构的结合,进行建筑绿色环保方案的设计,促使环保得以实现。此外,在绿色建筑中节能这一项也备受关注,节能设计、节能材料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两个方面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朝向设计、阳台设计、自然风及水资源的应用等多个方面都可融入节能优化设计;其二,节省土地面积。绿色建筑设计对于用地面积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在确保规划要求、日照标准得以实现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建筑布局、建筑配套设施及场地绿地等进行合理优化,促使建设用地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时,对于建筑绿色对外开放也许予以考虑,在设计过程中避免受到建筑本身的限制,需对城市整体土地集约使用进行考虑;其三,节省水资源。绿色建筑设计还需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对各类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尽可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在设计过程中,可借助节水器具、节水管网或相关设备等对水资源的浪费进行控制。而借助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景观蓄水或中水处理系统等设施还能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优化;其四,节省建筑材料。绿色建筑设计中会涉及特定高品质材料的使用,而节能设计效果是否良好并不表示仅能依靠高经济投入才能实现,部分简单、日常可见的材料或具有本地特色的建筑设计风格也能实现这一效果[2]。如传统混凝土材料可用纤维混凝土、轻质混凝土或新一代高强高效混凝土等取代,不但能将建筑材料量减少,同时新材料重量更轻、结构强度更大、坚固耐久性更高,与绿色建筑设计节材理念更加符合。
在进行绿色建筑场地设计时,应立足于整体,建筑节能成本、效率会因前期规划设计的优劣程度而受到直接影响。在对建筑场地进行整体设计时,需因地制宜,在将区域经济、文化、气候、公共设施及地理环境等各个因素充分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设计。通过对建设环境的整体分析,确保建筑群体布局、建筑间距、朝向选择更具科学、合理性,以此将建筑室内对自然采光、日照的充分利用实现。如上海三湘海尚名邸采用分户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板与阳台板集成,全年中可实现高达48.3%的太阳能保证率。
以经典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行气候适应性优化设计时,需对不同气候区建筑设计进行合理分析,将设计发展过程中建筑本身存在的基本属性明确。基于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需借助污染小、性价比较高的建筑施工材料对整体施工效果进行优化,使其在面临极端天气所造成的影响时能更好地应对;其次,在设计过程中,还需对绿色建筑技术内容予以充分考虑。绿色建筑设计需以规范化为基础进行,并非是凭空想象而来[3],应将绿色建筑技术充分融入基础设计中,使其与周边气候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预留设计时间,为建筑设计成果提供保护性;最后,应进一步推动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的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目光应以长远化为主,不应受限于当下问题的解决。在建筑发展过程中,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十分重要,也是现下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深入研究各个建筑功能、气候适应型及文化,实现绿色建筑气候适应性功能。
墙、屋顶及外门窗等是主要的建筑围护结构。现阶段,建设设计需对建筑物防晒、遮阳、隔热及保温等需求予以考虑,故而在对建筑外围护结构进行处理时会借助遮阳措施、新型门窗或保温隔热材料等。由于建筑物温度能量的消耗基本都是外围护结构造成的,故而对于室内热工环境的改善、建筑节能而言,将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升所发挥的意义十分关键。如上海大宁金茂府项目以高效建筑围护结构为主,屋顶采用厚度为100mm的TPS真金板进行保温,外墙则是以厚度为70mm的岩棉板,能够实现高达73.4%的综合节能率。
要想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实现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设计的生态性提供可靠保障,那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就必须予以建筑物能量消耗的降低足够的重视,并对此展开分析、研究,同时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也需予以关注。日常生活实际中,大量资源的使用都并非是无节制的,要想使这类资源的使用时间得到一定的延长,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就必须将能源的使用如何减少作为首要考虑内容,借助部分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物设计。
如地源热泵技术便是借助浅层地热能对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改善的一种技术。在夏季,制冷循环可提取多余的热量,将其释放至地表或是地下,以此制冷建筑。而在冬季时,可提取浅层地热能热量,通过提升热泵的温度后将暖气传输至室内。在全年国产中,地源热泵的热源、冷源温度相对稳定[4],相对于传统中央空调而言有着更高的供热、供冷系数。如上海三湘海尚名邸项目的空调冷热源便是以地源热泵系统为主,采用能将冷凝热回收实现的高效能主机,对生活热水进行预热,并且也能将地下换热器热平衡的控制目的达成。空调末端选用毛细管网系统,借助辐射供暖、冷将传统对流供暖、冷取代,使用户热舒适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该项目也将静电除尘段融入了新风机组中,可将室外新风中的细菌有效去除。同时,室内新风以地板置换送风的方式能为室内空气品质提供保障。
又如建筑雨水和中水处理系统,是以收集储存装置、配水装置和净化装置为基础,处理建筑雨水、污水,在水质达到相关标准规定时,可用于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的非饮用水。该种水处理方式能在实现水资源节省的同时,减少排污、控制污染,为环境提供可靠保障。上海卢湾区绿地CBD总部大楼便是采用该系统收集房屋屋面的雨水,并在对雨水进行处理后将其用于绿化、冷却塔冷却循环水及景观水补充、道路喷洒中。而中水则被适用于厕所冲洗。
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言,绿色建筑的出现使其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整个建筑项目及建筑市场都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想使绿色建筑设计实现全面推行、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多角度、多方向、多方面对建筑项目展开研究及探索,尽可能的实现建筑项目、绿色环保及建筑节能的充分融合,推动建筑项目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涛.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1):264.
[2] 杨永贵.分析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00003-00003.
[3] 陈斌.试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7,(14):73.
[4] 王春燕.从建筑设计看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