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阳
(龙口市桑园煤矿有限公司 山东 烟台 265703)
对于煤矿区地质灾害主要是在煤矿区附近发生的,由于任务采煤活动引起的,主要集中在岩石圈以及表面,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对地质现象具有危害性作用。在煤矿地质灾害中,经常导致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讲,公众对煤矿地质灾害的感知以及适应行为与其生命财产具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当前一些公众采用着无效的适应行为,没有将迁移行为利用其中。本文将针对公众对煤矿区地质灾害的感知与适应行为进行针对性探究。
对于我国而言,其煤矿地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开采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世界上,是煤以及瓦斯矿井发生突出次数较多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讲,随着矿井速度的延伸,其矿井数以及突出次数也在急剧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在90年代末,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大约300突出矿井。随着时间的推移,矿井在逐渐增加。当前在矿井总数中高瓦斯以及突出矿井占有一定的人比例,进而导致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性。以及材料显示,近几年来,在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占有一定的比例,具有较多的死亡人数。瓦斯事故对煤矿生产安全具有严重影响,在煤矿发展中,瓦斯治理成为一种难题。另外,瓦斯抽采理论以及技术在一些矿区中得到了发展,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瓦斯在进行治理中,需要进行全面性研究。
煤矿在进行生产中,煤与瓦斯突出成为一种动力现象,在一定时间内,煤体向采场中抛出一些碎煤,同时一些瓦斯也被喷出。进而在煤体重形成一种空洞,最终产生一定的动力效应。例如:将矿车推到以及支架破坏等。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煤与瓦斯对其具有危害性作用,同时对煤矿生产中的经济效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瓦斯的分布,其不均衡性,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瓦斯是地质历史的一种产物,同时也是地质体中的一部分。相对而言,地质构造对瓦斯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封闭型的地质构造,更加利于将瓦斯进行封存。而开放型的地质构造,能够将瓦斯进行排放。而区域性的地质构造,能够将瓦斯含量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将其进行区域性分布。
对于煤矿区而言,其地质灾害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针对滑坡来讲,是由于煤矿企业在实际开采中,将一些废弃资料没有合理性的存放,进而导致废弃物对山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终出现了滑坡这样的情况。与自然山体滑坡相比,煤矿在进行开采中,山体滑坡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例如:山体植被受到了破坏等等。另外,在煤矿区中,山体滑坡事故与废物物丢弃有关。煤矿企业在进行开采中,废弃物包含较多的内容,其中煤矸石以及报废机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讲,在矿区周边,将一些废弃物堆放,将导致山体重力不断增加,进而为山体滑坡创造了条件。
在矿区中塌陷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在一些煤矿区中会出现集中塌陷这样的情况,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之所以出现塌陷这样的情况霾,与煤矿过度开采具有着紧密的联系。煤矿企业在进行开采中,只顾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密集式开采。进而导致煤矿区域被挖空,当没有支撑这样的情况下,地表出现了塌陷这样的局面。煤矿在开采中主要是对地下进行挖空,但这种挖空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而确保地应力具有平衡性,还能保证地表事物具有安全性。但在我国一些煤矿区中,为了能够节约一定的成本,进的获得经济效益。煤矿在开采中,利用穷尽式这样的方式进行开采,同时在进行开采后没有进行回填,最终导致矿井区域中地下被挖空,地应力失去了平衡最终塌陷这样的情况发生。另外,矿井在进行开采中会出现一定的地下水,如果煤矿企业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将导致地下水会聚集在矿井之中。导致矿井内部中具有充盈的地下水,最终引发了地表产生反应这样的情况,同时也导致地表塌陷这样的现象。
对于采煤工程而言,对地质环境造成了破坏,进而引起了地质环境的反馈。相对而言,反馈行为造成的危害,并不是孤立的。经常在同一煤矿区发生,形成了灾害群。例如:塌陷灾害以及岩溶灾害等等。在同一时间段内会经常发生。
对于灾害内部联系来讲,由于受区域性条件的影响,例如:受区域性构造条件的影响以及区域性地理条件的影响等。因此,灾害在分布上呈现出区域性这样的特征。当煤矿区岩溶塌陷以及矿井突水这样的情况发生时,主要集中在碳酸盐岩分布区。而煤矿酸性矿井水,其污染更多源于煤层含量高的华南地区,而泥石流则是在山区煤矿为核心。
从整体上讲,煤与瓦斯保障以及煤尘爆炸相比,具有着突发性的特征,发灾时间较短,但其强较高,同时具有着较大的破坏性。而对于采煤塌陷以及煤矿区地方病等灾害,具有着渐发性,发灾时间较长。例如:采煤塌陷,其开采深度在300米左右,同时地表移动时间大约在2年左右。
对于煤矿区的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发生。在当前经济技术下,要想完全避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性。但这些灾难是能够抵御的,将科学技术应用其中。能够进行预测预报,同时还能进行积极治理,进而对灾害进行全面控制。不仅能够减少灾害,同时还能降低灾害损失。
对于煤矿区呆地质灾害对环境质量具有着严重的影响,例如:对大气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等,同时对矿区以及周边地区环境等具有严重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灾害能够导致矿工伤亡这样的情况发生,进而对矿区群众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从经济损失过渡到间接性的经济损失中。在一定程度上讲,煤矿区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对地区社会效益具有严重影响,同时对经济效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一些公众认为,矿区塌陷十分严重,但也存在着一小部分公众认为没有塌陷灾害。从公众对地质灾害发生原由上证明,大部分公众认为,是由于地下采煤,进而引发了塌陷以及地裂缝灾害。对地下水过量开采以及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仅仅占有少数。从总体上看,在煤矿区中的塌陷,是由于煤矿采空区沉陷进而导致的,其他一些原因都是次要性因素。因此,相对说来,公众对灾害原因感知能力是较为准确的。
一些公众认为,应禁止煤炭开采。还有一些公众认为,应依托于科学技术,剩下的一部分公众表示,应将政策法规等进行有效落实,还有一些公众认为,应选择一些其它的途径。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公众认为,是由于地下采煤进而引发的地质灾害,但存在着一小部分公众对禁止煤炭开采表示支持。这表明针对煤炭开采,公众能够辩证的看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将政策法规积极落实,大部分受众认为具有合理性,政府占据着主导。因此,在防治地质灾害中政府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对而言,普通公众对塌陷地质灾害来讲,其适应行为应及时的向相关部门反映,但也有一些公众认为不需要采用任何措施。还有一些公众总是向家人以及同时抱怨,会选择暂住在亲友家中。而对于地裂缝这样的灾害来讲,与塌陷灾害相比,其适应行为具有着相似性。一部分公众表示,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还有一部分公众认为可以暂住在亲友家中。这表明,针对塌陷以及地裂缝这样的地质灾害,大部分公众首选都是向部门反映,其次是以不采取措施为核心,最后暂住在亲友家中。
在地质灾害中迁移是一种有效的行为,经实际调查发现,存在着一部分受众没有考虑调动工作,而其考虑搬家或者是调动工作,人群也占有一部分。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公众,希望子女能够脱离矿区,仅仅存在少部分人群没有这样的意愿。针对希望子女离开矿区的人群进行统计发现,大部分是因为环境原因,所以希望能够离开,但剩下的一部分是处于经济原因以及社会原因。
总而言之,与地震以及洪涝灾害不同,煤矿区地质灾害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同时灾后重建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公众对煤矿区地质灾害感知以及适应行为,其背后具有着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日后应进行深入性剖析。
[1]史兴民.公众对煤矿区地质灾害的感知与适应行为研究[J].灾害学,2015,30(01):157-160+166.
[2]田东升.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21(03):7-11.
[43]李洪文,汪立,李明.典型煤矿区环境地质灾害及其防治[J].测绘工程,2016,(06):54-56.
[4]崔树军,宋志敏.煤矿区地质环境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灾害学,2013,(03):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