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杰
(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员工离职倾向是指,个体在特定组织工作一段时间后,经过一番考虑,蓄意离开组织的意图。员工离职倾向不等于离职行为,离职倾向更多指的是个体的主观态度,并不指代其实际已经发生的行为。现有研究表明,员工的离职倾向可能与其上司的消极领导行为存在关系。如TEPPER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辱虐管理与高离职倾向有关;孙健敏等的研究表明,在中国企业组织情境中,辱虐管理对员工离职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张兰霞等则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辱虐管理与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倾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田甜指出,工作场所无礼行为中侵犯隐私、敌意对待、滥用权力对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上级无礼行为属于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一种,是相对于辱虐管理伤害程度较轻的破坏性领导行为。因此,我们推断上级无礼行为与员工离职倾向存在正向关系。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上级无礼行为与员工离职倾向正相关。
实证研究表明,心理安全感对员工的留职意愿存在正向影响,而对其沉默行为及离职意愿则存在负向影响。也就是说,心理安全感是员工离职倾向的重要前因变量。这可以做以下理解:上级无礼行为会使员工在工作环境中感受到潜在压力,并对自我感知和自我认知产生威胁,从而使心理安全感降低,进而产生离职倾向或实际的离职行为。鉴于此,本研究认为,心理安全感在上级无礼行为与员工离职倾向之间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即较高的上级无礼行为会降低员工的心理安全感,这种负面感知会使员工更加倾向于离职。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心理安全感在上级无礼行为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当员工感知到上级无礼行为的存在时,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行为:①部分员工会通过增加与上级的沟通与交流,与其建立积极的关系。由于上下级关系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双向互动,即通过下级的自我表露和自我表达,上级会更加理解下级,也会给予下级更多的情感支持和资源支持。从而,提升下属的心理安全感。②另一部分员工则会采取相反的应对方式,即将上级无礼行为视为上级对自身身份和自我认知的威胁,从而局限于做好自身本职工作,降低与上级的沟通与交流。将自己划分为上下级关系中的“圈外人”,从而,在组织中心理安全感降低。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上下级关系调节上级无礼行为和心理安全感之间的负向关系。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上下级关系调节上级无礼行为与心理安全感之间的负向关系。
主效应检验。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假设验证,将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位作为控制变量放入回归模型。然后,采用逐步进入法将上级无礼行为放入回归模型。上级无礼行为与员工离职倾向显著正相关(β=0.517,P<0.001,M2)。因此,假设 1 得到验证。
简单中介作用检验。首先上级无礼行为与心理安全感存在负相关关系(β=-0.327,P<0.01,M6),与员工离职倾向具有正相关关系(β=0.517,P<0.001,M2),其次,心理安全感与离职倾向存在负相关关系(β=-0.217,P<0.01,M3),最后,模型 4 基于模型2基础上,加入中介变量(心理安全感),结果显示,心理安全感系数显著(β=-0.206,P<0.01,M4),但上级无礼行为对员工离职倾向的相关系数显著性减弱(β=-0.322,P<0.001,M4)。因此,心理安全感在上级无礼行为与离职倾向关系间具有中介作用,假设2得到支持。
上下级关系的调节作用。上级无礼行为对心理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β=-0.327,P<0.01),模型 4加入上级无礼行为与上下级关系交互项后,交互系数显著 (β=0.184,P<0.01),且△R2=0.062(P<0.001),表明上下级关系在上级无礼行为与心理安全感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假设3得到验证。
一方面,要引导管理者塑造多元、包容、开放的领导方式,可对领导者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升领导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若无礼行为无法避免,管理者想要削弱上级无礼行为对员工的负面影响,降低离职倾向,则应该重视员工心理安全感的建设。在工作场所中,营造一种积极、安全的工作氛围。同时,可定期举行上下级交流会和谈心会,加强上下级间的沟通交流,提高相互间的信任度和依赖度,提高员工心理安全感,降低离职倾向。
[1]徐智华,彭剑锋.心理安全感究述评及展望[J].现代管理科学,2017(4):18-20.
[2]CONROYS,BECKER WJ,MENGESJ.TheMeaningofMyFeelingsDependsonWhoIAm:Work-relatedIdentificationsShapeEmotion Effectsin Organizations[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