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博,李怡嘉
(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古代建筑体现了一种文化本质,通过古代建筑,可以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民族历史的见证者,它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宝藏。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民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海桑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烽火硝烟的摧毁,文明古迹的景观和建筑已残缺不全。古建筑文化的重构,也不再只是考古学、建筑学和文物保护等专家的任务了。这与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是一样的,在中国,作为中国人,动画专业学生和从事建筑动画的研究。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意义。
在建筑动画出现以前,人们只能依靠二维平面表现建筑,无法展示建筑内部构造,过于抽象和片面。建筑动画则是指为表现建筑以及建筑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动画影片。它通常利用计算机三维技术和虚拟技术来表现设计,让观众身临其境。使观看者可以任意角度浏览。建筑动画最广泛的应用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广告宣传、环境介绍、古建筑保护、古建筑复原等。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古时候的民用建筑和公用建筑。古建筑可以真实反映不同时期的建筑技术和文化水平,体现国家历史、国家文化艺术和科技的伟大成就。具有很大的考古价值。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做到既让民族文化流传于世,也让部分文化遗产发挥应有价值。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木材是主要的结构。然而,由于其易受多方面的影响,中国许多古建筑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所以,要精准的修复古建筑。就要以建筑动画的形式对古建筑进行还原,利用三维技术以及虚拟技术的先进计算机技术。结合当时的建筑结构和特点,模拟还原。计算出残缺比例,进而制定多种修复方案。让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光彩,继续传承历史文化。
(1)建筑动画技术在古代建筑群体结构复原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府邸,及各种功能类建筑,这种建筑群体的布局除了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或特殊功能的要求,大都以庭院为中心,四周是建筑物。这类建筑群通常有一个突出的中轴线,主楼布置在中轴线上。两边的次级建筑大多是对称的,各个建筑相互连接。研究古建筑不仅为了让其更好的流传,更是为了通过古建筑带我们回到当时,挖掘出当时的思想文化和建造技术。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利用建筑动画重建古建筑结构,以三维虚拟动画形式复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运用数码相机和专业的测量设备对古建筑进行实际拍摄和测量,把相关数据传入计算机相关建模软件,根据图片和数据进行建模还原,能从任意角度浏览。一些数据缺失的古建筑更可以利用三维技术的优势,分析产生多种可能的布局和结构用以参考。(2)建筑动画技术在古建筑装饰色彩复原中的应用。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大部分装饰细节都是梁枋、斗拱、檐椽的结构构件上,通过艺术加工发挥其装饰作用。中国古代建筑也运用了书法、工艺、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但是由于时代变迁、人为破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更有很多记入史籍的著名雕刻及绘画都已无法辨认甚至全部消失。因此古建筑复原的工作就更迫在眉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动画修复古建筑已不仅仅只局限于结构布局,更需要对其精细化的复原。运用三维技术,光的反射原理采集古建筑残缺装饰的大量反射光点的云数据,进一步实现古建筑精细结构的精确修复。(3)随着技术的发展,三维技术正一步步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为此就更被要求展示更多的细部结构。当建筑细节被人们一一了解,就更激起了人们对古时候生活的向往。古建筑文化的推广不能仅靠建筑本身,更需要传递出符合当时某个时期的生活场景。这就要把各种生活用品,工具放入场景中。比如古时百姓在田里插秧、诗人登高楼吟诗作对。这就需要通过建筑动画技术,根据当时的情景,建模、布局,加入人物等等,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
(1)修复精准。传统的二维平面图,只能让人们看到建筑表面。不能传递出足够的平面和立面信息。也不能综合反映出不同视角的建筑效果。更不能全方面的展示建筑的内部细节,缺乏了灵活性。三维技术的突破扭转了这个局势。建筑动画技术能从建筑的平面、立面各个不同角度对古建筑整体进行立体式的动画展示。(2)成本投入。在实际的修复工作中,古建筑与现代技术不同,古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成本远远大于今天的钢筋混凝土,更由于不能准确的全部了解当时的建筑结构特点,一旦操作失误必将对原建筑造成破坏,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人力资源。又会加大投入成本,得不偿失。有了建筑动画三维技术的使用,可以降低复原工作的难度,先用建模软件精准还原整体建筑,不断模拟建筑修复施工过程,从而看到修复过的建筑,进一步优化方案,避免浪费,降低成本。
古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古建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正处于消失的危险之中。建筑动画可以实现对古建筑资源的科学性、高精度度和永久保存。利用三维技术构建虚拟建筑模型,降低古建筑修复技术难度,对古建筑文化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刘淑婷,朱广宇.中外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孟妍,徐人平.论建筑动画的理论研究现状[J].科技资讯,2009(31).
[3]王鹏,孟昭博,刘东.浅谈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特性[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