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化隐士的乡愁絮语

2018-02-16 11:46飞白
文学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散文故乡文字

飞白

方向明的文字向来有着别具一格的基调,不论是讲台面上的客套话,还是说乡间俚语,或者那些更多欲言又止的“肚里话”,都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一个文化人扑面而来发自内心的光华。他的主业是为官,但无甚官宦之流俗,他余闲静静沉潜,离开尘嚣,端坐于钟爱的性情文字和地域文化精神谱系的天井,身居滨海小城,放眼古今中外,仿佛在他笔下,弥散着一种叫“乡愁集散地”的感觉。他坚定,又矜持,他呼朋引伴,旋即归去来辞,浓眉大眼里安放的都是儿时故土的山山水水,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过往风物、一张张陌生而熟悉的面孔、生命中偶得的际遇,都在他的笔底“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一、顺流而下的母题写作现场

这本并不是太厚的散文集《故乡书》就是他对于自己家乡文化和精神之根探寻的轻轻絮语。故乡,是个地理空间范畴,在这里指的是以他出生地为原点的县城及其周边,而故乡,恰恰又是个时间概念,故乡充盈着过去经历的生命记忆,也有与当下现实的激烈冲撞,同样也饱含对将来彼岸所能呈现一种温情抵达后的深情眺望。东海之滨的慈溪,有绵长的文化遗存、真切的文明回响,他生于斯,长于斯,为官于斯,浸润在这篇唐涂宋地的滋养中,显然是得了天地的某种昭示,从小对于文字的敏感和写作的精进,像种附在骨骼和血液里的基因,随着时间沉淀,年轮的扩散,使得其人生的积淀与对生命个体的回望思考,让他养成了独特的文化思维向度。在这个以母题“故乡”为核心的写作现场里,他无疑是世间自由穿行的晚风,一会依傍在父母肩头轻轻摩挲,一会儿跟随名人贤士缓缓徜徉,一会儿又在故乡与他乡的折返之间梨花带雨。掩卷半晌,忽觉早已晋韵盈袖。

很早就开始认识作者,但又不完全了解,这是一种带有仰望的姿态,却也并不疏离,疏离中自然还有三分的亲切。为文、为人之间,人无疑是大写的文,而薄薄一册的文字,只是生命树上挂在显眼处的几枚欲滴的红果。他写母亲:“我成熟了,母亲老了。然后,我也将老去,成为一个慈祥柔弱的老人,随着母亲的方向顺流而下”

生命延续更迭,儿子在对母亲逐渐地“懂事”里达成某种固有的和谐,在同母体分离之后的几十年,才忽然感觉又回到原点,亲情的原乡其实就呈现在这生命的起点,我们需要尊重和呵护的不就是这样的血缘力量么!他写翁山麓大屋:“不过,让我纳闷的是,听村人们说起翁山麓,总感觉混杂着某种复杂的情感。表面上是恨他的,他是敌人,阶级敌人,可时不时会有某种敬意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时代在这里留下了无情烧灼的痕迹,却又被乡间时光温柔以待,在他的笔下故乡岁月里的那些曾经的驳杂和荒诞,都在回到本来的面目。我想这究竟是时间之手的自省磨砺,还是为文者的襟怀给了这座大屋以永恒的存在?或许这本就是水到渠成的天意吧。他又写老家屋后那条路、写听舅婆说话、写村里人的绰号,全是我们儿时隐约可辨的生活场景,有些清晰,有些模糊,有些甚至闻所未闻,在文字里,我们俨然达成了某种时空穿越和原乡回溯,芜杂浮躁的心顿然沉静下来,因为茫无际涯才会深觉疲惫,因为心无所依才会感到浮荡,但在这里一下子寻见了童年才有的青涩与粗粝,感到从未有过的文字中“接到地气”的踏实感。

猛然读到“一回头,已是年近半百的的大叔”,此身付与彼身,一切惘然尘埃落定。这里的乡情、亲情已然转化成作者寻根问谱的精神原动力,它似一股山间隐匿的清泉,常年澄澈,自隐其踪,拨开生活丛林,偶尔能听到潺潺之音,便是故乡四月天的模样。

二、现实主義抵达后的再出发

鲁迅先生讲“真正的现实主义是什么?真正的现实主义是将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别人看”,这本《故乡书》里就藏着天真可爱的活的灵魂,我以为是藏得恰到好处,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狡黠内敛,看似回忆、叙事、慨叹交叠重生,实则是有灵魂的惊鸿一瞥;又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音之绕梁不绝,文章收尾处往往戛然而止,让人读来意犹未尽,这恐怕是高级的文字修炼之功,也应是作者的生花妙笔。就这么看来,在反映故乡风物人情、时光简宁的场域内,这是部当下慈溪散文所能呈现的真正的意趣盎然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勾连散落于记忆河床里的隐秘珍馐,它阐发习惯自我言说的山水情怀,它有秘色瓷退守涵养的隐忍,更具备了声如洪钟的五磊梵音。看似三章并不关联,却密不可分,它们都共同指向了基于精神故乡的现实主义情怀,和人,和事,和意趣,即便处处断章,也始终笔断意连。

作者有着浙东文人矜持、自谦和儒雅的天然血统,对于故乡山山水水、草木友朋的倾诉全都建立在一种极其日常化、耳语式的表达习惯上,就我认识的他来讲这是符合其内在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不需要刻意的遮蔽和退守。梁实秋讲散文时说过“美在适当”的意思,在这里的适当,我以为即是一种含而未发的“节制”,并且是适度而精准的节制,书中写陪床日记、当我谈论三十年我在谈些什么、把鸣鹤放进时间里等,以及其他很多描写生命现场、时空交错和故土人事的篇章里,都浮荡着一股淡淡的伤怀情绪,人在面对衰老、病痛、意外时有着渺小无助的一面,故而表现为无助之伤,而在面对历史、时代和风物变幻时又会生出困顿、迷失和怅惘的一面,故而表现为憾情之伤。但无论如何方向明都能够把文字中的这种情感气味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至于过于浓烈而伤了自己,也不让它没入芳丛无迹可寻,这正是汪曾祺说到过的“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正是这“家常”的味道,让生活在同一片故园下的你我,在《故乡书》中发现“回家”的小径,虽曲折蜿蜒却也清晰可辨,温情且雅致。

三、审辨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相辉映

然而,作者不仅仅止步于优雅地“回家”,在他身上又同时具备着高度开阔的历史审辨和与生俱来悲悯的人文情怀,在《子陵风》里他写道:“严子陵的意义不是做了什么,而在于他没做什么;不在于‘归隐江湖,而在于‘得圣人之清,完善人格,使贪夫廉,懦夫立”。在《它山堰与一个叫王元暐的县令》中写道:“我有些恍惚。我无法表达我对这个伟大工程的心情,只将全身贴在光洁的石板上”,这种俯身低到尘埃里的文学的“行为艺术”,让作者彻底融入他自己创造的乡土背景,造成了一种全然忘我的、无条件的代入感,使读者在阅读中忘记了文字本身、情节本身,从而进入了生命的浩瀚星空。他写袁可嘉、写陈之佛、写余秋雨都有着不同的切入视角,那种文字里优雅的散乱、平和的动容以及哀而不伤的含蓄,看似写别人的故事,却都在讲述作者自己内心的参悟和观照。朱自清先生在《写作杂谈》里谈到散文的根本特点就在一个“散”字,当然这里的“散”并不是“乱”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美的象征,一种悠闲的美,宁静的美,一种信马由缰的美。我在《故乡书》里读到的全是“散”得云烟一般的大开大合,却处处感受着作者营造的那种悠闲宁静之美,闭上眼睛可以感受到他生活成长的这片乡土赋予了文字天然的花草气息,在这个美妙的园圃里,作者的性灵情怀得到极大的释放,当然是生活历练之后的灵魂面貌的独特呈现。

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起,中国当代散文面貌似乎开始有了某种别样的历史气度与内省的眼光,一个人即便是离开故乡走得再远,也逃不出内心的忏悔和诘问,虽狭义的“故乡”单指出生地,可作者在一次接一次出走故乡的旅途中不断地加深对广义故乡的眷恋和反思,他通过文字重新梳理了属于方向明的精神故乡、文化故乡和人性故乡。

在上虞的白马湖畔喝黄酒、拜墓碑,在台湾细看一位老人心中的故乡,在庐山书信给爱人讲山中的秘密,而在扬州兀自度过丰盈的“精神时间”,这一切经历有着数年的时间跨度,却对于读者来讲只在倏忽之间,须臾和亘古在羁旅者的步履下,如江南烟雨,分不清哪里是真实的幻象,哪里又是梦幻的真实。如果说余秋雨的大散文是某种黄钟大吕一般的民族精神史,那么作者的文字就是铺陈着浙东文学独有的清雅典丽的个性化叙事径流。当我们的散文一再强调智性、语言、形式、思想,却往往忽视了散文的身体性、在场感、生活场和真切的时代气息,也就是日常生活带给散文的现场,或许这些场域是驳杂、凌乱甚至粗鄙不堪,却能使我们的阅读和再体会进入了全方位的情感触碰,我想这也是方向明式散文文本的关键贡献,看似以叙事为主的语言轨迹,中间的跳跃性、片段性和自言自语式的独白絮语,给传统散文阅读习惯带来新的可能性,尽管这种尝试,作者也似乎没有明确的路径和理论架构,但我想正是对经典和传统的大胆“逾越”,才使得作者让自己的散文有了强大的内在气质,其言说的重心和文本的延展性具备了很强的自律性与生命力。这也许正是歌德指出的“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的另一种现实创作中的实践指证吧。

四、“返鄉”的又一种路径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他写生命场景里有关浒城记忆的片段,“那个我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教室,或许已成为商场仓库的一角。我曾握着包了红布的话筒喊话的高台,是不是成了某个厕所的一部分,难以确定。过去了,一切都已成过往。”青春的印痕,鲜丽又耐人寻味,不经意间很多原本以为可以永年的人和事,忽而羚羊挂角。“向西走百多步有早夜商店,以及我们的精神家园电影院。早夜商店我们几乎不买东西,但那里有一个女营业员实在漂亮,……”又像是恍惚间闪过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米兰的影子,而那个马小军早已隐没于文字背后,或许在书房的橘光灯下,要么在野村的静谧晚风里,又或者于落寞汹涌的人潮中一遍又一遍地听《梦回唐朝》。作者说,一听,漂泊的灵魂似乎就抓住了一叶孤舟,《故乡书》里,我知道其实全是孤舟,他的漂泊还将继续,不过前路也尚长,而他的文字定会越来越给予人以寻根续谱的向度,坚韧且水声潺潺。德国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阐述中提到:“人类并不仅仅由我们同代人所代表,但同代人能给我们带来震动!”,我由此联想到作者,又翻看这本集子,回忆如东海夜潮不停翻滚。

“文化隐士”不过是虚拟称谓,但在这本书里你全然可以寻得肌理清晰、脉络分明的一桩桩现实对应。而此刻,他就坐在你不远处,侧着脸望向窗外,似自言自语,细细听闻,尽是关于你我乡愁梦境中的绵长絮语。李敬泽讲“文学的一个根本功能,就是让我们互相走近”,我还想顺此跟一句,“而散文的一个根本功能,就是让你我返乡的心更坚定、更充盈”,也算是向作者和《故乡书》表达一点敬意。

猜你喜欢
散文故乡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热爱与坚持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故乡
梦中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