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四川/余淼
“廊坏空留响屐名,为因西女绕廊行。可怜伍相终尸谏,谁记当时曳履声。”这是一首关于西施和木屐的诗歌。自古以来,关于西施的诗句并不少见,将西施与鞋履联系起来的诗句却并不多见。细读诗歌,我们可以发现诗中所提到的响屐廊,其实与西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传,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在志满意得之际,吴王夫差动用全国的劳力花三年时间建造成了周长大约2500米的姑苏台宫殿。争霸失败之后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准备绝地反击。为了麻痹吴王,并且达到打败吴王的目的,勾践特地向吴王赠送了他精心训练的美女西施,所以人们说西施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录的女间谍。
吴王看见西施之后,甚是喜欢,为了套取这位美人的欢心,吴王为西施建造了金铺玉槛的灵馆和馆娃阁。但是吴王还不满足,在听闻西施擅长一种名为响屐的舞蹈之后,便准备为这位心爱之人建造更加宏伟和神奇的建筑。所谓的响屐舞,就是要求所有舞者必须穿上木屐,在衣裙缀上金铃跳舞,舞动之际,铃声悦耳。所谓的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由于西施来自吴越之地,大抵是现在的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一带的地区。吴越地区,通常水网密布,且雨水丰沛,气候湿润,所以此地的百姓往往喜欢穿这种能够在雨天与泥上行走的木屐。木屐走路,咯吱作响,在空旷的大殿之内行走,回响声更很大。将木屐嘈杂的咯吱之声,辅之于优美动人的歌舞,这种传说且不论真假,单单能够想到,便已经让人拍案叫绝。
由于西施的响屐舞,夫差特地为此命人建造了响屐廊。响屐廊的木地板下面安放了许多口大缸,缸上悬铃。一旦西施舞动,整个大殿便因为大缸的共鸣而铃声大作,舞起而声响,别有一番迷人的风味。据传,西施舞起,殿中犹如仙乐声起,连殿中的烛光都会根据韵律而摆动。或许是西施的美貌,也或许就是因为这种迷人的响屐舞,吴王对于西施宠爱有加,将其作为自己最喜欢的妃子。就这样,吴王最终因为沉湎于女色,导致了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放松了对勾践的防范,使得“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局面产生。而这也正是在文中开头的诗句所描写的故事。
撇开西施所卷入的政治斗争不谈,单从响屐廊里的响屐舞谈起,我们不得不说西施算是以鞋所发出的声音作舞的创始人。在乱世之中,西施作为一个弱女子,在范蠡、勾践和夫差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于范蠡,西施只想择一人,处一世,从此田园牧歌。于越国,西施身为越民,只能以身报国,牺牲一人便能成就大事。于夫差,西施多少有些知音的体会,少了响屐廊,响屐舞可能也要少了几分韵味。在这样的选择面前,其实留给西施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这样的情况同样摆在了其他三位中国历史最有名的美女面前。换而言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所以美丽,既是故事的美,也是人的美,还有抉择的美。当后世之人,拿起笔杆,评点着西施的对错是非之时,西施早已经在历史的长河里消逝,留下来的是回响着木屐声声的响屐廊。
几千年后,当现代人再来品读诗句还有故事的时候,我们在意的不再是谁的对错。若是可以,我们也许更愿意梦回千年之前,站在响屐廊前,静静等在着西子起舞,声声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