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丽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信息技术充满了生活的各个角落,新一代信息技术包含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的相继问世,为新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此外,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产业中有助于传统产业的转型,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为迎合新时代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新发展,高职教育应创新发展理念、模式以及途径等方面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于互联网,进而加强高职教育的实践,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为今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应该把握“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将现实需求和理论教育相结合,建立为高职教育服务的观念,努力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创建有时效性、针对性、时效性等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为培养综合型技术人才而努力。
高速发展和更新的互联网为高职学生创业提高了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在以互联网为资源的创业活动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不可或缺的,进而削弱了对于文凭和专业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和高等院校的学生同时站在了互联网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新起跑线上,一起共享着“互联网+”视域下的商业机会和职业岗位,其主观能动性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可以很好的体现并发挥。目前,均为90后群体的高职院校学生一直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他们通过互联网获取学习生活的相关信息,其可以通过熟练运用互联网而提升生活质量,并充分理解网络世界。因此,在“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充分展示其对互联网世界和网络技术的熟悉和掌握应用,这是新一代90后高职院校学生独特的优势。
此外,根据互联网而进行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降低了其投入资金的门槛,进而降低了创业的投入成本及失败风险。与此同时国家对新型产业的资金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双重支持,为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了较大的平台,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当然,作为双刃剑的互联网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其一是创新创业的高职院校学生需掌握网络技术的同时还应该懂得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很好的利用到创业活动中,为创业活动提供可靠的支持和帮助。其二则是高职院校学生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将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和互联网世界相结合,这也就需要创业学长远的目光和见识,并一心一意的全身心投入创新创业活动中去,坚持养成不断的从成功或失败的事情中总结经验的良好习惯,为今后创业活动的更好开展和稳步发展打下坚持的基础,以形成乐于总结和善于总结的惯性思维,在总结中谋发展。
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得其思政课从教育的理念、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的相关内容发生了改变。从本质上讲,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课相融合有助于为思政课树立新的创业导向,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为目标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搜集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所需的综合素质、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涉及的观念,进而让学生分析讨论上述特点对创新创业活动有何种意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从上述分析中学会自我完善和改进,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提供实践基础。因此,完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的思政教育模式可以指出并纠正思政课的不足和缺陷,如“空心化和形式化”等,进而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先前的思政课也包含许多实践相关的部分,但是大多数太过于老套且形式化,不能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兴趣爱好,且不符合其年龄阶段,无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甚微。可能刚开始高职院校学生会了解一下点相关的知识,但逐渐学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以及逆反的心理,效果适得其反。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于思政教育中,应根据其实用性以及迎合今后创业就业的趋势而选择相应的开放性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现已有的实训基地或者校企联合培养的途径以及新建实践平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以及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而对于“互联网+”视域下的实践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和资源为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思政课的序偶中实践中提供保障,进而让学生适应于该时代背景下的要求,从中获取更多真实的实践体验,进而为金钩的创新创业夯实基础。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课相融合是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环节,符合当代就业创业的发展趋势;其巨大的能量有助于锻炼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可为其今后的创业就业提供理论基础,让学生对今后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深刻认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