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吉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 宜昌 44300
尽管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逐渐提升。从多年的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出,很多水电站或者是大坝等水利水电设施基本建成。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施工技术是整个建设工程的命脉,需要技术人员加强重视,严格按照标准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
这种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范围相对较广,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光明。其具有独特的功能,不仅可以将拉应力进行传递,还可以对原有的结构进行加固处理。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的应用原理较为简单,主要是通过锚杆和钢丝束来施加力,从而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这种施工技术在依靠现代技术的前提下效果更佳,其中GPS定位技术不仅可以对锚固的深度进行控制,还可以进行精准地定位,最大限度地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
这是一种从属于堤坝技术的技术类型,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形式。这一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内容是运用运输机器来对混凝土进行运输,然后利用平仓机对已运输的混凝土进行铺筑处理,完成之后经过振动碾压机来对其进行高强度碾压,最终要求碾压质量达到施工的标准。这种技术的经济性较强,是传统施工技术中比较常见的技术类型。不仅施工效率高,在节约成本方面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是企业施工过程中的首选技术类型。
这种技术就是对河流上游的水进行适当地疏导,使其到达预定的下游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这种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现场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状况以及气候温度特点等等。如果流水量相对较小,施工人员可以降低导流工作的难度,进而减少成本投入。如果流水量相对较高,如雨季,工作人员就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导流工作。水流的周期性是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做好资源的合理配置。围堰技术一般应用在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也是一种经济科学的施工技术[1]。
这一定位技术是现如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用较多的施工技术类型。GPS定位系统不仅定位精准度相对较高,而且功能较多,可以全天候工作。其中,RTK测量方式可以在野外进行实时实地测量。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中对放射线进行测量的工作都是通过RTK这种测量方式来完成。最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无须投入更多地人力和物力,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所有的工作,这样一来,测量和施工的经济成本较低。RTK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除了对权属界线进行测量之外,还可以对土地进行分类修测,测量的速度和精准度都在提升[2]。
这一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是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是一种较为简洁明了的图形计算方法,可以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横面图、纵面图等进行绘制,对断面的面积进行计算也十分便捷。这一技术需要以计算机作为辅助来完成,在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的前提下,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因此,在现代的施工技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这一大的背景下,数据库技术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使用。这种技术在数据分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数据的存储、传输等环节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GIS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全景模式的模拟,使得数据信息的计算或者是查询更为直观,将复杂的信息具体化[3]。
首先,在工程建设中,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加强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工程造价要符合标准,实现合理化。同时,要对施工所用的各种资源进行全面掌握。其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要得到保护。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本身是一种关系到民生的项目,因此,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再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要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人需要具有安全意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排除安全隐患。另外,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要成为整个工程建设的重点。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中,工程质量就是口碑,工程质量就是生命。因此,检测人员要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测,保证每个阶段都符合施工的标准,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最后,水利水电工程中还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问题,包括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中的自然灾害。施工人员要对诸如此类的风险进行预测,将损害降到最低,如果能规避风险,最好做好防患措施,降低风险[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类型较广,本文中介绍了几种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现代的施工技术。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些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互融合的部分。为了提升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并充分结合科技发展的实际水准相对选择出比较便捷、经济、高效的施工技术,以促进水利水电事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1]封永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209.
[2]和执武.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06):287.
[3]胡红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魅力中国,2011,(27):317.
[4]曹慧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