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鸭呼吸道疾病特点解析及科学防治

2018-02-16 19:21
畜禽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鸭群消毒养殖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畜牧兽医渔业局太平镇畜牧兽医水产站, 广东 云浮 527423)

1 致病因素

鸭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主要包括:①环境因素。现代规模化、全舍饲养殖模式数量众多的鸭群聚集于人为控制的有限小环境中,鸭群时刻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源于养殖环境的不适应性变化极易诱发相关疾病。②营养因素。当动物摄入的粗蛋白、膳食纤维、能量物质、氨基酸、矿微、维生素等重要营养元素长期缺乏或添加比例不当,就会导致家禽的体质和免疫力下降,内外源性感染几率增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即会相应增高;饲料保管不善,发生过期变质、霉变污染等,以及滥用某些饲料添加物等,也可能引发本病。③管理因素。管理不善是导致动物高发病的最直接原因,主要包括:“鸭新城疫(感染鸭原NDV)、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疫苗免疫落实不到位,易感鸭一旦感染此类高危害性致病原即会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致死率近100%;现代规模化、全舍饲养殖条件下,随鸭的快速生长发育,未作合理的限密均群处置,鸭群间高频接触和大量排污(粪尿、垫料)并产热、产气等,会导致本病高发;规模禽场内外环境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流动的人、其他动物、车辆、用具等携原体侵入本场(舍、栏)内散布相关疾病;病毒性感冒高发季,人畜之间极易发生交叉感染,罹患病毒性感冒的人和其他动物等近距离接触到健康鸭群,很容易引发明显呼吸道病变。

2 症状及剖解

临床上经“四诊”检查一般可见:眼鼻分泌物增多、流泪流涕、喘咳、甩鼻、张口呼吸、听诊湿啰音等,病程中后期随继发感染加重,可见一侧和两侧眶下窦部位肿胀,形成隆起的鼓包,触之有波动感,随着病程的发展,肿胀部位变硬,鼻腔发炎,少数病例出现羞明或失明;病禽常伴湿热下痢或腹泻,生长发育明显抑制,机体呈慢性、消耗性、渐进式消瘦及贫血;产蛋禽产劣质蛋,产蛋量下降或停产;处于生长期的康复鸭生长发育滞缓,肉禽品质明显下降。剖解:靶心病灶主见于上呼吸道和肺,肝脏局部炎性水肿,窦腔粘膜充血增厚;气囊壁浑浊、肿胀、增厚;繁殖母禽有时可见输卵管发生出血、淤血、肿胀等。

3 综合防治

3.1 预防控制

以改善饲养管理、良性环境控制为主。①抓好高致性禽流感、鸭新城疫等高危害性病种的疫苗免疫,整群保持较高抗体滴度,保护好易感对象。②良性养殖环境条件控制重点在于抓好保洁消毒、通风换气、恒温控湿、采光(人工补光、自然日光浴)等“四位一体化”管理;随单位面积上雏鸭的生长发育,适时开展限密均群;高温夏季注意抓好禽舍内“降温解暑、保洁消毒、通风控湿”等管理,初春及秋冬季大幅降温时节则要注意抓好禽舍内“防寒保暖、防贼风穿舍、保洁消毒、恒温控湿、通风换气”等常规管理工作,尽量消除四季环境不良应激源。③科学调配饲料与饲喂管理,根据当前鸭群的生长阶段(日龄)、生产功用等配制相宜的饲料,保证各种营养物质全价且喂量控制精准,全天不间断供应充足清洁饮水,全面满足鸭群当前的正常营养需求,增强鸭的体质和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病率。④构建本场严密的生物安全防范体系,严防养殖场外周无关人员、其他动物、车辆、用具等携原体随意进出本场(舍/栏)散播相关疫病,必须进入时要严格执行制度化衣物、足底消毒处置,饲管人员要讲究个人卫生、不随意串场。⑤一旦发生疫情流行,发病舍要及时采取整群药物防治、快速控制疫情,推荐使用“复方黄芪多糖散”拌料投喂,早晚各喂1剂、连喂5~10 d,本方能有效防治四季不明原因引起的禽呼吸道疾病。⑥养殖过程合理淘汰或无害化处置群内罹患严重呼吸性疾病的病鸭,发病舍及时撤离感染鸭、作专舍隔离治疗,必要时进行整场清洗、保洁、带鸭消毒;养殖期末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管理制,全出清场后对场地和用具等实施到位消毒,并坚持3月以上休养期,待场内各种病原体含量降至安全值范围内,再考虑投养下一批次商品禽,尽量将历史病复方风险降至最小。

3.2 治疗

近代规模化养禽实践总结的优势治疗方案推荐:以“高纯黄芪多糖+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内服治疗效果最佳;对于绝食较久、机体严重脱水且伴轻微神经症状的病鸭,建议采取支持疗法,需同时配合口服葡萄糖、补液盐、复合氨基酸、碳酸氢钠液等,综合治愈率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鸭群消毒养殖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消毒攻略大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