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 永兴 423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健康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格。环境的污染引起各类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猪病的种类不断增多,严重影响养殖猪的健康,并得到社会及兽医界的关注。研究发现,猪瘟、猪口蹄疫病等是养猪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因此,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猪瘟是养殖猪中常见疾病之一,也被称之为猪霍乱,该病传染性较高,感染后3~7 d内即可发病。据流行病学统计,该病发病率较高,且病死率高达80%~90%。猪患上猪瘟后,均出现嗜睡、高烧等首发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在猪的腹部、四肢等可见散状瘀点,严重者可有出血点产生。部分猪可有便秘、腹泻等症状,粪便呈现黄色黏液性特征。据统计,猪瘟一旦发病,10 d内均可发生死亡。
对于猪瘟的治疗,及时采取隔离处理是关键,对猪圈、各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科学处理排出的粪便,以便控制病毒的扩散。如有严重的腹泻出现,可对猪进行肌肉注射,常见用药物有:双黄连、安乃近等注射液。未出现症状者,可进行紧急免疫疫苗的注射,并根据体重选择合适的剂量。
猪弓形体病是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据临床统计,猪弓形体病发生具有季节性,每年5—9月份为该病的高发月份。该病毒可通过蚊子、虱子等传播,感染后,猪可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便秘、高热、皮肤发红等症状,影响正常呼吸。病情严重者,会有色斑、出血点等现象发生。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可导致猪行走困难甚至无法站立。
在猪弓形体病的治疗中,普通抗生素的治疗疗效不佳,有文献报道,磺胺类药物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展,减轻各症状的发生。在临床用药中,磺胺嘧啶为首选药物,由于磺胺嘧啶具有较低的溶解度,用药后在体内可快速吸收,与碳酸氢钠联合治疗可增强疗效。在病情初始阶段内,口服或肌肉注射磺胺-6-甲氧嘧啶或使用磺胺嘧啶联合二甲氧芐氨嘧啶进行连续3 d用药,观察疗效可见症状的消退。
附红细胞体病是单细胞原虫的一种,其以寄生的方式存在于猪体内。有研究报道,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其中,母猪是该病感染的主要群体,感染后的仔猪和架子猪死亡率极高。该病的主要传播为血液传播,并以虱子、吸血昆虫等飞虫作为媒介的传播。猪附红细胞体病后可出现高烧、食欲不振、便秘、腹泻、高热等临床表现,并有皮下瘀点瘀斑的发生,首先出现于猪的耳颈部,随之向下发展并累积全身,按压无褪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猪四肢逐渐失去运动能力。在其他检查中,发现猪尿液色泽加重并出现尿中带血等现象。该病的发展严重影响养殖猪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威胁猪的生命,引起死亡。
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过程中,强力霉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选择合适剂量进行肌肉注射,用药4 d后可见疗效。此外,定期驱虫,切断传播途径是该病治疗的关键措施,在每日清洁过程中须及时进行虱子、吸血昆虫的消灭。有研究报道,阿散酸、土霉素等药物添加于喂食的饲料中进行喂养,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在发病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健康人群进食或接触后可出现高热、伴全身不适、头痛、身痛等临床表现。
在本病的治疗中,初期阶段,可对患病猪注射大剂量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常用青霉素药物包括头孢噻呋钠、磺胺嘧啶等。5 d为一疗程。
养猪生产中猪瘟,猪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链球菌病都属于常见疾病,均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且易引起猪的死亡,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掌握常见猪病的症状与治疗,对各类猪病预防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