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安徽某养殖公司采取公司加农户饲养模式,由于前期公司内部的自繁自养场没有建好,就从其他猪场分4批引进共800余头断奶仔猪分给一养殖小区(共3户人家)饲养。6月下旬开始引进仔猪,开始引进1批,由于天下大雨,间隔4~5 d后引进了另外1批。开始1批引回来,饮水中添加多维、饲料中添加替米考星、强力霉素等饲喂2 d,开始接种猪瘟疫苗,3 d后引回另外1批。随后,开始1批猪发生腹泻、体温升高,个别猪42℃。病初选用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痢菌净等均无效,后1批引进的猪也出血腹泻、体温升高病情,同样选用恩诺沙星等抗生素也无效,陆续死亡30多头。病情一直拖到7月12号,场区技术人员带2头发病猪来医院就诊。
2头病猪,1头为第1批引进猪(已打猪瘟和圆环疫苗),另1头为第2批引进猪(由于发病未打猪瘟和圆环疫苗),体瘦毛焦、脊背突出、肛门见有腹泻粪污,被毛根部有出血点。剖检2头病猪,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皮质曾枣红样出血、腹股沟浅淋巴结水肿明显,腹腔内温度感觉烫手,脾脏边缘有轻微的1~2个梗死灶,肾脏有多个针尖样出血点,其中1头肾脏变形、颜色苍白。2头猪结肠壁上均见有多个黄白色米粒样大小的结节,剖检开结肠壁有的结节有淡红色或黑色溃疡,粪便稀薄、有腥臭。1头猪胸腔积水、心包积液、腹腔肠道纤维素黏连,肺有尖叶有实变。
送检13头猪的血样进行猪瘟、蓝耳病、伪狂犬gE(野毒)抗体检测。采集现场剖检的2头病猪的淋巴结、脾脏、肾脏、肺脏等典型病变组织进行猪瘟野毒株、蓝耳病高致病性与低致病性毒株、圆环PCV-2通用型毒株荧光定量PCR病原检测。血样1号和11号只进行猪瘟野毒株病原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送检13头血液(编号1~7为第1批接种过猪瘟疫苗的猪,编号8~13为第2批未接种猪瘟疫苗的猪)检测结果显示:猪瘟抗体均为阴性不合格,蓝耳抗体高低参差不齐,伪狂犬gE(野毒)抗体均为阴性,提示无野毒感染。2头病猪病原检测显示猪瘟野毒阳性、蓝耳高致病性毒株阳性、圆环PCV-2毒株阳性,血样1号和11号猪瘟野毒株阳性。根据临床腹泻抗生素用药无效、结肠壁上有多个黄白色米粒样大小的结节,疑似有猪食道口线虫感染。
根据临床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该病例为一起由食道口线虫引起的多种病原混合感染,这种案例临床并不多见,且较为典型。笔者7月15日应邀去该场实地查看并解剖了2头发病猪,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病变与12号送检的2头猪几乎一样,且见有典型的食道口线虫感染,与该公司技术总监及猪场技术员探讨商定如下防治方案。
(1)发病严重的猪(体瘦毛焦、高热不退的)集中在病猪隔离圈,放弃治疗,病死后深埋做无害化处理。
(2)全群用猪瘟脾淋苗2头份普免1次,加强猪瘟的免疫。
(3)精神较好的、能吃的猪,全群每吨饲料添加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复方驱虫药1.3 kg、扶正解毒散2 kg、活化黄芪4 kg、替米考星1 kg,连用7~10 d,间隔7~10 d后,同方再用药5~7 d。
(4)场区走道及圈舍用3%烧碱加生石灰水溶解后喷洒,喷洒至地面发白(白化),确保喷洒到位,饲养员进圈舍胶靴要在门口浸泡消毒,驱虫期间圈舍内粪便集中清扫、堆积发酵处理。
(5)待猪群稳定后,第2批猪补打圆环疫苗,全群猪每吨饲料添加活化黄芪2kg、葡糖糖氧化酶200g,连用1个月,提升猪群免疫力和调理胃肠道。
猪食道口线虫病近年来有逐步上升趋势,有的规模化猪场对围产期母猪的驱虫不重视,导致产房仔猪早期感染,加之断奶及长途运输应激(外购仔猪)更容易发病。断奶仔猪至40~50 kg的架子猪均可感染食道口线虫病,笔者已见到多例外购断奶仔猪及架子猪发病,尤其是断奶仔猪发病损伤尤为惨重。早期感染仔猪结肠上虽有结节,但结肠粪便内肉眼难以看到幼虫,粪便检查也难以发现虫卵,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此外,很多人误以为结肠壁上的结节,尤其是出现溃疡的结节是猪瘟病变(猪瘟又称“烂肠瘟”),出现误诊。慢性猪瘟可见盲肠上有较大的“纽扣状”溃疡且溃疡根部有黑色坏死,食道口线虫仅在结肠壁上出现黄白色米粒样大小的结节、溃疡灶多为红黑色。根据溃疡灶发生的位置、大小及形状可将猪瘟与食道口线虫病进行初步鉴别。
该病例发生在南方夏季6月份,发病猪为断奶的外购仔猪,经过长途运输,进入猪场后天气炎热、下雨、圈舍潮湿,导致猪体抗力下降,继发了猪圆环病毒感染,进而导致猪瘟疫苗免疫失败[1],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深入,继发猪瘟、蓝耳病的混合感染[2],加之早期的误诊,用了大剂量的抗生素,仔猪的胃肠道、肝肾功能均严重受损,使得疾病变得较为复杂且损伤严重。
该病例早期诊断仅凭技术人员的临床剖检和经验判断,仅按照猪瘟来防控,忽视了食道口线虫作为原发病原的存在,因此用药和疫苗注射效果并不显著。直到病情拖延了近20 d,死亡到不可接受的地步才想到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际上已经错过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以致出现圆环病毒、猪瘟、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目前,临床上猪病多为混合感染[3],实验室的检测才能最终确诊,建议在发病的早期及时送至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实验室检测,才是疾病诊断的正确方法,也是明智的选择[4]。
该病例为混合感染病例,首先,对发病严重的仔猪要及时剔除放至隔离圈,因其无治疗价值,原则上建议放弃治疗,不再浪费饲料、疫苗。其次,治疗猪食道口线虫这个原发病很关键,寄生虫感染后主要是夺取宿主营养,导致抵抗力下降和继发感染。由于本病例猪食道口线虫感染发病日龄较早且普遍严重,因此建议首次驱虫药量适当加大,间隔7~10 d后再驱虫1次,确保驱虫彻底,同时在驱虫期间应重视环境和圈舍粪便的堆积发酵处理。对于个别严重不食的猪可考虑选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同样间隔7~10 d后再注射驱虫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