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先进热处理工艺标准研制。开展高性能钢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测标准、可控气氛/感应加热/真空等高端热处理装备标准、绿色热处理工艺标准、数字化 (智能化)热处理在线控制技术标准和齿轮、轴承精密可控热处理工艺、超大型零件真空热处理工艺、大型轴类和管类零件感应淬火、铸件热等静压工艺等高端装备关键基础构件热处理标准研制。
⑤清洁高效表面工程工艺标准研制。开展等离子热喷涂高硬度涂层与激光熔覆、航空发动机制造用热障涂层、物理气相沉积 (PVD)高硬度高精密涂膜制造及高效清洁粉末渗锌技术标准、铝/镁及合金用高效清洁硬质合金化学转化膜技术标准、表面处理废水废弃物综合处理及低排放 (零排放)技术标准研制。
⑥高效切削工艺标准研制。开展床身导轨、齿轮箱、发动机壳体、模具等基础零部件干式、微量润滑等绿色环保切削技术标准研制。
⑦绿色制造和再制造工艺标准研制。开展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工艺标准研制,解决机械制造、能源行业中切削液循环利用、脱硝催化剂循环利用、生物质肥料生产技术等问题;开展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绿色化及双面压实有箱造型工艺标准研制,解决铸造等传统制造业污染严重问题;开展电器电子产品制造业有害物质限值使用管控标准研制,解决电器电子产品制造业中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问题。
⑧增材制造 (3D打印)工艺标准研制。开展材料挤出、定向能量沉积、粉末床熔融、立体光固化等增材制造 (3D打印)工艺及配套检测方法和专用材料制备技术标准研制。
⑨印刷电子工艺标准研制。开展导电墨料、半导体墨料、绝缘墨料等墨料在喷墨印刷、网版印刷及卷对卷快速印刷中的工艺控制标准研制,开展印刷电子材料特性与印刷适性标准研制。
针对传统金属材料标准配套能力差、高端结构/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标准缺失、增材制造 (3D打印)和电子专用材料标准供给匮乏的问题,围绕基础件 (元器件)、重大装备、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对配套材料标准需求,开展传统材料升级换代、高端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专用材料和增材制造 (3D打印)专用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关键基础材料标准研制。
专栏4:关键基础材料领域急需标准研制
①传统金属材料升级换代急需标准研制。开展机械基础件、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和海工装备等对钢材、有色金属材料高性能、高可靠性升级需要的高应力弹簧钢、耐磨损齿轮钢、高速轴承钢、高性能焊接材料、高强度紧固件钢和高强韧型特种模具材料等金属材料升级换代急需标准研制。
②高端结构材料标准研制。开展磨矿装备、柴油机缸体、氢氧发动机、核反应堆钩爪及连杆、燃气轮机、超超临界汽轮机、大型水轮机等关键零部件所需蠕墨铸铁、铝镁合金、高强超低间隙相钛合金、钴基合金等耐磨、耐高温、抗蠕变关键合金结构材料标准研制。
③新型高分子材料标准研制。开展聚四氟乙烯纤维材料、金属多孔纤维材料等耐高温、耐腐蚀高分子材料标准研制。
④复合材料标准研制。开展飞机刹车盘、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和气缸罩盖等关键部件所需高摩擦性能、高力学性能、长寿命碳/碳复合材料配套标准研制。
⑤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标准研制。开展工业玻璃新产品、高速动车组车辆玻璃性能测试方法标准和石墨等非金属矿物材料、人工晶体、工业陶瓷、石墨烯及制品等产品性能与检验方法标准研制。
⑥电子专用材料研制。开展大尺寸硅单晶衬底片/外延片、先进封装配套模塑料、封装基板以及低温焊料、高纯电子气体、光刻胶、化学机械抛光液、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标准和基于IC制造的薄膜材料检测标准研制;开展微波功率器件、红外/紫外光电探测器件用化合物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用化合物半导体、光伏电池用化合物半导体等电子专用材料性能与检测方法标准研制。
⑦增材制造 (3D打印)专用材料。开展尼龙与聚乳酸 (PLA)等增材制造用非金属丝材、陶瓷等增材制造用非金属粉末、不锈钢与铝合金等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等产品性能与检测方法标准研制。
⑧功能型精细化学品。开展先进催化剂、绿色替代型制冷剂、绿色高性能水处理剂、化工助剂以及高纯、专用型化学品等产品性能与检测方法标准研制。
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可靠性、安全性技术研究与标准研制滞后的问题,围绕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向高端迈进起着基础性作用的关键基础共性技术发展需求,重点开展装备制造业通用技术语言、产品互换性、安全可靠性与评价方法等基础共性技术标准研制。
专栏5:基础共性技术领域急需标准研制
①通用技术语言标准研制。开展基于模块化定义 (MBD)的产品设计通则、增材制造数据交换与接口规范、智能制造标识和基础产品数据字典等通用技术语言标准研制,开展面向产品精度数字化设计、检测、认证等一体化描述的技术标准研制。
②互换性标准研制。开展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产品互换性及配套系列GPS与GPS不确定度标准研制。
③可靠性标准研制。开展电阻电容元器件可靠性与寿命预测、机械产品可靠性评价方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可靠性评价方法等标准研制。
④安全性标准研制。开展机械安全风险预警、工业仪器仪表产品安全与系统功能安全、自主移动式机械最小安全距离、安全控制系统/无线安全控制器/机械装备运输安全防护/联锁装置/急停装置等通用机械安全装置、机械设备火灾与爆炸等高风险危险源防护装置标准研制。
⑤通用方法与评价标准研制。开展产品抽样与统计方法、技术成熟度、共性检测技术等标准研制,开展基于GPS数字化操作和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产品几何精度在线/离线检测、预报控制、认证与评价等共性技术标准研制。
⑥工业自动化标准研制。开展工业自动化相关通信协议、接口协议、机器语言等相关自动化标准研制。
破解我国工业基础领域标准基础研究薄弱的现状,充分利用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强基工程等重点专项和质量提升行动等活动成果,开展工业基础领域产品一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基础共性技术标准制修订、试验验证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鼓励标准化技术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标准化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同步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强化标准指标试验验证。建立标准试验验证过程中设计方法、可靠性验证、失效分析和疲劳寿命评估等原始试验数据积累机制,支撑工业基础标准验证基地和标准数据库建设,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以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需求为导向,以满足高端装备配套为核心,加强工业基础领域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标准化联动,成套/成体系提出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综合标准化研制项目,系统解决材料、设计、工艺、检测与应用标准的衔接问题。选择高铁动车组滚动轴承、核电装备高强度紧固件、工程机械用液压元器件和高档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等领域开展综合标准化项目试点。
按照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建设方案要求,建立军民标准化用标准建设的协同机制,积极推进工业基础领域军用标准转化、民用标准采用、军民标准整合修订和军民通用标准制定等工作。完成基础通用、标准件、材料、元器件以及航空航天、卫星导航和海工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100项工业基础军民通用标准制修订。
鼓励工业基础领域有条件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根据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协调相关市场主体,自主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有效增加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工业基础领域标准供给,提高标准水平,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领产业发展。
围绕高强度紧固件、高端模具钢、增材制造 (3D打印)工艺与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行动,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和“领跑者”名单,以先进标准引领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
鼓励并支持工业基础领域相关技术委员会加快国际标准转化工作,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到2020年,工业基础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以上。
实质性参与工业基础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国内相关单位和组织积极争取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和主席、秘书等职位,鼓励国内技术组织、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提出国际标准提案。
2020年,实质性参与制修订100项以上工业基础领域国际标准。面向 “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和地区,深化标准化互利合作,推进标准交流互认。到2020年,完成200项工业基础重点领域国家、行业标准外文版项目。
为保障工业基础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顺利实施,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工业基础领域综合标准化、建设多层次人才队伍和加强宣传与组织实施等措施对本指南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组建由标准化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的工业基础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提升推进工作小组,统筹开展工业基础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与工业基础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衔接,鼓励和支持各标准化技术组织、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等联合行动,明确职责分工,协同开展工业基础标准研制。
应充分利用各级财政现有渠道,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统筹安排标准化工作经费,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标准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以
不同的投融资模式投资标准化工作。国家财政重点支持标准研究和政府主导制定标准的经费;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经费由标准制定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筹集,政府择优给予奖励。
面向工业基础领域标准化和质量发展需求,推动大学、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标准化人才,吸纳兼备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进入标准化队伍,培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加快培养懂专业、懂外语、懂规则的国际标准化人才。
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工业基础领域标准化先进典型和突出成就,扩大工业基础领域标准化社会影响力,营造标准化工作良好氛围。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推进建设指南的实施,抓好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的责任分解和落实,适时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和监督检查,跟踪分析实施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