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龙
2018年年初,我在东京见到一位作家前辈。
他今年六十多岁,每次看手机都得戴上老花镜。我们喝了一瓶清酒,聊得很开心。酒过三巡,他问我:“尚龙,你平均多久出一部作品?”
我想了想,说:“从2015年起,基本上是一年一部。他们都说我高产,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写了。”
他笑了笑,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他说:“你别管别人怎么说,趁着你还愿意写,趁着你的眼睛还能看得清,就多写一些吧。”说完,他摘掉眼镜,冲着我笑了笑,继续说,“我已经快看不清电脑了。”
那时,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泪光。我忽然明白,我也会老,会写不动,会看不清、听不见,甚至会老年痴呆。我们谁也抵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但我们能选择不后悔地度过当下。
每到年底,总能听到无数的声音在抱怨:我怎么又虚度了一年?我想,你也厌倦了一年年都是这样的生活,都是这样的抱怨吧?
可有些人,是从来不抱怨的,你也不可能听到他们抱怨的声音,因为他们一直在默默地努力,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我想到了我的录音师月月。
刚认识月月的时候是暑假。那天我上微博后发现几乎每一条微博都有一个加着大V的人给我点赞。我看她的微博标记着“高级录音师”,虽然也不认识,不过那段时间电影面临开机,而录音师岗位还在空闲,就赶紧搭了个讪。后来才得知她是我的学生,上课听我口若悬河觉得特别有意思,就过来狂给我点赞。没想到的是,我们后来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第一天开机的时候,因为监制时间没有把握好,我们拍到了凌晨4点半。我很担心刚加入的月月,因为她第一次进剧组就拍到这么晚,而第二天说不定还要早起。在休息过程中,我找到她,对她说:“第一天就这么大强度,你受得了吗?”月月笑笑说:“还行。”
收工后,我开车送月月回家。没想到的是,她租的房子竟然这么偏僻:一个小单间,设施一般,很便宜。很难想象一个女孩一个人能住在这样一个地方。我送她回去后,说:“保重,有什么事情记得跟我讲。”
那天晚上,月月发了一条微博:在北京这个很冷的地方,能有龙哥这个团队陪着,很温暖。
其实在北京,有很多这样的北漂,他们把梦想当做安全感,把希望当做灵魂的寄宿。他们可能没有车,没有房,但是这些人看着远方。
后来我才知道,月月家是石油系统的,父母能够在她的家乡给她一份安稳的工资和稳定的生活。只要回家,就能很快结婚生子过上好日子,不用愁在北京所有正在愁的东西。可是月月就是不愿意回去,自己考了高级录音师和高级混音师的证书,然后自己找了份工作,在北京坚韧地活着。她的母亲很生气,也不理解自己的女儿怎么这么倔。而她为了让妈妈放心,就告诉妈妈自己一切都好。母亲要给她打钱,她也说钱够,妈妈您放心。然后挂上电话默默地掉眼泪。
有一次月月高烧,几天不退。她去药店买药,药店医生一看惊呆了,说,你这情况再不去医院挂点滴命都没了。月月只好独自去医院打吊瓶。正打着,母亲给她打来电话,听出了她声音的异常,问,你感冒了?月月说,只有点鼻塞,没事儿。她一个人在医院打了四天。后来,我问她,你为什么不跟爸妈说这个事呢?她说:“说了又让我回去,还不如不说,扛扛就过去了。年轻就是要拼一下啊!”
在北京,像月月这样的外地孩子很多。他们本来可以回家过着那种开车打卡上班然后回家跟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可是,他们倔强,不愿意生活就是这样,于是开始了一段自己都会佩服自己的日子。
我记得刚到北京时,租了个单间,那个单间是浴室改装的,只要晚上有人洗澡,就会有很大的水流声,吵得我睡不着。那段时间,我要等所有人都睡着了才能睡。有一次,爸爸来北京看我,看我住的地方开始掉眼泪,说,跟爸爸回家吧。我却对爸爸说,我很好啊。
我记得刚当老师时,每天要备课、上课。有一天上完十个小时课后,我蹲在中关村的便利店门口,端着一碗泡面,一口一口地吃完——那是那天的第一顿饭。
我记得在西土城的地铁口,我的手机和钱包被偷了,偌大的北京城,没有钱寸步难行。我蹲在地上着急得汗流浃背。那一晚,我从西土城走回了家,十五公里,从汗流浃背走到泪流满面。
我还记得很多这样的场景,一个人看夜场电影,一个人坐在马路边上喝酒,一个人默默地努力工作。但我的内心深处始终坚信,日子不会一直这么差。
后来,我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出版了自己的几本书。隐隐约约地记得,第一次去高档餐厅,第一次开车在街上,第一次有一個像家的地方住,第一次一帮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每次开车去世贸天阶我都会嘴角上扬,仍然记得自己当初曾许下的诺言:无论生活多难,都留下来。
直到今天,我都很感激那些难熬日子中的自己,不怕苦、不怕累,迎着太阳往前跑。
其实,无论在何时在哪里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麻烦。但倔强的人,总是会告诉自己,无论生活多难,我都不逃避。就算输了,至少我努力过。
这一生这一世,自己要抬起头,至少要骄傲地盛开过。请你相信,此时此刻就是永远,此时此刻就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