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兰
(1.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建立健全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体系。广西是国家重要生态屏障,但同时,广西境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贫困人口集中,生态经济系统易变敏感度高,灾变承受能力弱。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调研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因此,在生态安全视域下,对广西生态经济系统开展安全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是广西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建立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等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外尤其是西方学术界对生态安全的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LASA)首次提出了生态安全的概念。
(1)不同视角生态安全观的研究。主要观点:一是认为生态安全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满足其需求的同时保证自然资源存量不减少;二是认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联系最为密切,极易造成生态安全问题;三是认为生态问题是一种新的国家安全威胁。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亚太地区环境安全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一旦诱发,必将超过国界,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安全问题。
(2)关于生态安全评价内涵和应用的研究。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指对一种或多种负面生态影响概率的评估过程。NRC、WERE和CCUE等机构于1998提出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Solovjova(1999)根据系统理论指出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Odum(2000)根据能值理论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方法。Bertollo(2005)等就意大利东北海岸地区生态安全问题,分别评价了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安全现状。
国内生态安全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将“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提到战略高度。
(1)关于生态安全含义及尺度的研究。生态安全大致可分为广义的生态安全和狭义的生态安全。马克明(2004)、黄国和(2016)认为生态安全问题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二是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不满,从而导致国家动荡不安。刘水玉(2007)指出喀斯特严重威胁着广西生态安全。近年来,国内生态安全研究涉及种群、生态系统、流域、区域等多种尺度,而区域生态系统安全是区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研究的核心。
(2)关于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预警的基础,二者是当前生态安全研究中十分重要但并未根本解决的问题。王根绪(2003)、邵立民(2003)认为生态安全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对各种风险下维持其健康的可持续能力的识别与研判。吕光辉(2003)、左伟(2003)和王继军(2008)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了生态安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徐美(2012)和陈美婷(2015)将RBF法用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国内生态安全的方法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生态安全是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学者在生态安全研究上做出了大量努力与尝试,不断丰富着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为完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维护生态安全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1)生态安全理论方法改进研究的多,广西生态安全实践应用研究相对较少;(2)采用单一方法对生态安全现状研究较多,利用综合集成方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和趋势预测研究较少;(3)土地等专项生态安全研究较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研究鲜见。因此,开展广西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生态安全研究理论体系。(2)能为其他生态脆弱区开展生态安全研究提供思路上的借鉴。(3)丰富了生态安全研究方法。
(1)促进生态脆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构建。(2)为相关部门保障生态经济系统朝着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3)为广西发展规划找准着力点和施力方向,促进资源持续利用。
[1]骆世明.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69-205.
[2]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 [J].生态学报,1999,19(5):607-613.
[3]马克明,傅伯杰,黎晓亚,关文彬.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J].生态学报,2004,24(4):761-768.
[4]王克林,陈洪松,岳跃民.桂西北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适应性修复试验示范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5,2(3):17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