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苗苗 赵丽平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建筑工程技术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社会信誉和竞争实力,对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是十分必要的。现将自己的一些初浅认识总结如下: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是建筑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对建筑企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能力、实践经验、还需要有从业证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对学生加强了这方面的渗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更能突出专业特色,使课程结构更加优化,增加了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训、实习、校企合作等实践教学,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落后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建筑工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希望学校能够培养出掌握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引进新设备,而一些院校的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的经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致使学生就业出现困难。
教学模式落后,仍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教师示范演示、学生模教师纠正等单一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把三维仿真技术、建筑BIM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网络移动教学平台等等信息化技术和教学相融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一直以来,实践教学的作用都是辅助理论教学,近年来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虽然一直在提高,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无论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还是课时分配、师资配备等依然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另外,学生本身缺乏对实践学习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实践课上不愿动手操作,只是简单的完成实训任务,填写实践总结,实践学习不深入,给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一些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课时分配不合理,实践教学的师资配备不足,忽视了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实践教学往往通过专题实训的形式出现,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3)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不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填鸭式的模拟式,单纯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囫囵吞枣,根本不理解理论知识的真正含义及作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较差,特别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比较薄弱。由于学生对实践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实践教学中,看热闹、休闲放松,实践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目标要符合就业需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就业需求,了解建筑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环境,对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要求和特点做好调研,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专业特点等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适当增加实训、实习的课时比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将来就业打下必备的基础。
(2)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
把教学内容和职业证书考试的要求相结合,围绕技能考核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时能够获得各种从业资格证,如监理员、施工员、质检员等,学生在毕业后既有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即毕业证书,又有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为学生的顺利就行提供更多的保障。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学提供实训机会,对于涉及到实际施工环节的主要工艺、现代技术等,多运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校内实习完善建筑力学实训、建筑测量实训、建筑施工工艺仿真实训等,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把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于校外实习,加强校企合作,与优秀的建筑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教学和顶岗实习相融合的校外实习基地,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既满足了企业生产的用人需求,又使在校学生得到了实习锻炼,实现了校企双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减,做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把三维仿真技术、建筑BIM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和教学相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3)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把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并把从业证书的考核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中,在考核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实训情况,对过程性行为进行量化考核,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如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实习、实训的操作情况、在实习中所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同事相处的是否和谐融洽、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奖惩情况等都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平时的表现和终结性评价同等重要,进而使学生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夯实基础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是建筑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多元化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落后、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目标要符合就业需求的、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途径,探讨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进而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从业优势,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强,技术要求好,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邱丽辉,汪耀武.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121~124.
[2]郑敏丽.基于职业资格证书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60~63.
[3]丁陇云.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5(10):74
[4]刘陈平,付慧娟.浅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新西部(理论版),2013(11):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