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玉
(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希里沟镇兽医站,海西 817199)
母羊胎衣不下是指母羊在分娩3 h后依然没有排出胎膜的过程,是羊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母羊出现胎衣不下后,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会出现全身临床症状变化,严重时会引发母羊和羔羊死亡,增加养殖场经济损失。
引起母羊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多样,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首先,饲养管理不当。妊娠母羊在分娩前2~3周,由于饲喂了营养价值较差的饲料,使机体生产性能变差,导致母羊分娩过程中引发胎衣不下。母羊妊娠中后期,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显示,胎儿体重70%是在母羊妊娠后期形成。这个时期如果饲料中缺乏相应的脂肪、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投入不足,很容易导致母羊膘情较差,机体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导致母羊分娩后出现产后无力,无法将胎衣排出,使胎衣长时间滞留在子宫内。而在母羊产前投入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饲料,很容易导致母羊膘情过大,在分娩前引发肥胖综合征,导致母羊出现难产,机体产力不足,而发生胎衣不下。因此,在妊娠后期,一定要控制饲料能量、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确保饲料配方能满足妊娠中后期母羊生长发育需求。母羊分娩后半个月,饲喂高钙低镁以及高盐的饲料,会导致产后出现产乳热,引起胎衣不下;其次,疾病因素。母羊在妊娠前,由于养殖户粗心大意,没有排除带有生殖系统疾病的母羊。或者人工授精中,对母羊子宫内膜产道造成损伤,导致出现子宫内膜炎和产道组织病变,使结缔组织增生,造成母体子宫内膜、胎盘及胎儿胎盘发炎,母体胎盘和胎儿胎盘之间出现粘连,诱发胎衣不下。疾病因素制约会导致母羊子宫不能正常收缩松弛,使胎衣不能正常脱落;最后,遗传因素。如果母羊第1次分娩后即出现了胎衣不下,并且在第2次分娩后依然发生胎衣不下,说明该羊发病具有遗传特点,应该将其逐步淘汰,避免引起更为严重的损失。
母羊胎衣不下分为局部胎衣不下和全部胎衣不下,局部胎衣不下主要是阴门外有一部分胎膜悬挂;全部胎衣不下是指胎衣全部滞留在阴道或子宫内,进行阴道检查,可以发现内部存在未排出的胎衣[1]。发病初期患病母羊临床症状正常,能够正常采食和饮水,胎衣不下2~3 d后,胎衣逐渐腐败,散发出恶臭气味,并从阴道中排出粘稠状物质,呈现血红色,夹杂腐败的白色胎衣碎块。如果腐败的胎衣产物被子宫吸收后,会导致母羊出现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体温显著升高,采食下降直到采食停止,反刍减弱直至全部停止,无法正常站立,卧地不起。患病羊口色淡白,脉搏与呼吸加速,泌乳量逐渐减少,并出现腹泻和瘤胃迟缓等症状。此外,还有部分患病母羊频繁出现努责,欲将胎衣排出。部分患病羊不仅胎衣会发生腐败,而且会连带胎盘出现腐败,从阴道中流出更多的恶臭内容物。
在对胎衣不下的患病羊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明确致病原因,然后选择针对性手段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经济损失。
对于母羊膘情较好,或者某些营养物质不足而导致的子宫迟缓或收缩无力,可以在母羊产后2~3 h内,肌肉注射0.5 mg的麦角新碱,加速胎衣排出,或者在产后肌肉注射10万IU的垂体后叶素和催产素,第1次注射间隔2 h后再注射1次,越早使用越好。母羊产后、胎衣发生腐败前,通过直肠检查,发现子宫没有出现炎症,可以向患病羊灌服适量的羊水,同时肌肉注射缩宫素,并向子宫内灌注200 mL10%的温盐水,温度控制在35~38 ℃,加速胎衣排出。针对胎衣发生腐败,患病羊体温升高,并且采食欲望下降的患病羊,选择使用10%的温盐水200 mL,土霉素注射针剂100万IU,混合后注入子宫中,通常在24 h内,胎衣即可排出,注射后,如果患病羊胎衣排出不彻底时,用上述方法再注射1次。胎衣全部排出后,选择使用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与200 mL的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冲洗子宫,间隔1 d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为1个疗程。通过直肠检查,发现子宫颈口过度开放的患病羊,可以向子宫内注入适量的氧氟沙星注射液,乳酸诺氟沙星注射液,使用剂量控制在80 mL,每间隔3 d使用1次,直到从阴道中排出的分泌物呈现透明状为止。治疗中,如果发现患病羊因胎衣腐败出现典型的全身症状后,使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10%的葡萄糖500 mL、庆大霉素注射液20万IU、30%的安钠咖注射液10 mL、地塞米松10 mg、5%的碳酸氢钠100 mL、维生素C注射液50 mg,上述药剂混合后,静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
对于临床症状较为轻微的患病羊,可以采用按摩治疗手法进行对症治疗。患病羊先肌肉注射适量的催情促卵增胎素药物,注射30 min后,使患病羊呈站立姿势保定。操作人员倒骑在羊身上,用双腿夹紧患病羊的腹部,待患病羊出现努责、弓背后,立即将双手放在体外腹壁两侧前端,向盆骨方向逐渐合拢,采用向下推式按摩手法进行按摩。按摩中一定要掌握力度,确保患病羊能够忍受,不会闪躲,不存在疼痛感,通常按摩不超过40 min就能发现完整的胎衣排出[2]。采用按摩手法患病羊胎衣不能排出的,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对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先选择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患病羊的外阴和露出的胎衣进行消毒,然后使用鞣酸酒精溶液进行全面冲洗。操作人员需要对手臂进行消毒,修剪手指甲,涂抹适量的消毒润滑软膏。手术时,操作人员一只手将胎衣握住,另一只手拿橡皮管深入到子宫内部,并向子宫内注入比例为1∶10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在注入前,应该对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适当加温,温度控制在35 ℃左右。将手伸入到子宫内,从母体子叶上将绒毛膜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逐层剥离[3]。胎衣剥离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免子叶发生损伤造成大出血,引发严重的全身发病症状。在手术中,如果发现母羊阴门和阴道过于狭窄,不容易用手进行剥离操作,应该为患病羊皮下注射催产素3万IU,每间隔8~12 h使用1次,连续使用1~3次,配合对子宫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胎衣不下对母羊的影响很大,严重时会引发死亡,该文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分析了3种治疗方法,分别为药物治疗、按摩治疗和手术治疗。羊养殖中母羊饲养管理尤为关键,因此母羊产前、产后都要多加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