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德稳
(菏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菏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山东菏泽 274000)
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作为新时期的建筑企业,必须意识到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①通过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及时的交付业主使用;②通过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有助于建筑物使用性能的发挥,从而更好地促进投资效益的发挥;③通过加强对工程质量控制,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只有加强对工程质量控制,才能提升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建筑物功能。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设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国家设计标准,设计过程中不结合工程实际
情况,降低设计标准,设计图纸不满足强制条文要求等等,给建筑结构质量造成一些潜在的隐患。例如地下室外墙钢筋构造设计不当,外墙水平
钢筋由于设计间距较大或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导致地下室外墙普遍产
生裂缝现象。
所有建筑工程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材料,因材料未经检验使用造成质量问题也比较常见。例如钢筋原材料进场后未及时检验使用在主体结构上,待钢筋原材料检验报告出来后有的力学性能不合格或重量比有偏差,造成质量隐患,由于原材料未检验而使用的产生质量问题比较普遍。
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等,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有些工程主体结构或二次结构结束后,水、电等其它专业才开始进行施工,违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上随意开槽凿洞穿管现象,破坏主体结构质量、甚至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
建筑工程的科学设计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综合考虑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坚持按设计标准规范规定执行,避免由于设计原因不符合强制性条文规定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在构配件或节点构造的选用标准图集时,要认真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选用不当而产生工程质量。同时要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对建设单位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要坚决予以拒绝。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把关,并根据本地区特点总结出在本地区施工图设计中易发、常发和危害性、影响性较大的质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审查。
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材料做好采购计划,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及数量,并做好查验工作,如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按照规范、标准、方案组织施工,加强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施工过程中对关键部位和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分项分部工程,要实行旁站制。例如钢筋加工尺寸、钢筋帮扎间距、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砌体灰缝保满度等。并且还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要及时整改,未经整改验收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于从业技术管理人员须持证上岗,加强岗位前的业务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监理人员还应按规定认真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证、物对照和见证取样、见证送检等监理活动,把好材料、构配件的验收、使用关。
(2)为充分发挥从业人员的作用,应加强宣传,正确认识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地位、性质、责任和权利;加强质量控制队伍自身建设,使质量控制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强项目团队自身建设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使质量控制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其次要完善质量控制工作的硬件设施,特别是配置必要的工程质量检测仪器设备,应用现代化手段,使质量控制工作科学化。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的专业广、工种多,还受到各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1]李秀芳.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
[2]罗禹豪.试分析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J].门窗,2016(08).
[3]徐磊.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