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京贺
(惠州市筑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516007)
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后的总体费用被称之为工程造价控制,由于工程施工建设是工程造价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所以在进行施工时应该提升工程建设的关注度,才能使得工程管控工作更具科学合理性[1]。与此同时,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所需要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繁杂,所以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及时依照实际的施工状况进行实时的调整和变动,唯有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将动态管控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方案均以固定的管理方案为主,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往往会在工程施工前,通过对工程量、技术指标等参数的计算以及统计得到最终的造价指标。上述造价管理方式,虽可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但由于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缺乏造价管理,因此工程造价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借助建筑工程动态造价管理模式,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以及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均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就建筑工程而言,计算和剖析其成本因素,依据就是当前的标准以及行业额定,并且,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认真审核工程施工的界限,将准确的范围、功能等划分出来,通过此依据来指导成本的评价工作进而做好预算,也就是说,由此而成的成本应该是综合类的,然而,施工中的因素经常是不可预测的,如此,结合施工图形成的预算也就难以将全面的施工费用囊括,故而,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伴随预算成本和施工费用不能统一的现象,而这也是在成本控制的时候伴随不合理情况的原因,故而,大多数工程里,常常伴随投资预算难以达标的情况。实践证明,在建筑工程的时候,大多数情形下预算施工图施工的时候,是有机结合成本的指标和定格,如此才可以和市场及工程需求结合起来,才能使得预算管理目标合理并且得以有效控制。
就建筑工程而言,当完成了工程施工的预算编制后,就基于理论的层面将全部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确定了,然而基于实际层面来看,在施工中,成本还是会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就管理层而言,要关注及时参考反馈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将客观评价及时形成,找出预算和实际费用的不同点,比如,在施工中,标准认为给水系统需要结合采暖功能的标准做好相关验收,控制好管道里的水质,进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但进行设计文件施工过程中,相关执行规范中却缺少了针对水质检验的解释。施工却要求依据国家标准进行,如此也将导致费用的不同。最终,将工程施工图的预算和完成结果进行合理比较,将可靠的造价信息进行剖析,为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施提供基础。
将工程已完成的消耗预算与总工程预计消耗之间进行比对,通过对比数据得出目前施工量的总体完成情况,然后将已施工完成预算和实际施工预算之间再次进行比对,最后综合比对结果进行建筑资源的绩效评估和衡量,是赢得值法的具体计算方法。通常情况下,赢得值法有三个不同的计算参数:①原计划的工程预算;②实际工程预算;③实际工程费用。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却有相互关联。原计划预算与实际预算之间的差值为进度偏差,如果两者之间的偏差长期<0,说明实际预算与原计划预算成本小,当成本偏差>0时,实际施工成本就会超出计划成本,当成本偏差<0时,实际施工成本就会低于计划成本。当动态造价管理中出现①实际工程预算>原计划的工程预算;②实际工程费用>实际工程预算;③实际工程费用>原计划的工程预算时,代表着工程施工进度比较快,相应的经济效益获取情况也比较理想。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组织与措施,应重点落实到施工前及施工中两个阶段。具体组织措施如下:①施工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对工程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组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及可行性进行判断。以人力资源为例:造价管理人员应通过对工程量的计算,初步拟定工程所需的人力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观察建设企业组织方案中的人力资源数量是否与自身的计算结果相符,如发现工程人力资源数量较少,则表明工程存在逾期的风险,工程造价缺乏合理性。此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立即告知建设单位,适当调整人力资源的单位成本,以将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②施工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严密监测工程进度,可采用BIM软件观察每一施工环节是否存在与组织计划不符的问题,进而根据观察结果适当调整组织方案,确保工程能够在工期内顺利完成。
总而言之,进行建筑工程的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并具有较强复杂性的过程,而当前,在进行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过程中,要求格外重视项目团队的建设,并且认为管理者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是主体力量,故而,需要重视提升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从而进一步推进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最终使得建筑工程能够符合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