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四川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许多的建筑师都具有多重身份,例如米开朗琪罗,他是雕塑家、画家、也是建筑师。他倾向于将建筑看成一个具有内部空间的雕塑作品。又如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勒·柯布西耶在建筑、绘画、家具设计等方面都具有卓越成就。但是这并不是我们眼下所谈及的跨界设计,这是建筑师本身个人爱好或无意识的设计“溢流”。[1]在工业革命后人们工作需求增加,不同工种被细化,行业间无形的界限被划出。但到了20世纪,各个领域间多元化的组合已经成为创新方向,这使得不同专业、学科的相互移植、相互融合。是以“跨界”是具备突破、交融、创新的含义。人们之所以“跨界”是为了打破学科自身界限,突破原有的思维形式和禁锢,以此来激发设计灵感,实际上跨界并不是一种设计技能或设计方法,而是一种设计思维。
空间与时间的压缩会使人感到异化,人存在的意义源于历史的“深度”,一旦这种“深度”被平面化,人们就会产生一种飘浮感,意义也随之丧失。而在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著名的信条中“建筑是把许多体块在光线下组装在一起的熟练、精准而壮丽的表演”毋庸置疑这是一种眼睛的建筑。[2]而为了突破这一纯视觉的建筑形式,将音乐融入到建筑中来,以探究建筑在听觉上的触发点。在有音乐的建筑空间或是具有音乐律动性的空间中人对于建筑会更有归属感及记忆点。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和音乐是两门性质相近的艺术,属不同学科。但二者都具有内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和谐、节奏、对比等美感因素,但是人们很难理解两者之间真正的联系。
跨界是由两个不同类型的艺术,其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在内里却有一定的联系,设计师与艺术家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切换,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相互移植、碰撞、融合。而音乐与建筑的跨界相对容易很多,因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组织“结构”。音乐是时间的构架,是一个拥有时间连续性、节奏性、可动态欣赏的艺术;而建筑是对于空间的规划,是具有空间连续性可动态赏乐的艺术。最典型的例子是对于博物馆的空间结构的动线规划,人们在进入博物馆开始就进入了一个不走回头路的动态路线,人们在这个动线中感受建筑内部的高潮迭起。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出自艾克曼《歌德谈话录》,原文中提到:“建筑是一种僵化的音乐……建筑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音乐效果。”其意指的是如果使音乐的时间流动全都固定下来,我们从音乐中或者说从曲谱中便可以看到诸如严谨数学化的比例、均衡、对称等造型特点以及乐曲形式同建筑结构的联系。建筑在体现与音乐相同形式美的方式有两种。①建筑在材料、结构上符合形式美规律,给人一种类似音乐的节奏感。②建筑作为空间造型艺术,同样具有时间性的特点。人们需要在建筑空间中行走以了解建筑空间序列全部的美,而在这个行走过程中,就是建筑的时间性。空间的展开通过连续与反复,体现建筑的节奏,也可以是虚实、疏密、高低、进退、间隔、起伏、这些造型手法,就如同音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产生共鸣的节律性。
音乐跨界进入建筑领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新办法,音乐将人拉入空洞的建筑空间中,建筑始终是一个为人服务的器皿,当人们在这个空间中有了归属感,才能享受建筑空间如同音乐一样的美。
建筑本身就具有固定性,对于流动的建筑有两方面的理解,其一,是建筑本身静止,但却能在建筑形式中体会到律动性、运动感。例如巴洛克建筑,在四喷泉圣卡洛教堂,通过将墙面变成波浪状,由于山墙、窗户、圆柱和其他构件都随着墙的摆动而上下波动,因而产生了真实的运动感。其内在是建筑的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同构性,音乐的节律可以通过建筑形式表达,人们可以通过波浪形线条、墙面、楼板表达情绪,小波段的线条给人以紧凑节奏感,大波段线条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其二是通过科学技术介入,使建筑具有真正的能动性。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但能使建筑随着人们的行走而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声来,而且能使建筑随着音乐而“起舞”,使建筑由常见的静态之美变成动态之美。[3]
在一个日益视觉化、图像化的时代,建筑变成了同存在的深度和真挚情感相脱离的视觉产品。建筑丧失了可塑性,以及同人类语言与智慧的联系时,它们就在冰冷、遥远的视觉领域内被孤立。而设计师为了拉近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不再是空洞的器皿,而是具有鲜活生命的能够寄托思念、保留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时间、空间的黑匣子这一目的。跨界音乐,将音乐对人的情感共鸣能力赋予建筑。建筑成为了具备视觉、听觉感触的感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