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尽乡愁方心安

2018-02-14 09:38吴建华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5期
关键词:之恋心安柏拉图

吴建华

年轻过的人尤其是犯过单相思的人似乎都知道“柏拉图之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简单来说,就是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中。在那里,每个人都是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一分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这种情绪仅仅是表达陷入恋爱的感觉吗?当经历了乡愁的滋味后,我们发现,用柏拉图之恋来形容乡愁也恰如其分。青年作家刘汀的《老家》则更是强化了这样的感受。我们一旦离开老家,来到城市,或者是离开出生的城市,为了谋生到了另外一座城市,都会想念老家,有着深深的乡愁。

不管在什么地方,书中的“我”都没办法彻底忘掉我的村。许多次,“我”试图用文字去把渗透在心里的一切感情都表达出来,“像江水一般倾斜,像风一样吹过去。”表达本身产生了过多的渴望,使“我”在人前成了一个聒噪的人,一个多嘴多舌的人。

作者从本质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唠唠叨叨”的人,只不过这种唠叨的方式非常高级,并且我们也乐于听他的“唠叨”,因为非常感人,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实际上《老家》整本书的主题就是乡愁,这种乡愁则全部来自于作者的故乡———内蒙古赤峰的一个村子,以及村子里的那些人和事。

从书中,我们读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都不是英雄,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他们有的在村子里也曾经轰轰烈烈过,有的一辈子孤独终老,但是毫无疑问,他们都冒着泥土的气息,是那么的真实,让人怜让人爱,甚至让人怨,让人恨铁不成钢。作者开篇写的是自己的父亲,我想这应该是写作者的“通病”,没有人比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更大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后终于“转正”的民办教师的形象。父亲作为村子里少有的知识分子,当年没有走入乡村权力的核心,也没有成为建筑商,而是选择了坚守乡村做一名民办老师。父亲用一个月不到一百块钱的工资支撑“我”和弟弟上学,为了交学费,父亲会背地里去村子里借钱,为的是不耽误孩子的学业和不伤他们的自尊。但是和其他大多数农村的父亲一样,父亲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甚至一段时间,“我”和父亲的关系还很紧张,直到父亲一天天地苍老,“我”一天天成熟,才开始全部理解父亲。

这样的人物,作者的笔下还有很多。在一般人的眼中,乡村的事情大多都是琐事,但是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的却是平静水面下的“惊涛骇浪”,这只有对故乡充满了感情,能体会到它的喜怒哀乐,能够深刻理解它的苦难、它的悲欢离合和它的沉重的人才能够写得出。也只有把这些人物、风物写出来,作者才能“心安”,才能够缓解那种乡愁。

乡愁不完全是指一个地方。这方面余秋雨曾经举过一个例子,那就是余光中先生写过一首著名的叫《乡愁》的诗。我们大陆很多人都想和他“拉关系”,希望他讲一句话:“我的乡愁和你们这儿有关,这是福建,这是浙江,这是南京。”可余光中先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那就是他的乡愁是中国文化,不是某一个地方,乡愁的终点是中国文化。

從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家》是对中国文化乡愁的一种感悟,一种写作的尝试。endprint

猜你喜欢
之恋心安柏拉图
你在,就心安
霞之恋
《花之恋》
人生路
海之恋
一顿饭一处心安
柏拉图之椅
让大脑绕个弯儿
西部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