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笛
在中国地质大学档案馆里,有这么几张泛黄的老照片,通过照片背后的说明文字,得知是1964年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考察登山队攀登玉龙雪山的老照片。笔者怀着好奇心,查找了很多当年学校登山队开展登山科考活动的资料,并采访了几位亲历者,了解了他们攀登玉龙雪山的过程。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北二十多公里处,山体南北长约75千米,东西宽约13千米,13座山峰由南向北纵向排列,主峰扇子陡最高处海拔5596米,终年积雪,峰峦间云雾缭绕,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在云里翻舞,故名玉龙雪山。玉龙雪山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多种多样,从温带到热带的植物应有尽有,因此被称为“植物宝库”“森林王国”。她那奇异的景色和特有的科学价值,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的游人和科学工作者。但是,在1964年5月15日前,她却从来没有被人征服过,那终年积雪的峰顶一直是个谜。
1964年4月15日,北京地质学院科学考察登山队,这支年轻的队伍接受了征服玉龙雪山的光荣任务,一种早日登上玉龙雪山主峰的强烈愿望使登山队员们无法平静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们于4月25日到达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城。当天晚上,自治县的领导对他们的登山活动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并介绍了有关玉龙雪山的传说、气候等情况。
第二天,登山队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由一位藏族兄弟做向导,在玉龙雪山正南面进行首次适应性的登山活动。队员们精神抖擞,从山脚下向上攀登,翻过一个个山坡,下午3点钟到达3700米高处,这时,天空突然阴沉,刮起大风,下起冰雹,不出几分钟,冰雹便铺满了山路,给登山队的前进带来很大困难。这时,离他们原定的目的地还有300米,再往上攀登能见度很差,同时还要返回丽江,时间也不够用了。登山队员们用高倍望远镜观察主峰,发现主峰南坡横卧着一条又长又宽的大深沟,看来要按照当前的路线攀登主峰是不可能的。当天傍晚,登山队便返回丽江召开会议,分析了地形图和航空照片,并征求了老乡的意见,最后决定再从山峰的东北坡进行实地观察,寻找攀登主峰的道路。
4月28日,登山队员们乘车来到玉龙雪山东北边的甘海子。这里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队员们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对玉龙雪山进行拍照和瞭望,最后得出结论:东北坡可以通往主峰。此时,队员们的情绪非常高涨,对攀登主峰又有了很大信心。
4月29日,在纳西族人民的支援下,登山队在玉龙雪山东北坡3050米的高地上建立了登山大本营,搭起了银灰色的尼龙帐篷,帐篷正中升起了国旗和登山队的队旗,并燃起了预祝胜利的篝火,战斗的号角吹响了。
第二天清晨8时,登山队一行共7人出发了,每人背着20多千克的行囊,手里拿着冰镐,沐浴着阳光向著雪山顶峰攀登。不一会儿,他们就进入了一片森林,森林里面鸟语花香,布满各种奇花异草。穿过森林,爬过陡坡,在下午4点左右,登山队一行到达了雪线(3700米)附近,他们又爬了几个雪坡和岩石坡,晚上7点在4300米处建立了第一号高山营地。雪坡背风处三顶银灰色的帐篷排成丁字形,帐篷里汽油炉子冒出蓝色的火焰,队员们就这样开始了艰苦但又十分有趣的高山生活。
5月1日,由于山上云雾弥漫,登山队几次想向上攀登,都被挡了回来。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只好在第一号营地等待天气转好。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天气仍然不好,这时,有一人出现了高山反应,不能继续前行,于是由另一人护送其下山。登山队继续向上攀登,至雪深齐腰处,每走一步得花几分钟,喘几口气,就这样走了7个小时,队员们才在4800米的高地建立了第二号营地。这时,要烧开一锅雪得用一个小时,要煮熟一顿饭则要两个小时左右。队员们感到呼吸更加困难,心里像堵了块铅一样闷得慌。当天夜晚,天气变坏,强劲的山风在怒吼,雪崩巨响震天动地。温度下降到零下二十多度,队员们睡在鸭绒睡袋里仍冷得直打哆嗦。
5月3日,天空雪粒飞舞,山风大作,仍然不能前行,登山队员们只好在营地休息一天。5月4日天气好转,5个队员分着喝了仅剩下的一个罐头炼乳,早上6点便又开始向主峰进发。这时4500米以下是一片云海,以上是烈日当空。队员们在冰川上走了5个多小时,来到主峰脚下(5200米),举目向上一望,是个近300米高的冰岩壁。登山队当即决定由两位教练先上,其他3人在原地等待。由于坡度太陡,两位教练有时爬一步滑几步,爬了两个多小时,一共才上升了100米。下午两点天气突然变坏,能见度仅几米,加之队员们又饿又渴,体力消耗过大,不可能再继续向上爬,因此,大家只能带着惋惜的心情暂时向主峰告别。
第一次攀登主峰受挫后,大家并没有气馁,他们决定利用等待天气好转的时间,好好总结一下此次登山的经验,积极准备第二次攀登主峰。这时,专署商业局给登山队送来了新鲜猪肉、蔬菜和糖果,地委也派来了两位气象员,这些支援增强了队员们的信心。
根据5月12日下午的气象预报,13日天气转好,好天气可延至15日。喜讯传来,队部马上召开会议,部署第二次登山计划。会上决定5月13日由登山队副队长带领4人第二次攀登主峰,正队长和另一位队员留守大本营内指挥。
5月13日,5位队员从大本营出发,沿着第一次登山的路线向玉龙雪山挺进,9个多小时后来到了第一号营地。大家定睛一看,第一次行军时留下的三顶帐篷和一些物资全被这几天的大雪掩埋了。大家用冰镐、雪铲四处翻找,找了一个多小时才重新搭起帐篷过夜。
第二天,突击主峰的4个队员出发了。由于第一次登山消耗的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又加上连续七八天的大雪,雪线以上雪崩声轰鸣,给攀登主峰增加了许多困难。经过8个多小时的艰苦攀登,才到达了第二号营地。
5月14日晨8时,这4个登山队员继续向主峰突进,中午12时到达主峰脚下5200米的地方。这时天气已不如早上好,山腰间乌云逐渐上升,能见度时好时坏。4个人连在一条主绳上,爬过几个陡坡,花了两个多小时,才爬到通往主峰的山脊上。忽然,天空下起小雪,云雾迷蒙,队员们也都很疲劳了,但是,他们的脚步并没有放慢,一鼓作气,终于在当天北京时间下午3点登上了顶峰。他们在上面停留了20多分钟,尽情地欢呼,并把五星红旗插在白雪皑皑的主峰上,最后在山顶上签名并摄影留念。
此次攀登玉龙雪山,北京地质学院科学考察登山队的队员们,在玉龙雪山上采集了大量距今两亿年的海相珊瑚化石,进过初步鉴定,对这座雪山的地层时代,获得了比以往的观测更加科学的新论证。同时,对玉龙雪山的地质构造,也进行了初步考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我国整个横断山脉的地质构造情况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