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东县杨林镇人民政府动物防疫站,湖南 衡东 421451)
蛋鸡产蛋率下降在养鸡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营养、管理、药物、疾病和环境等,很多病例都是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原因共同引起。
营养物质是形成鸡蛋的关键,如果鸡群进入产蛋期后,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全、配比不合理或者日采食量不够,则产蛋率会出现下降[1]。鸡蛋是在激素调节下形成的,正常情况下平均24~30 h能产一枚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率能达到95%以上,鸡蛋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蛋白、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以及矿物盐等。这些营养成分首先必须满足量的需求,正常情况下的商品代鸡群日采食量为100~120 g,一年四季因温湿度差异采食量有一定波动。值得一提的是采食量不是越高越好,如果饲料中的能量过低,鸡日采食量过大,蛋白的摄入过多,不但造成饲料的浪费,还会影响氮化物的代谢,对肝肾功能带来负面影响。除此之外,营养配比还必须科学,否则很容易出现营养失衡的情况。
管理非常关键,基层很多养殖场雇佣的一线员工多为当地的村民,大多专业知识匮乏,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差,对养殖的认识也很局限,且聘用方式多以临时雇佣为主,每天的工作仅仅是简单的执行,没有规范养殖的意识。发霉玉米不上报,断水断电不在意,粪便异常不警觉,风机损坏不报修等情况经常存在。虽然也有生产指标的考核,但由于养殖场一线员工的绩效占比较小,员工多不在意。笔者走访时亲自经历饲料生产员为了赶工,擅自将饲料的粉碎混合时间调整,导致料机料拌不均匀,鸡群采食混合不均匀的饲料,势必会造成营养的缺乏和不平衡。
药物的使用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作为预防性用药长期添加,这种一般以中药和微生态制剂为主,具有调理机体的平衡,维持肠道微生态健康,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功效。另一种是治疗性用药,鸡群发生疾病时,通过用药进行治疗。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是化学药品,以抗生素使用最多,但会导致鸡蛋中出现药物残留,影响食品安全。除了化学药物外,中药、生化制品等也常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治疗。无论是化药、中药、微生态制剂还是生化制品,其在使用后都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使用量过大就会导致鸡群产蛋率下降。
疾病因素对产蛋率的影响通常由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的。第一种方式是鸡发生疾病后,整体身体的机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包括输卵管在内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功能也会出现下滑,采食量下降,有些还会导致饮水也下降,这样鸡蛋的产生必然会因为营养的供应不足和器官机能障碍而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产蛋率下滑。第二种方式是有些病原感染后会直接作用于鸡的生殖系统,导致生殖系统病变,虽然整体机能受影响较小,但产蛋率还是会出现下降,常见的疾病包括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3]、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
环境因素是隐性因素,也是临床上经常被忽略的因素。如果养殖场建在离公路、铁路、机场以及闹市区附近,则噪音会对鸡的产蛋率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青年鸡刚转群至产蛋鸡舍后,转群应激和噪声应激的叠加会使产蛋率出现暂时性下降。另外,鸡舍中温度过高,湿度不适宜,光照强度和时间等都会对产蛋率产生影响。临床生产过程中务必考虑环境因素,良好的饲养环境是产蛋率提升的基本条件。
针对产蛋率下降的原因,我们必须做好如下的防治措施。①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能量、蛋白、脂类、多维、矿物质和纤维素等满足要平衡能蛋鸡产蛋期的生理需要。②加强饲养管理,适当加薪保留服从管理且忠诚度高的员工,技术人员要多巡场,多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制定科学合理并适应本场的管理制度,避免技术人员频繁更换。③用药一定要遵循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产蛋性能有直接影响,适口性差的药物慎用,产蛋期间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实现需要用的,休药期内产的鸡蛋务必弃掉禁止进入市场。④在控制疾病时首选疫苗免疫,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有些疾病一旦发生,很难找到特效的抗病毒药进行治疗。⑤环境因素造成影响的,尽最大努力将影响降至最小,大型鸡场最好安装自动化配套设备,实现产蛋期间全程环境自动控制,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