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毓昇
(广东荣骏建设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380)
建设工程检测是指具有一定权威性和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对和建筑物相关联的地基、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检测,建设工程检测有利于保证建筑的安全性。然而近几年工程检测行业存在一些问题,间接性的导致建设工程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分析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存并提出改善措施是必要的。
从A省B市工程检测协会网站及相关单位网站收集整理了A省B市工程检测行业的35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分析。从单位性质看,其中国有企业有8家,占23%,民营企业有19家,占54%,事业单位有8家,占23%。可以看出,企业类单位占绝大多数,且以民营企业为主,说明A省B市工程检测行业市场化发展较为充分。初步统计,35家重点单位的从业人员共2098人,平均每个单位从业人员人数约为60人。
从10项业务种类分布情况看,涉及见证取样检测业务的单位有27家,涉及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业务的单位有25家,涉及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业务的单位有22家,涉及建筑幕墙工程检测业务的单位有5家,涉及钢结构工程检测业务的单位有8家,涉及市政路桥工程检测业务的单位有11家,涉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业务的单位有17家,涉及建筑设备、弱电系统检测业务的单位有8家,涉及安全防护用品检测业务的单位有9家,涉及建筑节能工程检测业务的单位有12家。可以看出,A省B市工程检测单位的业务范围以见证取样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等为主,此3项业务中,涉及该业务的单位占比均超过60%,而建筑幕墙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建筑设备、弱电系统检测较少单位涉及,此3项业务中,涉及该业务的单位占比均不超过23%。从各单位涉及业务范围的看,涉及8项以上(含8项)业务种类的单位有7家,占总数的20%,涉及3项以下(含3项)业务种类的单位有17家,占总数的49%,其余11家单位涉及业务种类4~6项,占总数的31%,可以看出目前阶段,A省B市工程检测行业发展,专业化发展程度高于综合化发展程度。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国有企业涉及业务范围明显较小,平均为3项左右,说明国有企业业务较为专一。
目前,检测机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国有和民营。有些民营检测机构存在被承包的情况,为了业绩不惜一切抢占市场份额,还有个别检测机构以低于成本价承接基桩检测业务,造成其后为了盈利在试验过程中违规操作或者迎合施工单位的需求。如:与施工单位串通好用同一根基桩重复做试验、把做好的数据事先存储在模拟器上再将模拟器上的数据上传至监管网。其检测质量可想而知,并且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扰乱整个检测市场。
一些民营检测机构管理松散、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检测机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并且未引起管理层重视;检测机构监督员未履行职责,没有起到试验监督作用;部分检测项目负责人对试验一窍不通,未起到审核作用让检测人员有机可乘;部分检测人员缺少专业理论知识,对检测知识理解不全面,检测技能掌握差,试验操作未按标准规范操作,导致对整组试验数据造成影响,甚至在利益的诱惑下随意更改检测数据。有些地区存在工地未送样品,检测机构直接出报告的情况,未重视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施工单位未深入了解现场取样的重要性,管理过于松懈,导致有些原材材料、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钢筋焊接接头、钢筋机械连接在见证送检中弄虚作假。监理单位未履行职责走过场,敷衍了事缺乏重视,导致见证取样样品不真实。检测样品与实际现场样品不一致,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不能反映真实结果,致使不合格材料及实体质量问题未及时发现处理,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提升,工程检测技术也得到很大的加强,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能有效提高工程检测的准度和精度,因此加强行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提升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专利授权量能较为有效地反映单位技术创新能力,从各重点单位的专利授权情况看,40%的单位没有授权专利,而各单位获得授权的专利中发明专利仅占14%,这说明A省B市工程检测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还较弱,总体对科技条件建设和科技成果累积的意识不强。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来推动工程检测行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公平化、公开化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由检测协会牵头建立公平、公正制度,对检测机构进行考核评分定级。严格按照省物价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收费,如果检测机构不按标准收费或者私下承接检测业务,经发现将取消机构的当地的经营资格,促使检测机构公平竞争。检测协会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管理模式,检测机构经考核通过应建立合格服务单位,采用摇球机制,各地区根据合格检测机构数量制定相应的球数,待所有球摇完再进入新一轮。
检测机构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测人员的培训,利用标准化培训及省厅岗位证书培训等方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从而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为了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应避免检测人员受到利益的诱惑出现索贿收贿的现象。另外,建立奖罚机制和合理的薪资制度下,能够提高检测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职业道德。
见证取样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手段之一,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它除了与检测单位有关外,最主要是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也要履行职责。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和监管力度。改变目前“好制度落实不到位”现状,这需要相关单位配合支持该项工作。通过见证取样的实施,一方面为施工单位提供有效的质量控制依据;另一方面也为相关单位提供工程质量验收依据,避免出现工程质量缺陷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管理部门要严格把控见证取样送检制度:①工程材料应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建设单位应在材料送检前将见证人员授权委托书(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见证人员亲笔签名字样及试样封装方法等资料送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留存,以便其在收取试样时予以比照核对;②见证人员应当对取样及送检全过程进行见证,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保证取样送检试样的真实性,如实填写见证记录,并将见证记录归入施工、监理技术档案。
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A省B市工程检测行业的创新政策的培训,提高各单位创新意识,鼓励各单位建设各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对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进行补贴资助,鼓励各单位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联系,培养科研人才队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综合以上情况,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特殊性,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有关主管部门及检测机构应充分意识检测的重要性。规范检测市场,由协会牵头建立检测市场的公平、公正竞争制度;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真实有效;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工程材料必须见证取样送检,其比例不得低于有关技术标准中规定应取样数量的30%,在此基础上优良工程旁站率不少于50%,若相关规范标准已明确见证取样比例的从其规定。加强检测机构见证送检旁站职责,避免在见证取样中弄虚作假。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促进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