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动物科学生产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
——以牛生产学为例

2018-02-14 11:01:45赵增元傅祥伟张建云曹兵海李树静田见晖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肉牛基地

赵增元 ,傅祥伟 ,张建云 ,张 微 ,曹兵海 ,李树静 ,田见晖 ,莫 放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3;2.河北天和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204;3.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河北 石家庄 050204)

动物生产实践教学(动物生产实习)是农业院校动物科学(畜牧)专业的必需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动物生产实践教学的依托是实习基地即养殖场或饲料加工厂,实习基地建设的优劣决定生产实习的进行状况,明显影响实践教学效果。早在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指出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文件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本科生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包括基地选址、建设经费、基地管理与运行维护等。为了加强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的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效果,中国农业大学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试验站合作建立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于2014年夏季开始接收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实习,笔者对近4年牛生产实习基地的教学运行和管理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类似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同行提供参考。

1 生产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生产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融合理论知识于实践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生产、了解生产的纽带[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单位进行科研、技术合作,实行产学研结合,以校企合作互利为原则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教学基地管理体系,形成实践教学长效运作机制,保证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最佳模式[2-3]。为了加强本科生的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中国农业大学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的依托单位河北天和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天和肉牛养殖有限公司石家庄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基地负责人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基地主任和副主任分别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石家庄综合试验站人员担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是学校重视实践教学投入,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设立的项目,投入建设资金支持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共建,是利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资源建设的动物科学生产实习基地之一。

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以服务于肉牛牦牛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为宗旨,是集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科研试验、新技术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可承担养牛生产、种牛繁育、胚胎生物技术相关教学实习任务[4]。基地通过实施生活基础设施和教学实践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工程(宿舍、厨房、餐厅、浴室、卫生间、教室、实验室、牛舍等),并购置相应教学实习必需的基础物资(生活家居等),完善了教学实习、科研、技术示范所需的养殖机械设备及相关配套部件,已于2014年完成建设并顺利通过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的验收[5]。

基地建成后达到了动物(牛)生产实习基地的条件要求,①实习基地的技术人员、设备条件和工作环境能满足学校专业教学要求,每年可稳定接收一定数量的实习学生到基地实习,专人负责安排,确保其按序进行实习;②基地有存栏600头肉牛养殖场和存栏300头成母牛奶牛养殖场。其中肉牛为散栏饲养,奶牛场为恒温牛舍,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牧场管理规范、生产工艺领先,能为实习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③地理位置居于市区近郊,交通方便,能为实习的学生在生活上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④承担学校教学实习任务,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

2 生产实习基地运行与完善

实习基地建成后,逐年建设和完善,设备和设施不断更新,完善实习教学计划,初步形成实习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丰富了学生实习生活,形成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和办学特色。至今生产实习基地运作正常,具备同时接受60名学生实习的能力。

2.1 学校的重视和投入

学校在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的支持。通过增加实习经费投入,让生产实习教学环节有序进行,使生产实习教学内容质量落到实处。通过逐年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稳定了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关系,实现实习内容和实习质量并重,保证学生在实习基地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规章制度上为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并在教务处的管理机构设置中建立实践教学专门部门,负责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项目组织实施。拨付专门经费支持建设中国农业大学石家庄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主要用于基地维修改造建设和新设备购置,其设备固定资产属于学校所有,基地企业拥有使用权。

动物科技学院的支持。从相关项目申报上支持和倾斜,并协调组建实习教师团队,在学院行政部门设置上有专门的办公室,有专职教员负责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协调并参与实习的指导。

2.2 实习实施单位(基地所在单位)的支持和重视

实习基地是学生生活和实习进行的支撑,实习基地设有专人负责管理,实习期间邀请相关专业社会体系外精英做相关专题讲座,与学生交流分享其参加工作的经历和业绩。

以产业体系和企业为平台,聘请与养牛有关的企业技术骨干授课,做到以商引智,以智促教,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就业方向。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弥补单个老师的知识不足,增加指导老师团队的技术力量组成,共同打造生产实用版的实习团队。聘请种公牛站技术员讲授公牛选育和牛场的配置;聘请牧场设计方面的博士交流牧场粪污的处理机械化模式;聘请奶牛场场长分享牧场管理心得和管理技巧。此外,在实习期间安排本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介绍牧场设备、生产流程、技术处理流程和专题技术讲座,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3 基地指导老师团队的协助,不断完善的实习计划

牛生产学实习是一门新课程,一直无固定教材,凭借生产实习带队老师和基地生产技术员密切合作,根据学校经费投入,逐年修改完善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如初建第1年,仅采用学生被动跟班实习,独立操作机会不多;第2年,购置了乳样成分测定仪和B超仪,增加了科研测定项目;第3年,结合基地承担的科研项目,增加了档案管理实习,并把实习按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实习进行细分;第4年,动物生产实习课程列入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完善了实习形式与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把生产实习分为生产环节、技术环节、科研参与环节、兴趣拓展环节[6-7]。

2.4 重视实习评估制度,加强对实习效果的监督管理

执行学校的实习管理制度,实习班级按牧场工种分组到各车间进行实习操作,带队老师全程负责监督实习进程和实习效果,包括出勤考核、操作示范、示教、操作安全把控、答疑等。建立生产实习总结答疑制度,即实习结束后留出半天时间进行总结,由带队老师和基地技术员(硕士或高级职称以上)组成的实习答辩和答疑汇报小组,要求每个实习生汇报实习情况、实习收获和实习心得,并撰写实习报告或实习小结,以此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8]。

3 生产实习基地运行管理与维持

生产教学实习基地管理目的是确保教学实习顺利进行,保证学生教员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3.1 实习基地的组织管理

创新管理模式是做好实习基地运行管理的根本。实习基地牧场通常同时有40~50名学生实习,某种意义上干扰了牧场正常生产,成为企业的“负担”。由于学校安排实习是集中进行,同一专业学生数量多,客观上使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安全隐患增加。要解决这一问题,办法是做好筹划,制定计划,勤沟通,多协调。实习基地、教师、基地技术力量、基地后勤管理、基地生产统一协调。采用集中教学生活、分组实习、鼓励引导兴趣实习等模式开展牛生产实习活动。具体的管理内容及方式包括如下:

3.1.1 签订协议,明确任务。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工作由学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同负责。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与实习基地单位签订 “学生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实习期间费用支出、实习内容等事项。

3.1.2 按章有序进行实习。明确学生在基地进行实习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完善实习大纲教学文件,规范实习基地的工作流程和日程安排,严格实习基地工作日志制度;学生在实习基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实习期间按预定工作计划进行。其中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前,带队老师与基地教员协调,合理制定实习工作计划、日程计划、日常授课计划及每天实习内容、聘请授课人员、学生的生活安排等计划。

3.2 基地的运行管理

3.2.1 保证实习基地师生饮食卫生、人身安全。学校统一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险。实习期间学生进入牛场需指定老师带队,到牛舍内任何操作必须穿雨鞋和工作服,戴长臂手套。在生活设施上保证实习学生的餐饮卫生,公共卫生上做到随时有热水,提供男女生分开的专用洗衣机,做好进牧场内防疫和个人卫生防护工作。

3.2.2 日常生活的保障和运行管理。新到学生进驻须走消毒通道,领取被褥及作息安排表。日常餐食、饮水、辅食采用统一有偿供给,符合牧场的防疫要求,其他体育活动、娱乐、学习场所24 h开放,基地生活区为少数民族学生设有专门清真小灶。

3.2.3 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近4年的实习都安排在7月份,正是河北高温多雨季节,其间学生中暑和感冒多发,偶有体质过敏,未出现食品问题和动物踢伤,做好防暑饮品供给但不提供冷饮,备有小药箱,保证在实习基地留有能用车辆以备应急。

3.2.4 实习学生的管理。根据基地生产管理制度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并融合到企业的生产日程安排,生产实习按牧场分早晚两步制进行跟班场内分组实习;分别按实习计划在教室、实验室、资料室等完成教学实习、科研实习和兴趣实习;到牧场进行科研实习和兴趣实习由技术指导老师带队。学生实习结束善后工作,每批学生实习结束后各自清洗衣物以备统一清洗消毒。

3.3 生产实习基地的维持存在问题

目前多数企业尚未在生产实习基地共建模式的合作中达到共赢,企业把校企共建仅仅作为一种社会义务,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共赢,与实习基地单位密切配合,在完成教学实习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合作内容。校企双方共同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共同研发新产品,协同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确立的重大技术攻关难题,学校和企业在合作攻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可以拓宽合作渠道,就实习基地建立事宜进行探讨,力争在合作方式、内容等方面有所突破。

缺乏长久运行经费保证,每年需要以教改项目经费补偿实习基地的支出,如为学生提供伙食的炊具更新、动物使用、已有设备维护都需要经费支持,因此建议学校在建设基地时列支一定的运转经费,以保证基地正常运行。

由于中国农业大学在国内首开多畜种动物生产实习,相应单个生产实习时间短,即实习内容多,实习操作没有时间保证,建议适当增加学时、学分,进而增加实习时间。

[1]张静芳,朱昌锋,傅忠宁.论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12-15.

[2]田兆富.立足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15-216.

[3]赵坤,李军民,王自良.普通高校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产实习新模式探索 [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11-12.

[4]科研基地.石家庄肉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EB/OL].(2015-08-17).http://cast1.cau.edu.cn/col/col18987/index.html.

[5]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验收[EB/OL].(2012-12-29).http://news.cau.edu.cn/art/2012/12/29/art_10888_214525.html.

[6]关于启动新一轮本科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6-10-25).http://jwc.cau.edu.cn/art/2016/10/25/art_14228_478324.html.

[7]莫放,赵增元,傅祥伟,等.本科核心课程动物科学综合实习——牛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提升[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39(1):95-98.

[8]李淑红,王京仁,成钢,等.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生产学》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6):69-71.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肉牛基地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58
肉牛口炎咋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规模鸡场设施配置优化与创新
北方牧业(2019年11期)2019-07-19 10:08:24
种业创新提升国产蛋鸡竞争力
北方牧业(2019年11期)2019-07-19 10:08:24
我的基地我的连
调运肉牛应激反应继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in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