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洋
(青岛建惠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中占领着重要的地位,工程造价审计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审计是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的综合性工作,是对项目工程中各个环节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工程造价工作必须突破意识不强、效率较低、人才不足等困难,树立正确的审计意识,理顺流程,针对项目各个阶段重点进行监督审查,及时修正与补充,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合理、合法的保证项目工程的竣工投入使用,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保证行业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工程造价是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先后顺序,进行全项目审查。涉及范围广、审计内容复杂且工作量巨大,面临着对造价审计意识不强、审计效率低、人才素质不高等等困难。
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造价审计,处于事后监督监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难度。工程项目管理层对工程初期造价较为重视,但项目开工后就转为具体施工过程为项目重点,造价审计工作主要以补救为主,工程造价审计结果往往成为审计部门数据惩罚依据,决策管理及审计人员意识的不足,具体施工相关人员对审计漠视,且从高管到具体操作人员对工程审计的认识往往偏重于财务审计,单纯地从财务角度看待工程费用,造成审计环境下滑,影响工程造价审计具体实施。
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造价及审计工作难点加大,而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仍较为落后,甚至仍采用传统手工查账,面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项目,工程造价审计明显效率较低,且工程造价审计结构不够完善,也是造成重复或存在空白审计的主要原因,降低了审计准确程度及速度。
作为工程造价审计的人员,必须具有工程相关知识及审计能力,而审计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同时达到多种要求的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在实际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审计队伍整体能力及素质不高,对工程项目整体把握不足,对审计涉及环节重点拿捏不准确,人员责任心及细致性不够,审计质量及准确程度有待商榷,影响最终审计效果,为工程造价审计带来风险。
工程造价审计是工程项目合理合法的重要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中财务活动有所不同,工程造价审计也应具有不同重点。树立正确的工程造价审计意识,强化监督功能,提高人才及审计技术水平,发挥造价审计的价值,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对建设工程进行规范,协调各部门管理,促进建设工程项目有序进行。
我国建筑行业历史历程较为曲折,建筑工程项目以设计、施工、竣工为管理重点,工程造价审计意识不强,甚至在部分管理层中也是如此。提升工程造价审计,必须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建筑工程项目与其他行业不同,涉及投资较大,建设过程时间长且复杂,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要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还要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为重点。在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必须依照我国相关建筑工程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加强项目各阶段审计管理意识,公平对待各方利益,重视工程造价目标的完成,细化审计管理流程,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审计是工程造价的重要保障,强化环节审计监管工作职责,是保障项目工程完成既定目标的重要手段。工程造价是为工程设计、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宏观控制,针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不同特点,加强各环节监管力度,其中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是审计的重点,施工阶段涉及具体材料、人工、设备等多方面,范围广、内容复杂,逐一进行审计,为项目工程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工程造价审计是修正与补充各环节造价中不足的重要监管手段,面对多样性的工程造价问题,公平且灵活处理,强化监管职能,协调各部门及环节工作。
重视提升工程造价审计技术水平,保障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完成。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投资较大,工期较长,施工复杂,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状态,审计人员必须秉承公正、灵活的态度,提升审计技术及方法,站在全局考虑,科学的选用全面审查、抽样审查、分组审查等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审计效率。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障。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重视具有工程及审计专业知识的人才引入,充实到审计岗位上。重视审计人才队伍的培养,拓宽用人渠道,多方筛选、培养具有工程建筑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选拔、任用用以充实审计人才队伍。重视工程造价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贯彻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多利用各类培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审计技能,保障人才队伍的有序建设。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造价审计水平都有明显提升,但仍需端正审计思想意识,敢于面对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理顺工程造价管理流程,提升审计整体技术水平,快速适应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保障工程项目财务健康有序运行,夯实审计人才队伍,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推进工程项目的完成进度,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1]杨靖.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10(10).
[2]丁红华,杨明亮,李 晶,谢元发,龙奋杰,罗四海,李延召,黄东明,孙论.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