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总承包企业如何有效推进装配式建筑

2018-02-14 09:28谢其盛
建筑机械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建筑

谢其盛

(安徽宝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文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明确工作目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同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要求,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实现建筑舒适安全、节能高效。

宝业集团自1996年提出致力于住宅产业化事业,在绍兴建设第一个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2005年,宝业集团在合肥成立安徽省第一个住宅产业化基地,与日本大和公司合作,正式进入装配式轻钢结构体系。2011年,宝业集团收购德国西伟德预制件合肥公司股权,正式进入PC结构体系。2011年,安徽宝业承建了安徽省第一幢高层装配式公租房,层高18层,叠合板剪力墙体系,从此拉开了安徽省装配式建筑的序幕。2011~2017年底,宝业在安徽市场共建设了近300万m2装配式建筑,涉及轻钢薄壁低多层、叠合板剪力墙、内浇外挂、钢筋套筒连接、装配式框架等多种结构体系和连接形式,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结构体系研发、方案设计、结构设计、深化设计、工厂制造、现场装配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标准、工法、专利、论文,培养了一批上百人的装配式建筑各专业技术人才,在安徽省各城市共投资兴建了八大装配式构件生产基地,对安徽省装配式建筑的推进有着重要作用。

下面结合个人工作经验,从4个方面来谈谈施工总承包企业如何有效地推进装配式建筑。

1 装配式建筑存在的十个问题

目前,全国大部分建筑总承包企业都看到装配式建筑这块巨大的蛋糕,纷纷转型升级。因为装配式建筑是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一般的发包单位对其核心技术了解较少。没有长时间的研究与创新实践和人才储备,必然有无形的门槛阻挡。第一道门槛是方案。方案不合理,对于高预制率的装配式建筑根本无法实现装配。第二道门槛是结构设计后的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解决结构设计与工厂生产之间的问题,深化设计是制约多数建筑企业进入装配式领域的一个重要门槛。第三道门槛是要投资一个上亿元的生产基地进行构件生产,一般的小型建筑企业在资金上难以承受。第四道门槛是大规模组织生产和巨大的物流。第五道门槛是现场的装配施工工艺及质量安全控制。正是因为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所碰到的一道又一道门槛,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望洋兴叹。

1)标准规范体系单一 标准规范体系的单一制约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主要有4种形式,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核心筒)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最广泛的是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因其最大适用高度限止,多应用在60m以下公建项目中,因其梁柱构件过大、重量过重,梁柱结点难处理,外挂板点、线连接等问题,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2)工厂产能不足 一家设计产能在10万m3的预制构件工厂,当其满负荷生产时,其实际产能也只能在50%左右,主要是受其生产工人的熟练程度,各工种间的配合,构件堆场制约,物流不能实现信息管理,装配现场缓慢制约等原因导致产能得不到释放。同时,当一个项目完成后,后续的项目不能跟上,也会导致工厂停产。

3)装配能力不足 熟练的现场安装工人少制约着现场装配速度,专业化安装队伍尚在形成过程中,施工现场一般将钢筋工、木工、泥工、吊装工安排一个劳务公司来施工,这样可有效避免四者之间的工作划分不合理导致的时间浪费。项目完工后,后期项目如不能跟上,这批劳务队伍会去其他项目或自动解散。一个新的项目开始时,又要重新培训一批新的产业工人,严重影响工期。

4)全装修未实现 目前,安徽省内装配式建筑多为政府安置房毛坯房,未实现全装修,二次装修浪费材料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装配式建筑优势得不到全面体现。

5)创新能力不足 多数装配式建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进入装配式领域迟,其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装配式项目的承接上,如果接不到项目,就会处于观望,前期也不会在研究、设计、制造上下功夫,也就谈不上创新。

6)内外墙板未解决 装配建筑的内外墙板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PC结构的内隔墙到目前为止并没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市场有不少新材料内隔墙材料,但在应用中无法避免裂缝,如应用在安置房上,后期使用中会有大量投诉。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外墙挂板要轻质并达到外墙各项物理性能,内隔墙也要达到传统内隔墙的各项物理性能。

7)BIM未广泛应用 大量施工总承包企业在装配式建筑中因没有应用BIM,深化设计不合理导致装配出现问题,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因为构件生产要先于现场装配3个月以上,如果出现问题,会造成大量构件报废。所以,在有些大型装配式建筑的招标中,明确要求总承包单位在现场建设几个户型的样板房,发现构件碰撞问题可以及时调整,但一个样板房的费用至少在100万以上。

8)信息化未广泛应用 信息化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导致产业链中间环节出现问题。信息化在构件生产计划、堆放、维修、物流运输、现场安装等环节尤其重要,如果几个项目同时施工,堆场上数万个构件配送至各个项目,没有信息化管理是难以进行的。

9)培训转型慢 工厂与现场的产业工人技能差,培训转型时间较长,流动性较大,有些培训更多是形式上的,起不到培训的真正效果。这是整个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是导致现场施工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10)价格恶性竞争 构件及项目投标的恶性竞争导致装配式建筑低利润或亏损。目前,全国市场的构件价格因为地区差异,价格也是不同的,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资源丰富地区高于资源贫乏地区,其预制构件价格大约在2 500~4 000元每立方。有些企业为了抢得构件生产业务,价格压得很低,导致恶性竞争。装配式建筑的招投标更是激烈,有些总承包企业为了得到第一个项目,其价格往往低于成本价中标,恶性竞争导致装配式建筑企业刚起步就出现问题。

2 四个致力于

1)要致力于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打造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最大区别,前者是由一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完成方案、设计、深化、生产、和装配施工全产业链链条所有工作,后者则是设计与施工由两家不同企业完成。总承包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必须致力于体系研究、设计深化、工厂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等5个方面进行推进。选用哪一种体系开展研究,并最后应用于市场非常关键,很多企业因体系选择不符合中国国情和行业走势,导致走了很大弯路,甚至因花费巨资而破产。

2)要致力于全产业链上人才队伍建设 施工总承包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碰到最大的问题是专业人才匮乏,这里所说的专业人才其实是全产业链上管理、技术、生产、施工等各方面人才所组成的一个人才团队。致力于研究、设计、深化、制造、施工等方面的管理与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对于企业成功转型至关重要。

3)要致力于装配式建筑的全方位创新 有了专业的人才团队后,才能致力于装配式建筑全面的创新。装配式建筑是传统建筑的转型升级,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大量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如管理上区别于传统建筑,企业要有EPC总负责人来协调组织整个产业链上的人与事,最终为现场项目装配施工服务。在业务经营上,传统建筑是正常的招投标,施工技术大同小异,而装配式业务,因为一般甲方并没有深入了解,要进行技术培训营销,总承包企业需要非常了解装配式建筑各个链条上的技术。EPC对于很多行业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对传统建筑业却是一个全新的模式,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进,需要我们在BIM的应用、标准规范、工法、专利、论文等方面下大功夫,否则仍会走入一条老路。另外,还需要结构的创新与装饰的创新同步。

4)要致力于装配式建筑精品工程的打造 无论是传统建筑还是装配式建筑,最终的产品是建筑。如果用装配方式建造出来的建筑质量还不如传统方式建造,那就毫无优势。所有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致力于精品工程的打造。要建造出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作品,要注重关键节点的技术与工艺控制。装配式建筑是让建筑从“厘米时代”进入“毫米时代”,每一位工作者都必须有“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精品工程。

3 坚持“五化” 实现“三个一体化”

要坚持装配式建筑的“五化”,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在做到坚持装配式建筑“五化”的同时,还要实现“三个一体化”,即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

4 打通“五关”

1)打通技术关 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所以,若要顺利推进装配式建筑,必须打通全产业链上的技术关,尤其是方案设计和结构深化设计最为重要。

2)打通经营关 装配式建筑的业务经营较传统建造方式建筑是有较大区别,装配式建筑采用全新的建造方式,需要通过技术营销来开拓市场。一些龙头企业打破传统建筑业务市场开拓模式,通过装配式建筑技术进行投资营销,即PC生产工厂等固定资产投资换取政府安置房建设。这样避免装配式建筑的恶性竞争,从而确保工厂生产和项目建设的连续性。

3)打通管理关 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各项管理也需要相应转变。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必须创新,设计院、总承包企业、构件工厂、项目部等四方要有一个EPC总负责人来协调处理,企业要成立一个部门全面负责。

4)打通人才关 目前,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各类人才缺口高达数百万,随着大量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个数量还将会继续增加。所以,打通人才关,实现全产业链上的各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培养与引进尤其重要,当然也包括工厂及现场产业工人等专业技师。

5)打通成本关 装配式建筑因为构件的重复性税率,建厂、设备及工艺的投入,预制构件带来的成本增量,深化设计费的增加,垂直运输费,安装人工费等,给装配建筑建安成本增加200~500元/m2的费用(以合肥地区安置房为例)。所以,控制和降低构件及项目施工成本是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

5 结 语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不到十年时间,尚属于初级阶段,全国各省纷纷出台文件要求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各大建筑总承包企业纷纷转型抢占市场。面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如不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解决并加以总结,对今后的全面推广是极为不利的。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希望本文能给那些正在或将要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企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装配式构件建筑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西夏建筑构件——鸱吻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