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文
(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529020)
某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工程委托某公司(乙方)对其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拟建场地位于广东某学校内,场地的南侧和西侧均为校园道路,周边交通较方便。拟建的某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建筑层数为6/9/12层(局部2层),地下室为负1层,长约140.00m,宽约75.00m,建筑占地面积约5990.80m2,总用地面积约11000.00m2。拟采用的结构类型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49522.10m2。(钻孔坐标为某市独立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层可分3个主层。
其揭露情况和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①1素填土:以黄褐色为主,稍湿,松散,土质不均匀,为新近回填的粘性土和碎石,场地北侧存在少量建筑垃圾,未完全固结。
场地全部钻孔(CK1~CK10,ZK1~ZK21)均有揭露,揭露层厚 1.30~4.50m,平均厚度2.66m;层顶高程3.40~3.83m,层顶深度0.00~0.00m。
进行标贯试验13次,实测锤击数N’=3.0~5.0击,平均为3.6击;经杆长修正后N=2.9~4.8击,平均为3.4击;取样11组,共11件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素填土层为新近填土层,还没有完成自重固结,其物理力学性质各向差异性大,所以推荐其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为fak=100kPa。
①2耕土:灰褐色,湿,饱和,流~可塑,主要为粘粒、粉粒和粉细砂,夹含少量植物根须(茎)及有机质,灰褐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及小碎石,稍有嗅味。
场地仅钻孔(CK1、CK3~6、CK9~10、ZK1~3、ZK5~8、ZK11~20) 有揭露,揭露层厚0.50~3.81m,平均厚度1.82m;层顶高程-0.70~2.50m,层顶深度 1.30~4.30m。
进行标贯试验23次,实测锤击数N’=3.0~6.0击,平均为3.9击;经杆长修正后N=5.5~2.7击,平均为3.6击;取样8组,共8件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耕土层同为新近填土层,还没有完成自重固结,其物理力学性质各向差异性大,所以推荐其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为fak=80kPa。
②粗砂:以黄色为主,局部灰色,主要组成成分为粗砂,湿,饱和,稍密,颗粒形状多为圆形,含少量粉细砂和粘粉粒等,局部夹有砾砂。
场地仅钻孔(CK3、CK9-10、ZK10-11、ZK14-15、ZK18、ZK21) 有揭露,揭露层厚2.20~3.40m,平均厚度 2.91m;层顶高程-0.75~0.60m,层顶深度 3.20~4.40m。
进行标贯试验8次,实测锤击数N’=10.0~12.0击,平均为10.7击;经杆长修正后N=8.8~10.5击,平均为9.4击;取样11组,共6件进行统计分析。建议其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为fak=130kPa。
③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以粘粉粒为主,含贝壳碎片,偶见腐殖质,具微臭,具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易触变等特点,工程性能差。
场地全部钻孔(CK1-10,ZK1-21)均有揭露,揭露层厚2.10~15.70m,平均厚度8.72m;层顶高程-3.85~1.71m,层顶深度2.10~7.50m。
进行标贯试验85次,实测锤击数N’=1.0~2.0击,平均为1.1击;经杆长修正后N=0.7~1.7击,平均为0.9击。取样13组,共13件进行统计分析。详见附表4和土工试验报告附表。建议其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为fak=60kPa。
④砾砂:以浅黄色为主,局部灰白色,主要组成成分为砾砂,湿,饱和,中密,颗粒形状多为亚圆形,含少量粉细砂和粘粉粒等,局部夹有中粗砂。
场地仅钻孔(CK1-3、CK5-7、ZK1-5、ZK7-12、ZK14、ZK17-20)有揭露,揭露层厚1.20~7.30m,平均厚度 3.97m;层顶高程-16.95~-4.50m,层顶深度8.10~20.40m。
进行标贯试验24次,实测锤击数N’=15.0~21.0击,平均为17.5击;经杆长修正后N=10.5~16.1击,平均为13.1击。取样8组,共8件进行统计分析。建议其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为fak=280kPa。
在揭露深度范围内,揭露岩性主要为片岩,残余鳞片变晶结构,片理状构造。根据其风化程度,主要揭露强风化片岩层,具体如下:
⑤1全风化片岩:以黄褐色为主,岩石完全风化,岩芯呈土状,干时较坚硬,用手难捏碎,但浸水软化崩解,易钻进。
场地仅钻孔(CK4-6、CK9-10、ZK5-6、ZK9、ZK11-13、ZK15、ZK17-18、ZK20)有揭露,揭露层厚1.50~5.60m,平均厚度3.49m;层顶高程-18.30~-8.65m,层顶深度 12.30~21.70m。
进行标贯试验19次,实测锤击数N’=33.0~47.0击,平均为40.8击;经杆长修正后N=23.1~33.3击,平均为29.5击。取样9组,共9件进行统计分析。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300kPa。
⑤2强风化片岩:以黄褐色为主,局部灰褐色,残余鳞片变晶结构,片理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主要矿物成分为泥质矿物、长石等。岩芯呈半土半岩状,局部含中风化岩块。干时较坚硬,遇水易软化崩解。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V类。
场地全部钻孔(CK1-10、ZK1~ZK18)均有揭露,揭露层厚3.10~22.00m,平均厚度14.49m;层顶高程-19.92~-8.55m,层顶深度12.30m~23.40m。
进行标贯试验189次,实测锤击数N’=52.0~127.0击,平均为87.0击;经杆长修正后N=36.4~88.9击,平均为61.1击。取样11组,共11件进行统计分析。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600kPa。
拟建建筑场地内存在素填土,耕土和淤泥层,其强度低,压缩性高,其稳定性差。但是基底为中硬土层或坚硬土层,若拟建建筑物采用的基础进入稳定地层后,不会发生地基失稳的现象,地基的稳定性可得到保证。
①1素填土属新近回填,密实度和均匀性差,未完成自重固结,其均匀性差;
①2耕土属新近回填,密实度和均匀性差,未完成自重固结,其均匀性差;
②粗砂层场地局部有揭露分布,场地分布不均匀,厚度揭露不均匀,土质不均匀,评价其均匀性差;
③淤泥全场分布,厚度揭露不均匀,密实度差,其均匀性差;
④砾砂场地局部有分布,场地分布不均匀,厚度揭露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均匀,评价其均匀性一般;
⑤1全风化片岩局部有分布,场地分布不均匀,厚度揭露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均匀,评价其均匀性一般;
⑤2强风化片岩全场分布,厚度揭露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均匀,评价其均匀性好。
拟建场地揭露的岩土层中,各岩土层的承载力高低及是否适合作为持力层分别分析如下:
①素填土层,呈松散状,压缩性高,承载力较低,分布较均匀,未经过处理,不能直接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的持力层;
①2耕土,呈流塑~可塑状,压缩性高,承载力极低,分布不均匀,不能直接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的持力层;
②粗砂层,呈稍密状,压缩性中等,承载力一般,分布不均匀,不建议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
③淤泥层,呈流塑状,压缩性高,承载力极低,分布不均匀,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
④砾砂层,呈中密状,压缩性中等,承载力一般,分布不均匀,不建议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
⑤1全风化片岩,呈土状,压缩性中等,承载力较好,分布不均匀,不建议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
⑤2强风化片岩,呈半岩半土状,承载力高,强度较高,变形性较小,是理想的拟建建筑物的桩端持力层。
(1)通过勘察,基本查明了拟建场地内各岩土层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变化幅度、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征。场地地基稳定,适宜建造该拟建工程。
(2)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故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拟建场地较开阔,附近无水气污染源,周边环境条件较一般。
(3)场地内素填土、耕土和淤泥,在固结过程中,地面会产生沉陷,故易地板产生裂缝及应考虑其可能产生沉陷现象,建议进行软基处理,避免日后地面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建议进行软基处理,避免日后地面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应考虑其负摩阻力对桩的影响力,建议素填土和耕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30,淤泥负摩阻力系数取0.25。
(4)在施工中若发现岩土层有异常,应补充勘察,查明异常。
(5)本报告所述的场地岩土埋藏分布情况,仅是根据各钻孔点的钻探取芯情况归纳而成,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及多变性,钻孔之间地段的岩土埋藏分布条件可能与本报告描述不尽一致,这种现象是合理的。
(6)基础施工中如遇特殊问题,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共同研究。基础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和国家有关规范进行施工和监理现场工程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