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勇青
(华尔顿集团 361006)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能源消耗不断增长,面对能源资源的不断枯竭,伴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发展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党和国家对此也高度重视,不断的出台相应的政策,倡导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建筑领域是能源资源的消耗大户,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必须不断的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量。
电气节能设计是建筑工程电气节能措施最为核心的环节之一,必须根据建筑电气设备具体所使用的类型以及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进行电气节能设计,依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耗电量较大的电气设备依据使用功能进行分类,在满足建筑以及设备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设计,从而实现建筑电气能源的有效利用。
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是电气工程设计的最基本原则,电气工程节能设计不能以牺牲建筑使用功能为代价,必须能够营造良好的建筑内部使用缓解的前提下进行节能设计,同时能够确保各项电器设备正常运转。设计人员必须以此为铅笔,充分考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设备的负荷量,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强化能源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进行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仅需要考虑节能效果,还需要考虑实现所设计方案的建设成本,以及设备后续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应该全面结合项目的使用,尽可能减少冗余设计,避免所配置的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功能闲置,造成投资浪费情况的出现。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了解减少项目实际的承受能力、使用情况、估算成本以及期望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内容。在进行节能技术方案设计时,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以及节能设备,充分考虑建筑节能方案的经济性。同时,应该分析运行所设计方案后续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后期运行期间的经济利益权衡前期投资。
设计人员在进行节能方案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合理消耗,所谓合理消耗是指项目各种电器设备运转过程中,为能够有效的实现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所必须消耗的能源。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合理消耗之外,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不必要的能源消耗的情况。设计人员在进行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不必要的电能消耗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设计发绀,合理配置电气设备,加强对管线布置的设计,从而优化电能使用。
照明系统是几乎所有建筑项目中比不可少的组成内容,通常情况下,照明设备的数量较多,建筑使用过程中照明系统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多,因此电能的消耗量通常较大,因此,在节能设计中,如何降低照明系统的能源消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项目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方式:①自然光源的充分利用。自然光会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柔和的感官体验,在室内照明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的采用率,优化采光方式,尽可能的利用自然光线进行采光,从而降低照明系统的能源消耗。②采用高效的照明设施。在进行照明设施选择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适用性、节能、经济等方面,选用节能等剧,比如细管径荧光灯、LED节能灯以及金属卤化物灯等。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设备的使用位置不同选择不同的照明等剧,对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种类等进行详细的规划,实现美观与实用性、节能性相结合。③选择现代化控制方式。对于照明面积较大的场所,应该选用集中的控制手段,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计可调控的开关装置,对于楼梯、路灯等应设置声控、光控等措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完善配电系统能够有效的节约电能使用,降低电气节能设备的能源消耗,根据实际项目调查发现,由于线损会导致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形成损耗。所以,降低配电系统线路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能够有效的优化节能方案。我们应该详细分析损耗的原因,在输电长度一定时,应该合理选择电阻相对较小的电缆线路,尤其是铜芯线路等电线材料,从而有效的降低电能消耗。同时,应该有效的减少电线电路长度,优化线路方案,尽可能的减少电路的重复、转弯铺设,从而降低电路破损率。
新型能源的使用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在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降低电能的消耗,还应该不断的探索新型能源的利用,从而替代电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目前,我国正探索使用太阳能转化技术,即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专项技术能够有效的将太阳能成功转化为电能从而支撑电气设备运行。通过技术的不断研发,太阳能发电技术日益成熟,不仅可以实现发电,还能够通过储能系统将电能输送给国家电网,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除了电能之外,地热发电、风能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效的提高了我国能源的生产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环境保护效能建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当前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建筑电气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提高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合理选择节能方案,实现建筑电气工程实用性、经济性、节能性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