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宝玲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 临汾 041000)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陆续开始推行了对养猪业实施猪瘟强制性免疫,2002年开始正式实施对口蹄疫的强制免疫。与此同时,“免疫加扑杀”开始成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手段和政策。也使我国近些年来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成果非常显著。但依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国家进行强制性动物免疫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快速、更加完善对动物疫病进行有效防控,但这一政策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经费方面,目前进行强制动物免疫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省市和各地方财政,由于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财政状况不同,配套财政拨款比例也不相同。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财政拨款比较容易,但一些经济不发达的省份相对困难一些。在经费不足的前提下,所应用的疫苗也将无法彻底的得到有效的保障。
当前国内村级防疫员的待遇比较差,有些贫困地区每年能够获得的补助不足千元。其收入与工作量非常不匹配,不仅没有吸引力,也完全不能调动积极性。所以,现今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工作人员,很少有青壮年愿意加入到动物防疫工作中去,根本吸收不到专业人员,村级防疫员队伍呈现基础理论和操作水平均不高的状况,亟待提高。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我国未来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对动物疫病的防控是公共卫生安全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我国国内法律的相关规定,各级别的政府部门应该将对动物疫病监测的经费列入到政府的专项财政预算当中,加强对动物疫苗的选择和相关设备的建设。加强对基础设施和疫情信息分析平台方面的建设力度,加大对相关检测设备的购置,保证相关的工作可以顺利的展开和推广。
在动物防控检疫队伍的建设中,要加强对动物疫病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严格筛选从事动物疫病监测的人员,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动物疫病防控检疫人员,以优化动物防检疫队伍内部结构,建立起稳定长效的动物疫病防控队伍、采取分级负责和逐级别培训和考核,从根本上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国内对动物疫病监测信息的来源渠道比较狭窄,对动物疫病监测能力强的兽医部门和监测部门并没有参与监测动物信息管理,这也是当前影响国内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问题之一。
当前国内推行动物疫病免疫,虽然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改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国内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1]孙德云.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禽业.2016(05).
[2]徐建红.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02).
[3]李毅.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08).
[4]谢冰.加强畜牧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