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国,韩莹,吴春霞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畜牧局,滨州 256800)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是全国肉羊主产区之一,是1996年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肉羊品种主要有洼地绵羊和鲁北白山羊。早在1988年的全县畜牧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就针对洼大草多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了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食草畜的发展战略,一个以肉羊养殖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新格局初见雏形。
经过多年来的政策倾斜和重点发展,肉羊饲养业已发展成沾化畜牧业的"拳头"行业,年出栏肉羊30万只以上,畜牧业产值中的35%是肉羊养殖业。特别是近年来,沾化区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推动肉羊养殖产业化,培植壮大养殖基地和龙头企业,从加快地方品种改良入手,全力推进肉羊产业化进程,成效显著。但是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肉羊短期育肥模式的大面积推广,活羊跨区域、长途运输越来越频繁,小反刍兽疫区域性传播风险逐年加大,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努力降低疫病风险,才能确保养羊业健康发展。
该病又名小反刍兽瘟、胃炎肺肠炎综合症,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该病呈急性,为高度接触传染病,以危害小反刍兽为主,特别是山羊和绵羊,其中山羊的受害最严重。野生动物也可以感染小反刍兽疫,但是发病率不高,目前还没有人类感染此病的报道。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引进型传染病,在《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规定此病是兽疫临床上要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同时由于此病的危害严重,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
小反刍兽疫最早在西非的科特迪瓦被发现,此病主要流行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及赤道以北的非洲国家。后来很快流行扩散到中东、伊朗等亚洲国家[2]。2007年,我国首次小反刍兽疫疫情在西藏阿里地区出现,死亡262只羊。随后呈蔓延趋势。2013年12月-2014年4月,新疆、甘肃、内蒙、辽宁、湖南、安徽等省都有疫情出现,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损失。根据调查和专家的推测,发现此病的流行传播都来源于境外。
小反刍兽疫的病原体是一种有囊膜的病毒,此病毒在自然环境下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但是其在光照、加温、脂类有机溶剂、酸及碱性条件下容易失去活性,一般的消毒药都可以将其灭活。小反刍兽疫病毒耐低温,在冷藏和冷冻组织中可以存活很长的时间。在养殖生产中,可以采用醇、醚、苯酚、2%的NaOH等消毒剂对羊舍、养殖场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消毒效果较好。此疫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传染源主要是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尤其是处于亚临诊型的病羊最为危险,传播性最强[3]。猪在人工感染的情况下,不会出现临诊症状,也不会引起此病的流行和传播,因此猪在本病的流行病学中没有意义。
发病后,不同的动物种类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说,山羊的症状比较明显和典型,而绵羊症状比较轻[4]。根据发病症状,可以将其分为3种类型:急性型、标准型和温和型[5]。
急性型:这种类型的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发病后呈急性经过,通常在感染后1~2 d内死亡。
标准型:体温升高至40~41℃,可持续3~8 d,口鼻分泌物异常增多,有的病羊腹泻严重,同时口腔中出现溃疡;还有的病羊会出现支气管肺炎,发病的症状和羊支原体肺炎很相近。妊娠的母羊发病后会出现流产,死胎等。
温和型:这种类型的一般绵羊较多,症状不明显,体温稍有升高,病状和感冒非常相似[6]。
对病死羊进行解剖,可以发现在口腔及鼻膜粘膜有糜烂性坏死灶;支气管、肺脏出现炎症;在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都有明显的小反刍兽疫的特征性病变,如条状充血、出血,有明显的斑马状条纹;还可见有些脏器和组织出现肿大和坏死,如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等;肺部组织内有多核巨细胞内嗜酸性包涵体出现[7]。
活体动物全群采集5只(少于5只的全部采集)以上家畜的全血,按照常规方法分离血清,同时进行无菌采集鼻腔或者口腔、肛门拭子,保存到拭子保存液中。再采集5只(少于5只的全部采集)以上刚死亡家畜的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肾脏、脾脏、肺脏,分别装入小封口袋中[8]。所有样品应置采样箱中冷藏尽快送检。
血清学检测:抗体检测可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病原学检测:病毒检测可采用病毒粒子电镜观察、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琼扩试验(AGID)等。
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初期可肌肉注射广谱抗病毒药物刀豆素,同时配合头孢类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发病以后,腹泻严重的羊群,可以采用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活性肽碳,连续服用3 d,为了加强治疗效果,还可以在饮水中添加一些补液盐。对本病的防控主要靠疫苗免疫。
防控小反刍兽疫发生、流行的重要手段就是接种疫苗。鉴于小反刍兽疫的严重危害性以及作为养羊大省的现状,山东省自2015年已将小反刍兽疫纳入强制免疫范围,养殖场(户)可免费领取疫苗。目前使用的新疆天康小反刍兽疫活疫苗经过实践应用,证明质量非常可靠。经滨州区兽医实验室连续3年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3%以上,预防效果显著,保护率高,一次有效的免疫保护期可达3年,是养殖场户值得依赖的好疫苗。
一是,养殖场选址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同时养殖场内的各个分区要明确,生产区、生活区及污染区不能有交叉,严防交叉感(污)染;二是,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尤其要做好对环境和圈舍的消毒;三是,尽可能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降低生产成本,阻断疾病循环传播;四是,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严禁从疫区引进反刍动物及其产品,对传染源要严格控制,同时要加强检疫检测,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五是,对于养殖场内的疑似病例,要按程序及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对于病死羊只及污染物品,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进行处理,如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疫区的羊只不允许在市场上流动。
总之,小反刍兽疫是我国动物疫病预防的重点,应加强对小反刍兽疫临床特点的分析,加强对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并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控措施,强化人们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意识,防止患病动物病情扩大,避免出现疫情爆发,有效降低动物病死率,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