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多杀性巴士杆菌病的诊治

2018-02-14 05:26韩忠明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杀性牛舍牛群

韩忠明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农牧局,海东 811100)

0 引言

巴氏杆菌病的存在具有比较广泛的范围,易引发多种不同种类的家畜发生感染现象。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条件病原菌,多在家畜的呼吸道中依附,通常情况下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能力,常常呈现休眠状态[1]。当牛只受不良因素刺激,例如:饥饿、疲劳过度和风寒等,则会降低机体抵抗力,让病菌有可乘之机,造成机体被侵占,通过淋巴液,当病菌进入血液中后则易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1 发病状况

某养殖户共养殖肉牛76头,采用设施养殖。为了扩大生产,该养殖户于2016年1月1日,从外地新购进断奶犊牛20头,在没有进行严格隔离检疫,卫生消毒,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就混群饲养。2016年2月该养殖场发生一起以体温上升和炎性水肿为特征,且分布于牛只咽喉和头颈等位置的病症。发生之后,养殖户并没有第一时间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单位,而是自行采用药物进行治疗,选择使用了阿莫西林青霉素等常规抗生素治疗,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在短短两周时间内,该饲养基地发生类型病症,已有4头牛只确定死亡。随后养殖户将病呈上报当地兽医单位,兽医到达养殖场后,通过全面检查发现,该养殖户饲养密度较大,牛群分群不合理。牛舍卫生环境较差,地面粪便堆积,污水横流,牛舍中有毒有害气体积累。通过和该养殖场的其他养殖人员进一步沟通得知,牛群未经过严格的疫苗免疫。结合该养殖场牛群的整个发病历程以及该养殖场存在严重不当的问题,兽医怀疑是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经过多项措施确诊后,为养殖户制定了全面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避免养殖户损失进一步扩大。

2 临床表现

发病起始阶段,患病牛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迅速升高到42℃,患病牛采食量逐渐下降,直至食欲废绝,眼结膜充血,潮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身体逐渐脱水衰弱,从眼角中持续流出,分泌一种粘液,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随后,水肿病症则会相继出现在牛只的四肢、肛门和头颈等部位。在养殖场有4头患病牛,发病时间较短,体温升高到43℃以上,在临死之前,患病牛体温逐渐下降到合理的范围以下,长时间卧地,呼吸极度困难,头颈伸直,嘴巴张开,大口呼吸。同时,从患病牛的鼻腔中持续流出泡沫状的鼻液,口腔流涎,剧烈腹泻症状,排出恶臭的粥样稀便,有时在稀便中还能够看到大量粘液血丝。最后患病牛则会发生四肢冰冷、2 d废食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并且每分钟120次心跳,随后衰竭而死。

3 解剖变化

通过对病牛实施尸检发现,患病牛皮上存在严重的水肿现象,特别是在胸前、下颌和咽喉等位置,水肿现象更为严重。舌体出现肿大现象,有时会从口腔内伸出。将水肿位置切开后,会有淡黄色且微混浊液体流出[2]。有粉红气泡存在于支气管、气管中。将病死牛胸腔打开后,内部存在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颜色呈现粉红色或深红色,在胸腔表面存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坏死病灶,肺脏和胸膜粘连严重,不能正常剥离。在某些病死牛肺膜和胸膜表面,附着有一层浅灰色的纤维素薄膜。病死牛肺脏病变严重,失去正常颜色,变成深红色。将肺脏病变部位切开后,重发一张内部流出,带有大量泡沫状的红色内容物。肝实质变性,外观呈现土黄色,表面存在坏死病灶,切面呈现豆腐渣状。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原菌分离

采集病料常规涂片镜检,可以看到被革兰氏阴性染色的短小杆菌。将病料接种到普通琼脂平板,血液琼脂平板,恒温保温箱内37℃培养24 h,在两种培养基上均生长出了灰白色,米粒大小,粘稠的,露珠状菌落。

4.2 生化实验

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常规生化实验。发现该种致病菌能够有效分解葡萄糖、蔗糖、甘露醇、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能够分解乳糖、绵实糖、鼠李糖,能够产生电机制,生化试验呈现阴性,多杀性巴氏杆菌生化性质吻合[3]。

4.3 动物回归试验

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用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采用肌肉注射方法,分别肌注到2只小白鼠,每只小白鼠注射0.2 mL。同时设置对照组,注射0.2 mL生理盐水。注射12 h内,注射了稀释液的小白鼠死亡,解剖后发现病理变化和上述变化基本一致,检测出病原为巴氏杆菌。

5 防治措施

5.1 隔离方法

单独圈养患病的牛只,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卫生条件管理予以加强,同时,饲养员还应当对患牛实施保温,将饲草料的营养增加,这样能使患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所提升,避免疫源的延展,从而能使治疗效果提高。

5.2 无害化和消毒处理予以加强

无害化处理病死的牛只,以发酵手段将患牛粪便堆积后进行处理,将换病牛污染过的垫料和吃剩下的饲料及时清理出牛舍,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在发病期间和治疗期间,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卫生消毒,卫生防护工作实施强化,避免病情延展。

5.3 治疗措施

建议饲养员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将10 mg/kg.bw硫酸链霉素和10000 U/kg.bw青霉素G钠,注入患牛体内,每天2次,早晚各1次,持续治疗3 d。向甲氧嘧啶注射复方磺胺0.05 g/kg.bw,每天治疗1次,同时,饲养员还要对病牛的实际状况进行观察,可适当注射些补液。另外,饲养员应当对牛舍的全部牛只予以接种预防工作,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用牛出败疫苗接种,通常情况下,2 mL为犊牛的注射剂量,4 mL为成年牛的注射剂量,待1个月后再次进行接种,以便加强预防。同时实施以上防治措施,已无一例新病牛发生。

6 结束语

巴氏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牛消化道中的一种常见菌,因此,该种疾病属于条件性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不会表现出致病能力.在干燥环境下,2~3 d内死亡,在血液和粪便中能够存活10 d以上,在腐败的尸体中能够存活1~3个月。虽然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牛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但是该种致病菌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差,一般消毒剂均能够将其在较短时间内杀死。日常要注重提高牛群身体抵抗能力,避免当牛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时,导致该种疾病在牛群中传播。

猜你喜欢
杀性牛舍牛群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与牛共眠
潮湿环境对肉牛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