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筠
(海口辉邦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1980年在英美两国的私人企业投资项目中,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建筑工程总承包模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是由三个英文单词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的缩写,又称为“交钥匙”(Turn-key)。该模式是业主将建设工程整体发包给承包商,由承包商承揽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过程,总承包商负责整体建设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方面,最终完成一个符合业主合同规定,满足预期设计功能且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承包模式。
随着国际承包市场的快速发展,EPC模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业主的欢迎,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轨迹中,其覆盖范围已经超出了原有的建筑工程行业,拓展到了化工、铁路、电信、石油等大型或新型投资项目当中。作为欧美地区建设项目的主流承包模式,EPC模式将工程的建筑施工和设计环节整体承包给承包商,由承包商全权负责工程的工期、造价等环节,从EPC项目的实践效果来看,EPC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缩短施工工期和前期准备的时间,降低业主的整体投资规模,提升建设施工项目建设、运作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虽然极大的改善了建筑施工项目施工工期、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但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制约因素,即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否管理好一个施工建设项目,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承包商的建设质量与项目控制能力。其中,造价管理作为衡量EPC模式下承包商施工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传统DBB施工建设项目也有明显的不同。
通常而言,工程造价管理是基于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对影响造价的资源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控制和协调等系列活动,最终实现技术与经济的和谐、统一,提升工程建设管理和经营的水平。传统DBB模式下的工程造价,通常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确定工程造价的合理范围;②做到合理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于承包商而言,就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传统DBB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也有两层含义:①基于投资管理的角度,这种管理倾向于投资费用的管理,而非工程建设的技术方面;②基于价格管理的角度,指的是工程价格管理,即工程承发包价格管理。
与传统DBB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不同的是,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在EPC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主体更加明确,其主要责任群体为业主和EPC总承包商,二者分别负责不同的造价管理内容,例如在某一EPC电力施工项目建设中,业主负责工程建设决策、工程建设过程、工程竣工决策发生的前期费用与项目管理费用管控;EPC总承包商负责电力客户工程的设计、施工、采购费用控制,明确的造价管理主体责权分明,充分发挥了总承包商和业主的工程造价管控积极性,提升了整体工程造价管理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在EPC模式下,设计环节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作用被进一步放大,在设计环节,总承包商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利,进而可以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实现降低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的最终目标。
在EPC模式下,设计、施工、采购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相对于传统DBB模式而言,EPC总承包商集成化管理使各施工环节的衔接更加流畅,节约大量工程建设的时间,降低工程造价管理的管控难度,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
业主的低参与度也是EPC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之一,在PC工程建设项目中,承包商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与风险,节省了业主更多的时间精力,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承包商是EPC项目的责任主体,负责各个环节的沟通、协调、管控,降低工程造价管理的潜在风险因素,有利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造价管理。
EPC模式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建设项目中得到了验证。为了进一步我国提升EPC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发挥EPC项目设计的主导作用。如前文所述,设计环节可以有效提升EPC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因此,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应当充分坚持和强调,设计的主导地位,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进而有效地降低整体工程造价。同时充分发挥EPC模式下设计和施工可以同时开展的特点,结合工程施工实践的反馈,优化和改进设计方案,进一步缩短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周期,最终实现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控制。
(2)明确各阶段的造价管理目标,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在EPC模式下应当明确各阶段的造价管理目标,进一步细化主承包商中的责任主体,建立适应EPC模式的组织架构,确定工程造价管理的责任人或责任集体,确立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奖惩制度,才能将EPC模式下的工程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此外,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也是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于传统的DBB模式,以往业主承担的风险转移到了承包商身上,这就对承包商的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PC模式合同管理的制度的完善,降低了总承包商的经营和建设风险,该模式在合理规避、转嫁合同风险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提升了承包商的风险应对能力,进而整体上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和工程费用。
(3)建立功能完善、衔接紧密的组织架构。结合EPC模式下造价管理的特点,承包商应当首先将设计部分纳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系中来,建立与设计的核心地位相匹配的组织架构,从而让设计能够更有力地发挥其在EPC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在EPC模式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全过程管理,通过贯穿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实现了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承包商通过发挥自身技术、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以系统和组织运作的手段和方法,对项目进行集成化管理,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设项目,也为承包商带来了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但由于社会性质和经济环境的不同,国外EPC模式的成功实践还不能完全应用于国内的工程建设中,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李晓蕊,刘鑫.分析设计院EPC工程总承包的造价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3):89~90.
[2]叶健春,王志刚.国际EPC工程总承包的造价控制[J].中国标准化,2017(06):123+137.
[3]周佳蓉.浅谈EPC总承包模式的造价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75~77.
[4]林大鹏.EPC总承包项目造价控制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8):33~34.
[5]甘萍.电厂烟气脱硫EPC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科技展望,2016,26(0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