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8-02-14 00:17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8年7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终端用户

袁 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

林 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研究中心工程师

1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态势

1.1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规模全球领先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电子商务加速向移动端迁移,带动了移动支付快速兴起,移动支付已成为我国“新四大发明”之一。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延续高速增长态势,移动支付业务比重大幅提升。据统计,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笔数达2765亿笔、业务金额达307万亿元人民币,业务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使用不断深入。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达到5.27亿,年增长率为12.3%,网民线下消费使用移动支付比例为65.5%,同比增长15.2%,其中农村地区网民占47.1%,同比增长15.4%,移动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渗透。此外,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推动了网约专车、共享单车、外卖等移动创新应用的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12月,网约专车、共享单车、外卖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36亿、2.21亿和3.22亿,手机网民渗透率达到了30.6%、28.6%、42.8%。

1.2 移动支付场景逐渐覆盖线上线下多个领域

移动支付以其快捷、便利的优势快速向生产生活多个领域渗透,移动支付应用的广度、深度不断加强,覆盖范围既包括线上线下购物、交通出行付费等典型场景,也包括需要频繁现金找零的便利店和菜市场。同时,移动支付与各类应用服务的融合越来越深。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自助点餐和结账,共享单车企业可以参考移动支付相关的信用数据为客户提供免押金服务。除了个人支付场景,移动支付也逐步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以第三方支付为例,支付宝、微信等应用目前在上百个城市开通了水、电、煤气等生活缴费功能,还在一些城市探索了地铁扫码付费进站、交通违法缴罚等业务。据统计,目前可提供移动支付结算的医疗机构达到2777家,是3年前的3倍,节省了患者排队缴费的时间,患者就诊只需要携带一部手机即可完成挂号、就诊、缴费、检查结果查询推送等事宜,真正体验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

1.3 技术发展促进应用创新与产品升级

新兴技术快速融入移动支付领域。在移动互联网设施方面,移动网络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继续提升,3G、4G技术大规模商用,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移动宽带用户数增长至11.3亿,为移动支付发展提供了网络和用户基础。在移动支付安全性方面,智能终端处理器、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不断改进,安全模块加密技术快速提升,指纹、虹膜等新型认证技术创新应用,为移动支付服务提供了安全保障,降低了资金安全风险。移动支付智能硬件为服务落地提供了保障。智能手机的普及是移动支付大范围应用的基础,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61亿部,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3.9%。此外,智能POS终端功能的升级,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发展,为店铺实现智能会员管理、个性化客户营销、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能性。

1.4 移动支付市场形成3类主流商业模式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已吸引包括银行、银联、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软硬件生产商、终端制造商在内的多种主体参与。商业模式初步划分为3大主流阵营,即银行主导的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商业模式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商业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代表有银联“云闪付”和商业银行发布的手机银行,此外,也有终端制造商参与的应用模式,如苹果手机的Apple Pay和华为手机的Huawei Pay。以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商业模式主要应用包括中国电信“翼支付”、中国移动手机钱包“和包”和中国联通“沃支付”,在近场支付标准统一前,电信运营商与银行、银联凭借各自的优势,都试图主导近场支付产业。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商业模式典型应用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主推扫二维码等远场支付方式。目前近场支付与远场支付界线逐步模糊,银联和银行推出了二维码远场支付服务,支付宝、微信也在加强近场支付服务布局。

1.5 移动支付主体加快海外市场拓展

我国移动支付企业及其应用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步提升。目前,银联已在境外铺设近50万台POS终端,覆盖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阿联酋等地,通过“云闪付”应用开通银联二维码支付成为境外商户服务中国游客的重要方式,据统计,2018年春节期间,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境外交易额同比增长近150%,交易笔数增长近两倍。相较于银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海外拓展进程更快,支付宝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8种货币结算,微信支付覆盖了15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3种货币结算。近期,两款应用均与退税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我国游客可以通过应用获得即时退税服务。移动支付海外拓展空间巨大,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移动支付企业国际地位,也将推动我国消费红利惠及世界,进一步推动海外其他国家移动支付产业发展。

2 当前我国移动支付发展仍面临的问题

2.1 移动支付公共服务应用场景仍需大力拓展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在商业消费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普及程度差别较大。在移动支付应用中,商业消费场景较多,消费者的吃、住、行、购、游、娱都可通过移动支付来完成。但公共服务应用发展相对滞后,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满足民众需求。尽管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已经较高,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水电煤、教育、政务、警务缴费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此外,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不足、标准规范缺失等多个制约因素,重建设轻应用现象仍然存在,政务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电子政务保障机制缺乏系统性研究,保障措施不够健全,难以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对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业务系统的深层次需求,导致移动支付在政务信息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度普及存在障碍。

2.2 移动终端功能及相关配套设施环境仍不完善

近场移动支付的推广取决于终端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改造和完善。一方面,主流移动终端近场支付功能使用受限,配置近场支付模块的智能手机还不普及,仅有苹果、三星、华为等几家终端厂商的少数型号手机支持近场支付功能。而苹果公司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向公共交通领域开放近场支付功能,目前仅北京、上海地区可使用苹果手机的交通卡功能,其他地区仅有安卓系统的部分智能手机支持。另一方面,近场支付还需智能POS终端配合,但目前投放范围和数量还十分有限,尤其是传统行业移动支付相关配套设施配置不完善。智能水表、智能燃气、智能停车系统、医院自助设备、公共交通刷卡设备等配套设施改造需要相关资金、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公共服务单位与支付机构的跨行业协调,因此移动支付在这些领域的推进仍需一定时间。

2.3 移动支付产业链合作共赢局面尚未形成

当前,移动支付市场不同支付方式发展不均衡,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合作。一方面,市场份额严重失衡,第三方支付两家独大。由于近几年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扫码支付上的大力投入,二维码支付成为线下高频小额支付的主流,而近场支付市场普及度大大落后。目前,第三方支付使用频次远超商业银行,据统计,2017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理移动支付交易2390亿笔,是商业银行的6.4倍,而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家共占据93%,拥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产业链主体各自为阵,缺乏深度合作。各产业链主体目前发展以单打独斗为主,例如各商业银行分别建立了独立支付品牌,但银行之间缺乏互通标准和平台,易造成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此外,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均在数据共享、流量入口打通方面存在缺失,导致用户需要不断切换产品,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2.4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依然突出

虽然移动支付发展如火如荼,但安全风险仍然是制约移动支付普及的突出问题。一是移动支付环境存在安全风险。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和钓鱼攻击,不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以及存在安全漏洞的支付软件都对移动支付带来安全威胁。二是移动支付用户信息存在泄露风险。移动支付应用往往需要收集和存储用户信息,如果管理不善将面临信息泄露及账户盗刷等安全风险,同时,信息贩卖地下产业链猖獗又进一步加剧了用户信息被盗的可能。三是移动支付用户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仍需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知识相对缺乏、网络安全防护技能薄弱、网络安全意识淡薄,从用户侧防范移动支付安全风险的效果不明显。

3 进一步推动我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建议

为推动我国移动支付更好更快地发展,建议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加快配套设施改造升级,完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层面增强软硬件技术研发,加强产业链各方合作共赢,共同建立健康的移动支付服务生态圈。

3.1 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加强公共服务领域应用

一是积极铺设应用场景,提升服务内容多样化。以多场景应用带动移动支付用户拓展,加强与线下服务渠道合作,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积极拓展不同种类的支付业务,提高移动支付与用户生活的联系性,不断推出体现其优势的新型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加大农村地区的投入,根据经济差异以及农民群众现实需求,有针对地进行新产品的推广和研发。二是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普及。继续做深、做大、做强已有公共服务应用,并积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探索和建立公共服务融合应用的业务模式,完善跨部门系统对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加强智慧社会建设,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借助移动支付发展推动智慧社会、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移动政务,切实提高政府信息化能力,为百姓添便利、谋福利。四是加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布局,推动设施迭代升级。加大实施公共交通、生活服务、文化教育、智能医疗等行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促进移动支付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度普及。

3.2 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安全协调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规范,提升自身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引导移动支付终端厂商、应用服务商等市场主体在终端、账户、业务交易等环节采用更先进的认证技术和安全保护技术。明确移动支付相关软硬件安全防护标准,提升安全防护能力。逐步完善相关的风险赔偿机制,保障用户资金和交易安全。二是建立健全移动支付信息安全协同监管体系,依法加大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有效落实客户资金托管、账户实名制与分类等政策,强化移动支付领域的反洗钱、反诈骗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加大对移动支付系统的定期安全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移动支付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等协同监管机制。三是加强用户移动支付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3.3 加强各方合作共赢,建立移动支付服务生态圈

一是加强近场支付业务推广,提升市场竞争力。推进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银联充分利用各自在资金清算通道、客户资源渠道和卡类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深度合作,加快拓展近场支付业务,提升近场支付服务便捷性和可靠性。二是加强产业链深度合作,促进业务融合创新。推动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等主体在数据挖掘、交叉营销、征信和理财服务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加强平台互通和数据共享,促进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取长补短,提升服务质量,共筑健康的移动支付生态圈。三是加强技术创新应用,提升移动支付终端功能。加强新技术创新,加快监控系统、传感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生物识别、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应用。促进支付终端功能与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智能POS机推广,完善收银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和场景的多样化需求。四是加快海外布局,提高国际影响力。推动移动支付主体“走出去”,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寻求企业国际化、全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终端用户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